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門裡負責收租的胥吏,甚至還得勤練踢淋的本事,得一腳踢平淋尖,這可是個本事,畢竟踢下來的部份,那就是衙門裡的額外收入,大家的福利。
老漢甚至認真的檢查每一枚銅錢,
確實都是新錢,全是開元通寶錢,沒有私鑄錢,也沒有隋五銖這些舊錢,武家付的全是好錢。
其它村民看到老漢的五石糧換回幾串銅錢,這麼順利讓他們都挺激動,而老漢除了換回一百八十個銅錢,他兒子還提著小半袋糧食,本來他在家是準備了五石,可現在還多出來有幾鬥。
一早,武家收糧的管事,便帶著車馬還有莊丁夥計們喂好了馬套好了車,準備好了鬥。
先去神禾塬上收麥子,
塬上的麥子收的早,不過神禾塬雖是平台塬,但上下塬路也不太好走,以往不少糧商收糧,都是派夥計到塬上村子裡打招呼,然後村民自己把糧或車拉或騾馱或人挑下塬來交易。
“現結糧錢,量完就給錢,”
地主手裡的糧,每年都要借出去許多,不管是借糧還錢,還是借糧還糧,都能收不少利息,又或是從糧裡選種給佃戶百姓,利息也很高。
夥計們笑著跟大家打招呼,熟練的檢查大家的麥子的乾燥度,以及是否有潔淨等,
檢查好後,另一邊就開始鬥量。
一百八十個錢。
“各位鄉親,咱是武少保家的,收糧價格比朝廷常平倉一石還要高一錢,比其它糧商一石更要高六錢咧,而且咱家用的是常平倉的官鬥,上麵還有官印呢,”
人家一個青壯長工,一年才十石糧,加兩身衣服而已,那十石糧甚至還有麥有粟,不全是麥。
總之,百姓若是能夠在下一季收獲後正常還上,地主也隻是賺個不錯的利息,但如果還不上,那利滾利,可就更驚人,假如再還不上,這個時候就得把地抵債,沒地的隻能拿人抵債,
就比如說上武堡旁邊的上下兩村,每年總得有十來家要破產的。
一鬥一鬥那都是標標準準,倒滿一斛後,夥計會用刮板刮平,並不要求堆尖,刮下來的糧,也仍是百姓的,頂多是裝滿後輕輕的拍打一下斛,讓裡麵沒有空隙。
“好嘞!”
“這刮下來的糧還是我們的?”
“殿下跟我一起下風去收糧不?”
老漢便手微微顫抖的在那裡數錢,一枚枚銅錢數著,數滿十個放一摞,一摞一摞的擺了十八摞,
一文不多一文不少。
地主們收租時用大鬥收租,借出糧食時又往往是用官鬥出,
小鬥出,大鬥進,一進一出又剝削百姓不少。
“好,好。”
武家現在主動上塬來收糧。
夥計已經提前打好了招呼,價格也都說的清楚,人馬一上來,立馬引的許多村民過來。
“我這裡還有幾鬥糧,也給我量了換錢。”
“錢對數嗎?”
“是,掃起來再量。”
老漢叫來自家婆娘還有兒女們,一番商議,都覺得在這裡買比去趕集還方便實惠,於是打算采買些。
甚至,還有千金堂一位大夫,帶著學徒夥計,背著藥箱來呢,幫大家看個診開點藥。
懷玉和承乾吃過早飯,便去收糧。
武懷玉把鄭老漢的二女兒收到上武堡做使女,包吃住還一月給五鬥糧,那真是極高的待遇了,就如鄭老漢一月兩石糧的高工資是一樣的。
“好啊,塬上塬下的都轉轉,”承乾倒是不嫌苦累,反而覺得挺興奮,這些天鄉下的日子雖苦雖累,但跟以前在宮裡讀書學經,是完全不同的感受,甚至打獵都不及的這麼深刻。
上下武堡都打出了米麥每石三十六錢的價格,而且是上門收糧,最重要的是武家收糧的鬥,可不是一般地主家收租的那大鬥。
而武家不僅收糧,百姓有啥土產什麼的也一樣收的,管你是乾魚還是土布,又或是鴨毛龜殼,基本上啥玩意都收,連破麻爛布都收,這玩意收回去可以造紙。
“摟草打兔子,捎順帶的事麼。”
百姓也隻有賣糧的時候才有點現錢,這個時候下鄉賣點雜貨,那可是相當搭配的,至於說帶個醫生來,這倒確實有點做好事了,畢竟也沒指望下鄉來賺這個錢,隻不過是拉攏下跟大家的關係,
一點打蟲藥啥的也值不了幾個錢,但拉近大家關係的效果不錯,當然,這也不是虧本的買賣,有病痛的百姓抓幾副藥,就不虧本了。
武家收了許多糧,也還收了許多鴨毛龜殼雞內金野雞毛破麻爛布之類的玩意,
滿載而歸。</div css=tenta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