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自漢武帝後期的規劃來看,也許征服西南夷很早便在他的計劃之中,但是,漢武朝第一次對西南夷的建設卻可謂機緣巧合。
起因嘛,就是因為前麵提到的,唐蒙無意間在南越國的慶功宴上,看到了來自蜀地的枸醬。
當時的蜀地與南越國陸路並不相通,對於南越國的餐桌上為什麼會有這道調味品,唐蒙表現出了十足的好奇。
南越國的人也沒藏著掖著,告訴唐蒙,在南越的西北方向,有一條河流,名叫牂牁江,可以直通南越番禹城。
唐蒙頓時眼前一亮。
南越的西北,對於漢朝而言,不正是西南夷地區嗎?
而對於自家天子的性格有著一定了解,認為南越與大漢之間必有一戰的唐蒙感覺自己找到了建功立業的機會。】
劉徹之前其實並不知道還有這麼一段前情,畢竟哪個正常的臣子給自己獻策還會將這又是醬料又是菜品的東西都講給他聽。因而如今聽來也覺得津津有味。
不得不說,有些時候,事情好似總是如此奇妙無窮呢。
果然,沒事乾多派點人出去“轉轉”總是好的。
反正使團也不太花國庫的錢,多整點多整點!
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那派出去的人多了,便也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嘛。
說不定就又給自己帶點什麼消息回來呢。
劉徹覺得自己的想法非常有道理,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他大漢,打仗派人兩不誤,兩頭都要抓,兩頭都要硬!
【懷揣著激動的心情,唐蒙雖然回到了漢朝,但是卻沒有將自己在南越的見聞淡忘,幾年後,當唐蒙終於回到漢都長安,唐蒙迫不及待地找到來自蜀地的商人,詢問他們為何蜀地的產品可以流轉到牂牁江流域。
蜀地的商人告訴他,因為在西南有個國家叫做夜郎,而這個夜郎國,恰恰就在牂牁江的旁邊。
而牂牁江江麵曠闊,可以行船直抵南越。
關鍵詞提取,可以行船誒!那豈不正是他大漢的樓船之師大放異彩的時候?
於是,元光四年,唐蒙將此事上書漢武帝,表示如果之後有征討南越的意向,也可以設法取道巴蜀,先將夜郎在內的西南夷控製住,那麼便可順流而下,直搗南越國的都城。
雖然之後在征討南越的時候,的確有一路分兵從西南夷而出,不過還沒來得及趕到戰場,戰爭就結束了。】
原本聽到自己的名字而分外激動甚至於雄心勃勃發誓要乾出一番事業來的唐蒙:???
就這?
劉徹更是一臉狐疑。
還沒到戰場戰爭就結束了?
一時不知道究竟是他大漢的軍隊太神武,還是南越的軍隊太不堪一擊,抑或是臨時征發的西南夷屬兵不願上心。
但是想起之前天幕說過,自己在將南越滅國之後順便將西南夷中不服他大漢的部落都收拾了一頓。
嗯,
總而言之,這個借口,他先記下了,聽起來很好用的樣子。
【既然是戰爭的備用方案,那漢武帝自然也不會嫌多。他也許並不全然相信唐蒙說的那些話,但他仍舊欣然應允。
而漢武朝一大特點,便是誰提出來的建議誰負責落實,堅決杜絕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情況。於是唐蒙前往西南夷走馬上任。
而唐蒙上任的第一項任務,那就是修路。
而正所謂,要想富先修路。這話放到秦漢也十分適用。
合著修路基建原來是咱華夏同胞又一刻進DNA裡的基因啊。】
雖然聽不懂什麼叫DNA,但是那句要想富先修路劉徹確實聽得一清二楚。
儘管很多情況下他單純隻是為了讓他大漢的軍隊和律令能夠走得更加順暢才會下令修路。
不過嘛……
劉徹稍稍一想,便能想通其中的關節。
如果道路不通,金山銀山的貨物也無法運送到長安啊。
漢武朝眾臣的關注點卻顯然大多放在了前半段上。
為官嘛,最重要的,就是管住自己那張嘴。
沒事乾可不能瞎提意見,不然誰知道陛下會派什麼活給自己呢?
當然了,如果一直不提意見,那也不行,說不定陛下就會認為他們特彆沒用,到時候是什麼日子等著自己,那真是閉著眼都能知道啊。
他們可太難了。
【秦漢時期對於新地盤的開拓,最首要的任務就是修路。
正所謂,道路修到哪裡,郡縣便能延伸到哪裡。
自秦惠文王時期奪取巴蜀之後,在秦昭襄王時期,秦國便在巴蜀地區又是搞都江堰又是修築僰道以將巴蜀的糧食源源不斷地運往關中。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車同軌,在舉國之內修築秦直道。而這遙遠的西南巴蜀之地,自然也是不會忘記。秦始皇在僰道的基礎上繼續向南修路,是為赫赫有名的秦五尺道。
不過自從秦朝末年,天下紛亂以來,秦五尺道漸漸被荒廢。】
始皇帝對於修路那是很有自己的見解的。
他尚是秦王之時,便已經留意到道路暢通的重要意義,因此才會在自己掌權之後格外看重這件事。
他原本以為自己在聽到自己的功績後麵跟個不過但是什麼的已經習以為常,直到現在才知道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那可是他們曆代秦人耗費無數人力物力方才鑄造了如今之大秦。
結果呢?
始皇帝怒極,卻反而看起來愈發冷靜。
僅僅隻是胡亥一條性命,又怎麼能填平其罪孽?
即日起就給他修路去!
哪裡艱苦就去哪裡,死在哪裡便就地掩埋!
【還是那句話,直到漢武帝時期,基建狂魔再次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