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皇上又來了
冬至已過,天氣漸涼。
中原、山南、江淮等地的糧食也陸續入京,長安的糧價下跌很多。
而官員們期盼已久的祿米也終於開始發放,長安百司諸衙,分成上中下三旬三班領取。
懷玉在百騎當差的時候,領祿的表格也早填報上交,這天也終於發下來了一張領祿的木牌,可以去司農寺下屬的太倉署領祿米了。
次日不當值,懷玉早早起來,叫人準備馬車。
太倉設在玄武門北約六裡處,處於皇家禁苑之內,這裡是大型糧倉,中渭橋在其北麵。
這裡水陸交通便利,離長安城也不遠。
不過從永興坊到禁苑太倉倒是有十幾裡路,一出門發現很多官員家趕著車牽著馬往太倉去領祿米。
本來祿米是春秋兩季發放,今年秋季祿米可是耽誤許久了,許多長安城靠官祿養家的官吏,都是大受影響,甚至不得不借債抵押,尤其是長安數量很大的那些流外官、小吏們更是苦不堪言。
武家趕了兩輛馬車去拉祿米。
到了宮北太倉,排隊領祿。
要驗符查牌,核對無誤後開始稱量取米,懷玉頭一次來領祿,一切都覺得挺新鮮的,到處都是人和車馬,大家臉上都挺高興。
這裡的糧倉很大,許多糧食是從洛陽那邊轉運過來的,但據說從關外運糧入長安,運輸成本極高,走水路是最快捷成本低的,可陝州到潼關有一段,因為黃河裡有中流砥柱,無法過船,隻能陸路運輸,要走三百裡山路,大名鼎鼎的函穀關就在這裡。
至於從河東、山南、巴蜀、隴右等地運糧進長安,成本更高。
有句話叫鬥錢運鬥米,雖然不免有點誇張,但漕運的成本確實極高,在豐年,江淮的糧幾錢一鬥,但運入長安,運費比產地的糧價還高。
長安雖有四塞之險,也有關中富饒八百裡平原,但做為帝都,糧食無法自給,每年都有百萬石的缺口,糧食從關東,尤其是從江淮一帶轉運進京,一路上不停的裝卸、水陸轉運,耗時又耗錢,損耗還大。
可長安的需求量擺在那,不運又不行。
一遇點戰爭、災荒,長安就會嚴重缺糧,天子都得帶著百官去東都就糧,更彆說百姓隻能去關東逃荒。
排隊許久,終於排到了武懷玉。
“正七品,八十石祿米,折粟,一石粟折米六鬥。”
武懷玉如今雖是從三品的壽陽縣侯,又是正五品的統軍,但大唐發祿米,隻按散官本品發,不是按職事。武懷玉的本品先前登記填表時還是正七品,所以隻能是按八十石發。
但他並不能到手八十石,秋季發的不是全年的祿,武懷玉是六月才入仕,而且本品變化較大,一個月是按從九品計,一個月是按從八品計,一個月是按正七品計。
一通計算下來武懷玉隻能領三個月的祿米,計十三石多米。
折成粟米則是二十一石多點。
皇帝體諒百官,知道今年大家都挺不容易的,所以雖然眼下糧食還很緊張,但仍然足額給百官發放。
甚至都發的是粟,沒有粟麥米豆等一起折發。
簽字畫押。
兩輛馬車倒是剛好裝完,趕著馬車往回走。
劉二杆子感歎,懷玉這麼大個侯爺,俸祿也沒多少啊,乾三個月就領二十一石多點粟,“種二十畝地,收的糧都比這多呢,好的水澆地,十畝,都能收這麼多粟了。”
同村朱子和笑他,“眼皮子怎麼這麼淺呢,這是二十一石粟這麼簡單嗎?這是官祿,”
“雖然確實不多,但那不是因為二郎先前剛入仕,品級還不高嗎,咱二郎的晉升速度,要不了三五年,就能成紫金大臣!”
同村的麻子趙大趕著車,感歎萬分,“是啊,平時二郎天天伺弄那些菜,誰知道還是祥瑞呢,幾個玉米、土豆、紅薯,居然是祥瑞,讓二郎連晉三階,都從六品上了。”
“我要知道那些不起眼的作物,是這樣的寶貝,我平時不得當祖宗供啊。”
懷玉的這幾個同村仗身,到現在都覺得不可思議,“那些玩意真那麼了得嗎?”
“不了得,陛下能給我連晉三階本品嗎?”
二杆子歎道,“可不隻晉了三階本品啊,陛下還特賞賜你三百石米你怎麼不說,那可是能折五百石粟啊!”
“還有對銀瓶呢!”
“還有兩個奴隸呢!”
四人羨慕萬分,他們都是龍橋堡禁軍子弟,接替父親入禁軍,但沒武懷義兄弟那麼好的運氣,隻是普通禁軍士兵,給懷玉做了仗身後,跟著他身邊倒是開了許多眼界。
誠如剛才二杆子所說,三個月的祿米不過二十來石粟,但武懷玉的田地奴隸錢絹等賞賜那能換多少個二十石粟。
懷玉還有六百畝的職分田可收租呢,那一年還有至少三百石粟。
“二郎真是我輩楷模啊,當官青雲直上不說,這娶妻都能娶國公之女,隻花了三百匹絹彩禮,陪門財都不用給,反倒是樊家大娘子陪嫁了多少啊,田地就陪嫁了三十頃,還有三個妹妹媵嫁········”
幾人羨慕不已。
“二郎,啥時也提攜一下我們啊。”
陳興跟著懷玉去了趟隴右,如今是八品參軍,陳盛跟著懷玉不到一個月,懷玉把他弄進了百騎,如今都成了九品隊副。
“好好乾,總有機會的。”懷玉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