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以來,嶽飛始終在華夏史冊的名將之上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也在斑駁的青史之上永存。】
【因此西湖周邊這些人文景觀之中,絕對以嶽飛墓為知名景點之一。】
【彆的先不說,先跟嶽王路的路標合個影。】
【走過嶽王路,前麵就是嶽飛墓了。】
嶽飛:……
雖然他確實不是第一次在天幕之中見到路標了。
但是,但是為什麼要跟一個路標合影啊,這是有什麼說辭嗎?
嶽飛竟是觀看天幕的南宋眾人之中最為平靜的那一個了,甚至頗有閒情雅致地就著天幕的鏡頭觀賞著路邊西湖的景色。
單就景致而言,確實是個風雅的好地方。
隻不過……
嗯,這個嶽王廟他越看心裡越有點沒底啊。
怎麼看起來跟天幕之前去長安見的那些建築長差不多?甚至連顏色也差不多?
【鬥轉星移,千年之間,嶽飛墓曆經戰火,推翻重建,重建又翻新,大大小小的裝修美容工程那是做了無數次,最近的一次全麵整修在七十年代末,因而反正是沒有什麼宋朝遺韻的。】
【但問題不大,誰來嶽飛墓是為了看南宋那不爭氣的景觀的呢?】
【看著就來氣好吧。】
【要看也是來看我們大明留下的文物和精神物質文化遺產的,確信。】
突然被提到的明朝眾人:???
雖然他們大明的百姓是很敬重敬仰嶽武穆的啦,但是這這,被天幕如此提及,仍舊覺得有些不詳的預感。
他們覺得自己也沒在嶽王廟中留下什麼了不得的東西啊,怎麼就能扯上那什麼精神物質文化遺產的?
【此處景點最言簡意賅的名字應該是嶽飛墓,但實際上也可以被叫做是嶽墳,因為在嶽飛墓旁還有一座墳塋,墳前的墓碑上刻著嶽飛之子嶽雲的名字。】
【千餘年來,父子二人的墳塚相依。】
【不過很可惜,嶽雲當日是被斬於鬨市之中,因此無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鬨市跟皇權搶人,因而嶽雲墓應當是一座衣冠空塚。】
【但幸而一名獄卒冒著生命危險將嶽飛的遺骨偷偷背出,埋葬在錢塘門外九曲叢祠附近。】
【二十年後宋孝宗即位,為嶽飛平反之時下令找尋忠烈遺骨,獄卒之子將其埋葬地點告知官府,最終才能成功將嶽飛的遺骨遷葬於如今嶽武穆墓所在地。
一代英雄最終長眠於棲霞嶺南麓。】
【因而嶽飛墓中還是有英魂枯骨安眠於斯的。】
【不然你大慫也太離譜了,平反了個寂寞。】
【但麵子工程嘛,你們大送熟練得很呢。】
無論是哪朝哪代,聽著這玩意不血壓飆升?
此等忠臣良將,你們大慫不想要,給他們啊,他們完全不嫌多。
而嶽飛也再也無法鎮定如初。
自己的性
命他早已置之度外,可雲兒還如此年輕,竟然屍骨無處可覓,讓他如何能夠沉穩以對?
【不過嶽飛墓最終能夠升級成為嶽王廟,還得是再六十年之後的故事。】
【畢竟宋孝宗平反的時候,趙構還活著呢。】
【直到六十年後的嘉定十四年,朝廷才終於將嶽飛墓旁的智果觀音院改為褒忠衍福禪寺,並以碑文的形式正式開始表彰嶽飛的功績,嶽王廟才真正擁有了自己的雛形。】
【儘管五十八年之後南宋就在蒙古鐵騎之下灰飛煙滅了,但英魂卻永垂不朽。】
【元明清直到民國時期,宋朝皇陵早不知道被不知道被除了盜墓賊以外的其他人忘到哪個犄角旮旯裡了,但嶽王廟始終香火不斷,嶽飛墓不斷被修葺重建,規模反倒是越修越龐大,尤以明朝為甚,嶽王廟之正式得名,也是在明朝時期。】
朱元璋意滿離。
早看宋朝那些軟腳皇帝文人不順眼很多年了。
沒錯,還得是看他們大明的。
他們宋朝就隻會徒勞地虛耗國家棟梁英才,哪像他們大明,那才是真正的漢家氣魄。
(不久之後的朱元璋:朱元璋緊急撤回了一條消息並向明堡宗致以誠摯的問候。)
【衝進嶽飛墓的第一件事,當然就是要先去墓園區瞧瞧我們嶽武穆的墓,把香噴噴熱氣騰騰的油條給我們嶽元帥獻上。】
【要不說呢,咱嶽元帥墓的那個位置,可是普天之下最適合吃油條的地方,沒有之一。】
這他們有點理解,但又覺得沒有那麼簡單。
這油條代表著戕害嶽飛的罪魁禍首,自然是最適合出現在此處的貢品沒有之一,可……
所謂貢品,總不能是在人家墓前大吃特吃吧?
雖然是天幕能乾出來的事,但又總覺得沒有那麼簡單。
嶽飛:其實突然覺得自己也挺想吃油條的就是了。
不過為何要專門點到他墓的位置適合——
而後他便在天幕的鏡頭之中看到了一道石門,石門兩道以篆書雕刻著一對對聯。
作為飽學之士,看懂對聯自然不在話下。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嘶——
是他們理解的那個意思嗎?!——來自某幾位不願透露姓名卻看熱鬨不嫌事大並希望天幕再多給點衝擊的君王們。
可惜鏡頭被密密麻麻的人群擠得嚴嚴實實,可以遠望到嶽武穆的墓碑卻根本看不到白鐵的蹤跡。
但很顯然,天幕從來不會在這種事上讓人失望。
【嘖,果然,誰來嶽飛墓能不來這裡打卡。】
【可以不給嶽元帥祭奠,畢竟現在不興這玩意了,但誰能忍住不給秦檜他們幾拳?】
【這高高圍起來的柵欄可真是耽誤大家的發揮。】
【可以理解,畢竟白鐵無辜嘛,雖然秦檜他們這種遺臭萬年的佞臣不值得保護,但是鐵製雕像還得保護一下。】
【畢竟按照一貫的慣例,我們必須保證跪拜者的麵目清晰呢是吧。】
【不行,根本忍不住一點,我也得跟秦檜他們“親切”交流一下!】
隨著天幕往前擠,天幕中的諸位才終於能夠在鏡頭之中清晰地看到幾個反手被捆住跪在地上的鐵雕像。
胸前掛著一個牌子,上頭密密麻麻寫著屬於他們自己的生平。
這不就跟鬨市門口待斬的囚徒一樣一樣的嗎?
還能如此!如此甚妙!
大受啟發的宋朝之後的人已然蠢蠢欲動,明天,明天就要給嶽武穆安排上!
主要是得出了自己心頭的這一口氣才行。
甚至連南宋人也有些蠢蠢欲動。
將軍墳塚如山,居高臨下地俯瞰著罪魁禍首。
雖千年萬年,佞臣永遠於墳前懺悔/
事實真相自有後人評說。
英雄不會就此湮沒於青史之間。
而秦檜則怒火中燒地看著天幕伸出手來,狠狠在他的腦門上拍了一下,發出一聲異常沉重的悶響。
鏡頭之中,來自四麵八方的手掌絡繹不絕,仿佛都拍在他的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