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是娘,罵的其實是寧文博和他們兩姐弟。
——他們兩姐弟算學都遠超同輩的兄弟姐妹。
伺候老太太的丫頭個個都把他們一家三口的窘迫收入眼底,人人都知道老太太看不上他們,背後總要想法子嘲笑大房。
這種羞辱寧宣到現在還曆曆在目。
老太太一輩子都想把寧家變成王家,寧文博在他六歲的時候就牽著他去看過王家舊宅,上頭貼著大大的封條。
寧宣就和寧文博繞著牆走,結果兩人走了足足一個時辰才又繞回來。
這樣的江南望族,雖然人已經成為飛灰,但那種殘留的氣勢給了寧宣極大的震撼。
寧文博從小在錦繡堆裡長大看了都跟他說胡話:“咱們也有王家人的血,這些東西遲早都要還給我們。”
當時正逢豬牛進城,百牛千豬萬擔著糧食,莊稼人勒著褲腰帶,或前或後呈包抄形式把豬牛往裡頭趕。
寧宣站在王家從前的土地上,認為自己真的是在江南盤踞幾百年的士族子孫,看人群來來去去覺得特彆好玩兒,就忍不住跑到豬群裡胡亂攆豬,看著豬和人沒命的跑就哈哈大笑。
莊稼人每到這個時候就嚇得一個勁兒求饒,怕傷了貴人搭上小命。
寧文博又會跟他說:“老百姓也挺可憐的,賺幾個辛苦錢吃飯,你何必去惹他們呢?”
之後還掏錢買了一頭豬給他殺了吃,又買了一頭牛給他帶回去耕地。
寧文博未必是真有善心,更可能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看到兒子露出奢靡輕浮的行徑覺得丟麵子。
但老爺發了話,下頭人是不能不照辦的。
那頭豬他吃了整整半個月,小牛犢也跟著他一路從金陵坐船回了成都。
種桑收蠶寧宣都牽著它,他從牛身上學到了耕地之艱,學會了吃苦耐勞。
老太太看著又說:“這孩子不像王家血脈的子孫,成日放牛能有什麼出息?”
這頭牛在他上學的時候就讓老太太逮住機會叫人送走了。
但寧文博送牛給他時說的話,就是為了讓他有出息!
寧宣那時候真想不明白什麼是有出息。
更讓人想不明白的是三叔,他隻會嗯嗯啊啊的說:“老太太說得對,讓侄兒們有出息當然是最好的。如果沒出息,家裡也要提前準備。”
後來寧宣出了宅子,出了學堂到生意場上去了,戴官帽兒的也喜歡這麼逗人,跟貓抓老鼠差不多,不一定是為了吃飽肚子好好活著,隻是單純覺得好玩兒。
寧宣受到了這種排擠,戲弄奴才和平民百姓的趣味就大大降低了,他也不再去戲弄人取樂。
老太太身邊何止一千頭牛,一萬頭豬,就連老太爺也隻是她實現野心的牛馬。
包括她最疼愛的小兒子。
寧宣一直清楚,老太太看重嫡庶尊卑,她的寵愛不值錢。
金陵大族樣樣都跟著皇族子弟來,就算是繼承人死了,隻要繼承人還有兒孫在世,不管是嫡是庶都輪不到繼承人的兄弟們。
就算是一個娘肚皮裡出來的親兄弟也不行。
隻是現在寧宣才敢真的確認老太太對三兒子的愛,當真跟小貓小狗差不多。
老太太再寵他,也隻是用私房錢貼補,從兩個哥哥那裡給他掏些雞零狗碎的玩兒,擺著好看但都是樣子貨。
花草養死了就沒了,衣服下過水就不值錢了,住著最好的院子但地契也不是他的,田地和鋪子也在兩個哥哥手上。
寧家該傳給嫡子的東西,老太太哪個也沒往小兒子手裡放,就是寧老二握的鋪子都比寧老三多。
最後寧老三為了躲避這種寵愛,就帶著妻妾跑到水上去了。
寧宣為這樣的母子關係膽寒。
祖孫倆兩看相厭,寧宣還是能忍著做孝順孫子,在旁邊給老太太夾菜。
老太太沉著臉,臉色慘白,她最喜歡的廚子走了,廚房的大廚現在都是本地人,忙不迭地在陳姨媽和段圓圓跟前湊熱鬨,哪裡想得起她。
以前無論什麼時候都溫著等她享用的飯菜都沒了,她吃了兩口嘴上就被辣得紅紅的。
老太太看碗裡都是辣油,嘴上狠狠一抽,喉嚨裡發出咕嚕咕嚕的動靜。
寧宣半天才猜出來這是在叫他坐,不要他伺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