137. 太宗上位計【九】 誰還不是個少年將軍……(2 / 2)

這是在內涵他們吧,絕對是!

還有,他們怎麼就泯然眾人矣了?

李世民終於悟了。

原來,直白的誇獎才最讓人快樂啊!

尤其是還是來自後人的蓋棺定論,這就更讓他精神抖擻了。

仍舊是秦王的李世民甚至覺得即將要麵對的來自親爹和親哥的那些刀槍劍雨都不算什麼了,灑灑水而已啦。

一點難過都沒有了呢,甚至想早點開啟快樂的皇帝生涯。

搞不好還能多攢點錢去打仗呢。

【大業十一年秋,隋煬帝被突厥軍隊困於雁門,李世民響應招募前去救援,正是因為采納了李世民所獻之計,也即敲鑼打鼓擴大軍容,讓突厥軍隊誤以為隋大軍將至,倉皇而逃,遂成功為隋煬帝解圍,第一次在史書之中體現了自己高超的軍事才能與謀略能力。

時年,李世民年方十七歲。

隋煬帝也因此跟著一起進了《唐書》,都是一家人啦,換個朝代的史書進進問題也不大。】

想起當年的往事,李世民也忍不住唏噓。

至少在那個時候,他確實隻有一腔報國之心,解救隋帝於危急之中。

誰知道世事竟然如此變遷,關鍵變遷得還如此迅急呢。

想到當初隋煬帝登基之時的隋朝,又想到大業末年狼煙遍地,血流成河的隋朝,李世民忍不住深深吸了口氣。

所以他大唐一定要吸取隋亡的教訓才是。

楊廣那樣的好大喜功,可萬萬不可取!

太可怕了。

【大業十二年,李淵被隋煬帝任命為太原留守,而李世民則跟他一起前往太原。當時有高陽賊酋魏刀兒來進攻太原,李淵也是頭鐵,非常自信地帶著軍隊就進攻魏刀兒,結果自不必說。

因深入敵營,李淵被敵軍團團圍住,難以突圍。

李世民率精銳騎兵衝鋒,引弓而射,所向披靡,敵軍潰敗,李世民遂救李淵於萬眾之中。

史書對此有十分生動的描述:“拔高祖於萬眾之中。”總讓人浮想聯翩,忍不住想象一個騎著馬的小二鳳提溜著已然蓄須的李淵於戰火之中。

這是父子二人軍事實力在史書之上第一次對比分明的描述,簡而言之,人家沒有拉踩的意思,但是寫出了拉踩的感覺,還十分慘烈。】

天幕非但要語意昂揚地描述,與此同時,隨著天幕的講述,那麵碩大的銀色天幕之上出現了那個騎馬小二鳳倒拔Q版李淵的小劇場。

這下好了,識字的還是不識字的,讀過書的還是沒讀過書的大唐京城臣民們都瞻仰到了他們太宗陛下的英勇颯爽和太|祖陛下的“英姿”。

李世民憋不住了,忍不住也漏出了一聲笑來,而後試圖解釋。

這個嘛,其實吧,他當時真的不是這麼拔他爹的。

他總體上而言,自認為自己還是個孝順的好大兒,隻要他爹配合他的演出,他們自然“父子情深”。

李淵:……

胡說八道,他才沒有這麼狼狽。

而且,誰給他畫的小人,這麼醜就算了,怎麼連眼睛都沒有,像是要原地升天的樣子?

原本隻聽到前麵第一句的時候竟然還覺得後麵李淵會帶給自己驚喜,以為可以一洗他在自己心目中“光輝”形象的劉邦也沉默了。

還以為這個什麼大唐開國皇帝總還是有點可取之處的,正等著聽天幕為他挽尊一番呢。

誰知道是這麼炸裂的挽尊。

這要是沒他兒子,不會直接還沒來得及打天下就直接升天了吧?

誰給你的自信不會打仗還衝鋒陷陣的?總不能是感覺兒子行自己就也行吧?

【當然,李淵會如此輕敵,也不能完全怪他。畢竟太原自東魏時起,便是軍事重鎮。自北齊開始,為了防範突厥的進攻,更是在太原布置了重兵,是北齊的陪都和軍事要塞,素有“天下精兵處”的美譽。

隋朝末年,農民起義聲勢浩大,遍及全國,而在北方,直至隋煬帝倉皇逃向江都,將太原交給李淵之前,太原仍舊把控在隋王朝的手中,更說明了太原兵力的確雄厚,李淵看不上魏刀兒,覺得自己勝券在握,是很有些道理的。

而太原之精兵也為李淵不久之後的順利起事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李世民:……

天幕還不如不要解釋。

一解釋好像感覺他爹更菜了。

畢竟把握著如此強悍的府兵結果還被打得落花流水,不是顯得更無能了嗎?

天幕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

考慮到這天幕平時損人的程度,李世民懷疑,看來這天幕是故意的呀。

楊堅簡直要被這個什麼隋煬帝的操作氣到原地升天。

既然太原還沒有淪陷,你往江都跑什麼跑?

你跑了指望誰給你守軍事重鎮呢?

原本還打算趁早提防李家的楊堅甚感頭疼。

有這麼個下飯的兒子,提防誰都不管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