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7 章 武帝文治【十三】(2 / 2)

如果真的是個金子的話,還能夠繼續走察舉之路。】

也許是因為之前在天幕中已經對於這個漢武帝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所以漢初的官員聽到這個考核方式的時候內心可以說,有點波瀾,但不多。

想都不用想,太學生裡肯定不止是有他們這些高官顯貴之後,不然怎麼還會有需要回鄉當小吏的乙科?

那這些通過太學考試而成為郎官的人,比起自家那些難成大器的小輩,顯然更容易得到皇帝的青睞。

而且天幕之前說什麼來著,這個漢武帝喜歡從小自己親自培養?

那不得是結結實實的太學生最吃香?

漢武朝之前的皇帝們眼前均是一亮。

聽起來挺好用的樣子,抄了抄了。

【而除了察舉與太學這種尋常法子之外,漢武帝也留了一條“蹊徑”,那就是“詣闕上書”。

沒錯,緹縈上書的那個詣闕上書。這原本是用來讓蒙受冤屈的百姓越級上書伸冤的途徑。

漢武

帝可能是想著,渠道開都開了,反正一份上書也是收,一百份上書也是收,那就再加個新功能吧。

隻能說,豬豬是會扒皮的。】

劉徹:???

他這麼文明的人,怎麼會扒彆人的皮呢!

天幕你休要在這邊信口雌黃。

再說了,你自己也說了,一份上書也是收,一百份也是收,多合理啊。

劉徹覺得哪裡都沒有問題,並且還將持續付諸於實踐。

漢武朝北門公車司馬部官員沉默以對。

好一個一份也是送,一百份也是送。

生動形象地告訴他們,什麼叫,皇帝一句話,他們跑斷腿。

知道長安昆明池裡的水都是哪裡來的嗎?那都是他們流的淚啊。

【如果自認為自己有才華之人,可以在此自薦,如果能皇帝滿意,便可以破格提拔。

正所謂一個□□辦走出了人力資源的氣勢。

於是,未央宮的北門公車司馬部那叫一個熱鬨。

朱買臣與主父偃最終便是通過此種渠道扶搖直上的。

當然,最炸裂的還得是東方朔,據說,東方朔在北門上了好幾l車的書,漢武帝足足花了兩個月才將其上書看完。

不過由此可見,東方朔確實妙語連珠,畢竟劉豬豬他竟然真的看了兩個月誒,可能是這兩個月的閒暇時間全都在拿這個上書解悶了吧。】

劉徹:……

他就不能是想看看這個東方朔還能說點什麼利國利民的舉措嗎?

當然,寫的有趣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了。

但是如何把上書寫的有趣吸引他的注意不應該是臣子自己想辦法嘛!

劉徹理直氣壯地將責任推到旁人身上。

主父偃?主父偃也能算是自己上書得到青睞的嗎?

他們看陛下分明早就有所預謀,否則眾所周知北門上書那叫一個效率低下,怎麼就主父偃一上書就立馬被召見了,嚴重懷疑陛下在背後控分!

劉徹聽不見,聽見了也當聽不見。

什麼控分,不存在的。

他那叫跟人才惺惺相惜,確信。

【接下來要提的呢,便是我們漢武朝的一位搜粟都尉,哦,不是桑弘羊哈,人那個時候已經升職了。

漢武帝末年,之前數十年的征戰與連年不斷的天災還是為這個國家帶來了非常沉重的打擊,尤其是後期由於兩位戰神的隕落,導致戰爭收益的大幅降低,戰爭收益遠遠比不上支出,這個一向以軍事為主的帝國經濟隨即陷入了混亂之中。

漢武帝最終以一位政治家的超乎尋常的清醒察覺了這狂奔之中帝國的危機,他懸崖勒馬,最終將對外政策由積極進攻暫時調整為積極防禦,對內則努力養馬與務農。

而所謂漢武開源,不光是在經濟上,彆人搞農業那就是老老實實種地,漢武帝搞農業,是搞生產力發展,好家夥,直接在產量上做文章了。

要不說漢武帝人才庫水深呢。

當他需要好好搞農業的時候,反手就掏出了一個之前都沒怎麼聽說過,但卻在中國農業史上舉足輕重的趙過。】

在產量上做文章?

劉恒眼前那叫一個一亮。

這個東西他喜歡!

劉徹:……

很好,叫趙過是吧,這個人他記住了,從今天開始就舉國搜尋這個叫做趙過的人才。

終於讓他等到了一個之前都沒聽說過的人了。

明明是他的主場,不知道為什麼,他卻覺得自己的腦袋那叫一個發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