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雖然還是有一段距離的,但應該或許問題不大吧?
不是,那這種地位的太子怎麼會不是下一任繼承者呢?
好問題,時隔千年之後的明朝,朱元璋也發出了靈魂疑問。
沒錯!他當然信任標兒!
但穿龍袍嘛……
他當然不會忌憚,但罵兩句還是要的。
畢竟再怎麼疼愛這個長子,皇帝嘛,他活著的時候也隻能有他這一個!
朱標:……
他在他爹眼裡就是這麼不穩重的人嗎?
再說一遍,他是不會提前僭越穿龍袍的!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四位赫赫有名的雄主都有一個下場沒那麼美滿的太子,好似是曆史開的一個玩笑。
所以總有人說,當雄主的太子,那可是個絕對高危的職業。
但朱標呢,又是其中比較特立獨行的那一位,也是這四位太子之中最平穩的那一個。
他走的是白月光路線,主要是天不假年。
白月光有什麼重要的特點呢。
毫無疑問,早死嘛。
俗話說的話,不早死的白月光不是合格的白月光。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病逝,這位朱元璋從未有過第二順位人選的帝國下一任繼承人早於朱元璋而亡。】
雖然朱元璋已經從前麵的天幕之中猜到了真相,可是當天幕將這個殘忍的事實訴諸於口的時候,朱元璋還是感受到了那如影隨形一般的喪子之痛。
無端被牽扯進來的其他三位:……
始皇帝終於忍不住了。
為什麼無論提哪一朝的太子都要帶上扶蘇和自己。
他再說一遍,雖然目前他漸漸也有了立太子的想法,可是他原本的曆史上,沒有立太子!
能不能不要再帶他一起參與這個話題了!
【但或許是為了避免自己二十六個兒子因為皇位問題而自相殘殺,又或許隻是單純地想要延續自己確立的“立長”的製度,朱元璋決定立太子之長子為皇太孫,以繼承大明皇位。
這在曆史雖然少見,但也並非是孤例,在禮法之上也是能找到其立足點的,當然,就算沒有立足點,朱元璋要真想乾,其他人也隻能跟鵪鶉一樣聽著唄,還能怎麼辦?】
聞言,朱元璋更是忍不住冷哼一聲。
在今日之前,他原本也是這麼想的。
但看起來,他們不過是在自己還活著的時候跟鵪鶉一樣而已。
他就知道,那些文武百官沒有一個靠得住的!
沒錯,朱元璋在經過了最初對四兒子的憤怒之後,慨然將憤怒轉嫁給了大臣們。
為什麼老四能成功違拗了他的意見造反上位?還不是你們這些大臣沒有儘全力保衛他孫子的緣故?
【不過我個人還是比較偏向於第二種觀點的。畢竟以朱元璋的控製欲而言,一個萬世不變的製度對他的吸引力也太強了。
畢竟這個老朱可是一個連二十世以後的子孫叫什麼名字都要乾涉的存在。
甚至還讓人編寫了一部《皇明祖訓》,要求明朝的皇帝們必須生生世世按照祖訓治國。】
劉徹:???
他的耳朵沒有出問題吧?
按照祖訓治國?
這不得出大亂子啊。
朱元璋卻為此感到十分自豪,天幕怎麼能說他什麼控製欲強呢。
他一個開國之祖宗,決定一下子孫二十世的第一個字又有什麼問題,他還嫌棄自己給少了呢。
再說了,他多做一些事,多操點心,不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子孫們享享福,照本宣科就是了,又有什麼錯?
天幕應該誇他才是啊!
【不過嘛,想象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老朱大概沒想到,就是他自己定下的祖訓後來成了子孫們頭痛的最大問題,也是大明改革最大的絆腳石。
他的祖訓,結結實實為明朝的覆亡添了一把熊熊烈火啊。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但這也不能全怪老朱。畢竟老朱家的子孫是會靈活運用《祖訓》的,朱棣馬上就會為我們展現教科書般的祖訓的使用方法,我們稍後再提。】
朱元璋:……
天幕你再說一遍,他的祖訓怎麼了?
什麼叫為他明朝的覆亡添了一把火啊?
他覺得自己祖訓是哪哪都好,堪稱是治國之典範啊。
照本宣科能有什麼問題。
他已經把能想到的關於治國的方方麵麵都容納進去了啊!
戶籍、軍事、經濟……
凡是需要定規矩的,他都事無巨細地都定下了,這是自己對子孫的愛護呀!
你們天幕怎麼還像是瞧不上一樣呢?
已經稱帝的朱棣更是沉默。
《祖訓》的威力,他是已經見識過了的。
他爹打仗確實是一把好手,治國嘛,也不能說差。
但是吧……
算了,子不言父之過。
問題不大,救一救還是能行的。
還有,什麼叫靈活使用《祖訓》?還把他當教科書?
是說陽奉陰違嗎?
過分,他朱棣是這種人嗎?
那不是形勢所迫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