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0 章 武帝文治【十六】(1 / 2)

【作為基建狂魔代言人之一的漢武帝當然是各個方麵上的狂魔。

何況是已經被收歸官有的冶鐵行業,那怎麼可能放過。

《漢書?地理誌》說西漢曾經陸續在38個郡設有鐵官46處,就這,竟然還是曆經百餘年之後許多煉鐵場倒閉後的結果。

因為曆史書或許會騙人,地底下埋的那些遺址可不會騙人。

畢竟目前已經被被勘探發掘的西漢冶鐵遺址,就已經超過了五十多座,更不要說那些還沒被發現的。】

劉徹摸不清頭腦,這當然要在鐵礦附近多建點冶煉場了。

鐵器這東西,農業要用,軍備上更是需求旺盛。

就目前這產量他都大為不滿呢。

這怎麼能叫狂熱呢,這最多就叫合理的訴求嘛。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冶鐵遺址竟然已經呈現出了“規模大,技術高”等特點。

那個時候的中國煉鐵工廠,就已經擁有了以煉鐵爐為中心組成的一套完整的冶煉係統,甚至開始用煤餅作為燃料,用於預熱鼓風。

高爐設備與鼓風設備的改進便是發生在兩漢之時。

而西漢之時的人力鼓風與畜力鼓風等發生到東漢之時,便是我們曆史書上曾見過的“水排”。嵇康能夠冶鐵為生,便是歸功於東漢的發明。

而西方一直到12世紀才出現了水力鼓風設備。

畢竟漢武朝時期的滎陽冶鐵遺址中發現的高爐,那可是需要十二個人同時操作才能完成鼓風的。】

水力鼓風?

這意思是可以用水力來替代人力嗎?

劉徹眼神一亮。

都是他們大漢的,人家東漢有的,他們西漢也要擁有!這個要求不過分吧?

漢武朝大農令:是,不過分,就是有點要命。

【巧合的地方在於,這些漢代冶鐵遺址的選址未免過於精準了,絕大多數如今也是中國乃至全球的鋼鐵冶煉中心。

你們漢朝的皇帝原來都是懂嚴選的。

選址正確加上技術進步,鋼鐵的產量自然大幅增加,據說能夠日產過萬,大量的實操之下,最新的技術也應運而生。

沒錯,就是那個在增加鋼鐵韌性的同時穩定其強度的百煉鋼技術。

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漢代環首刀慢慢成為了漢朝人無論是戰場上還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甚至死後還會一起帶入墳墓的一樣物品。

正所謂漢代環首刀講究入鞘樸實無華,出鞘鋒芒畢露,為能夠順利達成這一理想狀態,冶鐵技術的發展不可或缺。

漢朝可還真是武德充沛啊。】

人均配個佩劍罷了,這有什麼好武德充沛的?

難道說後世的王朝文人都不佩劍了?

那多沒意思啊。

【西漢是尚武精神與人性靈光比翼齊飛的歲月。*而漢武朝顯然更是其中翹楚。

一方麵打仗打

得那叫一個水深火熱,另一方麵,文化事業也再創輝煌。

沒辦法,畢竟是我們文青豬當政的時代嘛。

作為從小接受了最高等教育長大的文科生劉豬豬同學,他對於藝術性的文學當然是有自己的偏好的。

要不然他也不會在詔書中引用那麼多的詩經原文了,還看大臣填河還能詩興大法什麼的。

而且由於那個“專業造反,十年不成”的淮南王劉安才華橫溢,劉豬豬在寫詔書給劉安之前那是必得要司馬相如幫他潤筆的,看不出來啊,豬豬的攀比心還挺強哈。】

早就在講衛青的時候便知道淮南王劉安會反了,所以無論是劉徹還是劉啟劉恒等人都沒有太大的意外。

不過……

天幕麻煩你告訴他們,什麼叫“專業造反”?還十年不成?

這是說劉安為了造反籌謀了十年嗎?

怎麼都好像卻沒掀起什麼波浪來就是了?

劉恒的反應稍微大一點。

怎麼新的淮南王又反了?

你們淮南這個地是不是不太吉利啊。

要不然也學曾孫一樣,乾脆收歸他們漢朝管轄算了。

劉徹:???

天幕你禮貌嗎?

他怎麼就不能看大臣們填河而詩興大發了?

這是多麼好的一項利國利民的大好功業啊,那些大臣得以讓他吟詩以做紀念不該是他們的榮幸嗎?

漢武朝群臣:……

這滔天的“富貴”,他們也確實沒有那麼想要。

【由於漢武帝本人喜歡靡麗,奢侈,宏闊風格的作品,是以這種最高統治者對於藝術的偏好的影響力滲透到了本朝的文學作品之中,尤其是作為兩漢文學代表的漢賦。

春秋戰國時期那些沉鬱,婉轉回腸,以表達個人情感為主的賦開始轉向成為了鋪陳華美的漢賦,這種熾麗的風格是兩漢詩賦,尤其是兩漢賦的靈魂。

順便通過各種奇奇怪怪看不太明白的複雜華麗的字詞擴充了一下中華文字的數據庫,這就是意外之得了。

所以說豬豬是個富貴奢侈的金豬那也是方方麵麵的。

大漢金豬的體麵,是大漢臣民一起努力維護的結果呢。】

劉徹欲言又止,最終什麼也說不出口了。

不是,他就喜歡個言辭華美的詩賦不行嗎?

他就不能喜歡彆人用漂亮的句子誇誇自己新建的宮苑不可以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