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穀賤傷農(1 / 2)

第590章 穀賤傷農

一鯨落,萬物生。

少陵塬和神禾塬之間的三十裡樊川,潏水兩岸肥沃的良田,曾經被宰相裴寂在十年間,兼並大半,

而如今裴寂抄家流放靜州,樊川裴家的地,也是立馬被長安勳戚貴族們瓜分殆儘,紛紛改換主人。

不過這一切,對於樊川的這些莊園、堡子的百姓來說,並沒有什麼變化,地主換了,但他們仍還是佃戶。

武懷玉陪著皇帝過了潏水,上了神禾塬,經過香積寺時,皇帝還特意來到這淨土宗,方丈道綽也率弟子善導等前來迎接,還獻上了自己所著安樂集二卷。

南臨滈河,西傍潏水,北接樊川,香積寺的風景確實很秀麗。

這寺還是很大的,占地二百畝,不過雖是皇帝下旨敕建,但在如今氛圍下還是修的較為簡樸,

牌樓、山門殿、天王殿、碑廊、鐘鼓樓、大雄寶殿、法堂等都一應俱有,看的出蓮宗信眾也挺多,哪怕朝廷這兩年管理教嚴,可他們仍還是能籌到不少錢帛,對這種情況,朝廷也是相對睜隻眼閉隻眼。

不過雖說香積寺挺大,但也不太敢明目張膽的跟朝廷新規背道而馳,總的來說還是比較樸素的,

尤其是香積寺沒敢在田地上下心思,除了朝廷先前賞賜的那塊寺田,一畝也沒敢再多弄,也沒哪個敢亂捐獻,之次有幾個貴族、商人給長安的大寺獻田,結果就是朝廷毫不留情的重罰,不僅沒收捐的田,還處以三倍罰田以及頂格罰金,甚至寺廟也被罰沒所收田相同數寺田。

這麼一搞,誰也不敢再在土地這事上亂來了。

香積寺中現在既以蓮宗弟子為主,也還有些三階教弟子以及律宗弟子,都是混合修行,不許再分院。

寺裡名下的田,在寺牆內的是道綽帶僧人們自已種麥種菜,其餘的則是佃租給附近村民,

那些村民們獲得了永佃權,成為客戶。

“香積寺想要修一座靈塔,供奉蓮宗以往高僧慧遠、曇鸞等的佛骨舍利,”

道綽他們計劃是修十三級的靈塔,高約十三丈,以青磚砌成,密簷仿木結構,周圍廣二百步,呈正方形,每邊長三丈二,塔型既為密簷又仿閣樓式。

“修塔的錢糧呢?”

懷玉問。

“玄中寺等一些寺願意幫忙籌集,”

之前整頓佛道,朝廷基本上對各大寺觀放貸典當的長生庫都接管了,那些錢財名義上是由朝廷代為保管,資金用途一分為三,其中一份就是要用做塔寺佛像的維修,

但也僅限維修,是不新建的。

道綽說的籌集自然就不是用那筆錢,而是化緣布施,也就是找信眾了,但現在朝廷製度,這種大額布施,是不允許的,起碼得經過朝廷的審批才行,並且要納入監管,得專款專用。

香積寺打了幾次申請,但負責的崇玄署都沒批。

今天他借機向皇帝當麵請求。

李世民在香積寺裡轉了一圈,對這座新寺還算滿意,沒有過份張揚的金碧輝煌什麼的,寺僧也都還算表現不錯,抽點了幾個讓他們背經,也都背的不錯。甚至還看到他們在寺裡空地上種菜種糧,詢問過香積寺也沒有再放貸典當,而且邸店磨坊這些作坊也沒再經營,挺好。

寺中也沒役使的奴隸部曲。

對香積寺要修佛塔這事,李世民最後同意了,讓道綽擬份詳細的造價預算單,然後崇玄署會派人按此單,協助監督香積寺向信眾募集這筆錢,要求不得向上戶以下的百姓募捐,且按申報單募捐不得多募,甚至修建也要由官府監督。

在香積寺裡還用了一頓齋飯,

真正粗茶淡飯,十分簡便,糧是收的租,菜是自己種,菜裡除了一點鹽,連油都隻有幾點油花。

飯還是麥飯,很粗糙,比起麵食難吃的多。

皇帝卻還挺滿意的,僧人修行就得吃苦。

離開香積寺時,李世民甚至還特彆滿意的說,自從他讓武懷玉開始整肅佛道開始,如今全天下十道都還在整頓,效果挺好,不僅收回了大量寺田,也還將許多僧道還俗歸家。

國家多了戶口課丁,也多了稅賦。

那些投附寄產於寺廟,或是依附寺中以逃避賦役的奸滑之徒,也被清理出許多來了。

當然,也還從寺中收了許多作坊、錢帛、糧食等,數目非常可觀,

現在許多原來寺中的佃戶、奴仆等,要麼分了寺田成了良民課戶,要麼也是分到了一些永佃田,成為客戶。

天下寺大小幾千所,都在這次整頓中,

還有數量更驚人的蘭若萬家,所謂蘭若,就是私人所立僧居,大多其實根本不是真正的僧寺,隻不過是有些地文豪強士族私立,然後假稱修佛,以此逃避賦役,甚至把土地作坊等納入其名下,以逃稅的。

普通的小老百姓,有時為了逃避瑤役,往往隻能自斷手足,稱為福手福足,但人家豪強士紳就不得,辦法很多,可以當官做吏避役,也可以出家修行。

自己修個蘭若,便能說是帶發修行了,魏晉以來這種蘭若最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