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距離水稻收割,少說也還有一個半月的時間,騰蛇還是有著充足的時間用來準備的。
挖地窖也不是每天都在弄,大家有時間便湊到一起挖一挖,用了十來天的時間也才挖出來兩個,不過接下來有著更重要的事情等著宋軒去做,那就是田裡麵的麻已經完全到了可以收獲的時候。
雖然還沒有枯萎,但不少都已經開始結種子了,再拖下去對於裡麵的麻纖維的含量並沒有太大的提升,而且想要將這麼多麻弄出來也是得要一段時間的,正好趁著現在溫度比較高,直接收了,反而要來的方便一些。
為了速戰速決,宋軒也是特意挑了石猛他們在部落的時候。
對於麻大家還是非常期待的,畢竟平時也都能用得著,尤其是每天射箭時看到箭羽上那細細的麻線。
騰蛇以前都是用獸皮或者動物毛發搓出來的繩子綁東西,獸皮雖然足夠堅韌,但缺點就是很難做得非常窄,最細最細也能有小指寬。
以至於做出來的東西都並不好看,尤其是各種武器先要固定起來,往往都需要綁上好幾道,這樣一來看起來就非常臃腫了,使用起來手感自然說不上多好。
雖然後麵改良了一下具體的做法,但是想要固定住,依舊是得用到獸皮繩,即便是嘴上不說所有人對於麻繩還是非常期待的,尤其是像石花石班他們知道麻繩有多堅韌之後,經常會去地裡麵看一看麻的生長情況。
現在終於是到了收獲的季節了,不少人還是顯得非常激動的。
不過這大麵積的收割,自然就不能像之前一次最多一二十根那樣弄了,之前都是將麻皮扒下來之後,放在水中浸泡,然後細心錘打,錘去多餘的部分在晾曬乾,效果也不錯,隻要足夠細心,還是能夠留住大部分的纖維的,而且也沒那麼容易斷裂。
現在這一畝多地再像這樣一條一條弄的話,弄到明年怕是都做不出來。
所以還是得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漚。
將這些麻收割之後,通通扔到大池子裡麵任由其發酵,要不了十天半個月那些用不上的東西,自然而然就都爛在池子裡麵了。
剩下的主要便是麻了,經過漂洗幾遍便能得到品相不錯的麻,宋軒也在慶幸自己不知道從哪兒看到了這樣一個方式,不然任憑自己摸索的話,估計也沒那麼容易想出來。
所以在正式收割之前,一個漚麻用的大池子肯定是必須要的。
宋軒也能想象出來,將這些麻直接放在水裡麵,任由其發酵,最後的味道是多麼的難聞,水會是多麼的臟。
所以這個池子一定不能距離部落太近,畢竟騰蛇還靠著河水過日子呢,那樣的臟水要是流進河裡麵了,可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全消散掉的,到時候估計平時用水都會給眾人心中蒙上一層陰影。
所以宋軒直接將池子安排到了,距離部落一裡多的下遊。
雖然到時候臟水放到河流當中,肯定會臭暈一堆魚蝦,但對騰蛇影響幾乎就沒有了,而且控製好排放速度的話,對於河中魚類的影響,想來也不會那麼嚴重。
為了節省挖掘所用的時間,宋軒直接找了一個天然的水坑,這個坑倒是和鹽礦那的大水坑差不多,但還要更加完美一些,不僅深而且外形也顯得方方的。
最關鍵的是這個坑足夠大,雖然現在裡麵水並不多,能夠利用的麵積,最少也有部落當中兩間房子那麼大。
當然這就不能直接利用了,還是得挖一挖,不過這也比直接從平地上開挖要輕鬆得多,而且土質也非常鬆軟,雖然距離河流並不近,但旁邊十餘米處便是有著一條小溪,水量看起來也還不錯。
到時候可以直接將溪水引進來。
宋軒倒也不用像地窖那麼深,宋軒覺得有個一米也就足夠了,當然這也是因為中間大部分地方已經都有這個深度了,隻需將周圍這一圈稍微挖深一點,同時修整一下便好。
這個天然的水坑,還有一個讓宋軒最滿意的事情,便是其寬度也非常合適,隻有兩米多,這樣一來到時候給它搭一個蓋子就比較容易了,隨便用點木頭橫上去便可,周圍也有一些麵積比這還大的,但大部分都非常寬,想要給其做個蓋子可沒有那麼容易。
挖這個池子的速度可謂是相當快了,石猛帶著十來個人,小半天的時間便已經挖得差不多了,由於下麵沒有太多硬土和石頭阻隔,挖起來相當輕鬆。
這其中大部分的土都用來填補了南向的缺口,這麼好的條件,但裡麵的水卻不多,也正是這個缺口的原因,水稍微一多便直接順著缺口流到了外麵。
不過這也給後麵放水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到時候直接掘開一個小口便可以,想放多快都能控製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