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7 章 武帝文治【三】(1 / 2)

【推恩令,顧名思義,是要將皇帝的恩德推廣到四方諸侯王國之中去。

那麼,是什麼天大的恩德還要我們大漢朝廷官方出馬呢?

沒錯,為了你們闔家的富貴與幸福和諧,皇帝決定從今日起,非但諸侯王的嫡長子們擁有王位的繼承權,其他兒子們也能獲得自己的封地,並上報朝廷,由皇帝分外慷慨大方地贈予封號。

有福大家得一起享才行嘛。】

天上怎麼可能會有這種好事,尤其是在大家對於這個漢武帝是個什麼人已經初步有點概念的情況下,沒有人會再輕而易舉地被天幕這似是而非的話語所迷惑。

老劉家的皇帝會做這種虧本的買賣?

他們怎麼一點也不相信呢。

尤其是,你上一句還在說此種舉措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是為了集中皇權嗎,他們又怎麼會被這樣的三言兩語迷惑!

劉徹則老神在在。

怎麼不是如此呢。天幕所言句句在理。

大家都是兒子,憑什麼隻有一個兒子可以繼承封地?這多寂寞。

當然是全家都有封地才比較熱鬨,這都是浩蕩的皇恩,是朕對於宗室的愛護與寬廣的胸襟啊!

什麼?你說你為什麼拿了地隻能當列侯?

你爹都隻是個諸侯王而已,你還想一大家子都當王?

那想的也太美了。

【哦,你問封地從哪裡來?

沒有羊毛也要硬薅的漢武帝怎麼可能從中央管轄的郡縣裡劃撥呢,又不是他的兒子。

那當然是誰的兒子找誰咯,從他爹的封地裡出啊。

畢竟人家說的是冠冕堂皇,是為了宣揚仁孝之道,朝廷自然不會來打擾大家“父慈子孝”呢。】

收聽到天幕的漢初眾人:……

其實劉家的皇帝乾出這種事他們本不該有一絲意外的,但是由於天幕方才拔高的立意,讓他們雖然不至於天真到相信那是實話,但還是忍不住提高了些許的期待。

結果下一秒就聽到了如此反差的現實。

就這?你跟他們說,這是為了闔家的富貴與幸福和諧?

天幕你是認真的嗎?這真的不是看熱鬨不嫌事大,在努力挑起嫡長子與其他王子之間的矛盾嗎?

大家都是人精,最為敏感的那一批人已經僅僅通過天幕的三言兩語,就在心中有了幾分猜測。

這不就是眾建諸侯以少其力嘛?

劉恒則興致勃勃地看著天幕,縱然他知道,恐怕這個措施他是用不上了,但是這不妨礙他聽一聽自己孫子的“豐功偉績”,聽到之後他大漢的諸侯王也有這麼慘的時候,他就放心了。

【雖然得了封地的其他王子隻能被封侯,按照漢朝的慣例,列侯對於自己的封地是沒有行政管轄權的,因此被劃撥給這些王子的封地漢朝朝廷隻好“勉為其難”納入周邊郡縣的管轄,新封的這些列侯們與全大漢的列侯享有平等的待遇,也即僅收納封地

內租稅。

但是這對於那些原本就與王位繼承無緣的王子們來說,也已經是天大的恩賜,畢竟原本隻能靠著親爹和老哥的良心搞點錢,要不甚至可能啥也沒有,如今他們能得到的,可是每年穩定的租稅收入和一個好聽的列侯之名呢。

諸位王子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大漢朝廷今天又是欣欣向榮,十分熱鬨,諸侯王家後院起火的一天呢。

再加上朝廷積極鼓勵舉報,因此許多諸侯王及其嫡長子的犯罪之事也被檢舉出來,喜提奪國。】

大家這下可真是萬萬沒料到。

隻知道你可能原本想著慷他人之慨,做沒有成本卻能眾建諸侯的無本萬利的買賣。

但卻如何也沒有想到,這漢武帝遠比他們想象中還有心狠手黑無數倍啊。

不過既然麵對如此霸道的條款卻還能讓後院失火,最終讓人達成了目標,說明那個時候的諸侯王原本也就已經勢弱,那就再也沒什麼旁的好說了,隻能安慰一下自己,肥水不流外人田,至少封國的租稅還都能緊緊攥在自家子孫的手中……

等等!

有人突然醍醐灌頂。

之前天幕是不是還說過,漢武帝一口氣裁撤了一百來個列侯?

這些因為諸侯王國被拆分的列侯們在此行列嗎?

同為皇帝的劉啟對於自家兒子乾的好事自然是沒有一點意見,甚至還頗為自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