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莽古爾泰一聲令下,正藍旗的人馬立刻揮舞起了馬鞭,加速離開這一地區。
馬蹄疾馳造成的巨大震動,掩蓋了其他聲音。
而此時埋伏在兩側的明軍正在樹林中悄悄地挪動自己的身位。
這處伏擊點地勢還算比較開闊,通向前方的道路則相對狹窄一些。
加之明軍已經在這裡伏擊過一次了,而鑲白旗的主力也已安全通過,所以莽古爾泰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裡居然還有明軍的埋伏。
正藍旗的大部人馬此時已經安全的通過了這一區域,就當最後四分之一人馬準備通過這裡的時候突然從兩側山坡上射出大量羽箭。
雖說真正被弓箭射落的騎兵並不多,但這突如其來的一幕還是搞的他們措手不及。
正當他們愣神的時候,突然兩股明軍從山坡上殺將出來。
明軍居高臨下,伴隨著高昂地喊殺聲,利用衝擊力直接衝入敵人陣中,將行進中的正藍旗給生生截斷成了兩截。
得到重新補充的五百重甲鐵騎,在查徽祖率領下直接擋在了道路中間。那全身的鐵甲,在夜晚散發出陣陣寒光,讓人有一種不寒而栗的感覺。
而落在最後的1200正藍旗,則是遭到了三千多明軍騎兵的圍堵。
此時一心追擊的莽古爾泰,對於後隊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
等他發現明軍伏擊自己後隊,再命令大軍調頭時,查徽祖的鐵甲重騎已經牢牢地將道路給封堵住了。
正藍旗人數雖多,但是由於道路狹窄,他們隊伍根本就施展不開,人多的優勢自然也發揮不出來。
雖然清軍的箭雨一波波如期而至,但是這些弓箭射在明軍的鐵甲上也隻是發出了陣陣聲響,並無多少實際殺傷。
畢竟在這黑夜之中,麵對全身重甲,隻有眼部露出一小塊的明軍,要想射中,除非是走上了狗屎運。
偶爾有羽箭可以射在鎧甲的結合處,也隻是造成了明軍的受傷。
反倒是窩在一起的八旗兵遭到了明軍的反推,查徽祖為首的遼東鐵騎不斷揮舞著手中的大刀,將麵前的敵人斬落馬下。
對此莽古爾泰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自己的兵力被窩在道路上,後麵的精銳的白擺牙喇又上不去,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另一頭的兵馬被明軍圍攻。
另一邊1200名正藍旗正遭遇1500名“遼東鐵騎”以及近二千明軍騎兵的圍攻。
這個數量也是李獻忠精確計算過的,雖然以明軍的兵力還可以多吃掉一些八旗兵,但是如果敵人數量太多會大大拖延戰鬥的時間,極大增加封路的五百鐵甲重騎的壓力。
李獻忠和李三順兩人,各引一路大軍夾擊這些正藍旗韃子。
大多數人行軍都是喜歡把戰力較強的部隊放在前麵,而相對弱一些的留在隊伍後邊。
莽古爾泰也不例外,留在後麵的這四個牛錄是正藍旗實力最弱的,不少人都是從其他部落中拚湊出來的,並沒有多少戰鬥力。
而且他們中幾乎沒有身披鐵甲的白擺牙喇和紅擺牙喇。
此時的李獻忠猶如一道銀色閃電在敵陣中穿過,一杆銀槍猶如一條吐著信子的銀蛇,不斷吞噬著周邊韃子的生命。
不得不說,這些建虜雖然裝備比不上遼東鐵騎。但是作戰經驗還是十分豐富的,他們很快就發現了這些明軍的戰力參差不齊,於是一些狡猾的韃子就刻意避開遼東鐵騎的攻擊,專門挑普通的明軍騎兵下手。
他們不但使用常規武器,還隨身攜帶飛斧,短矛,甚至是小鐵錘、流星錘這些投擲性武器。在短兵相接時這些武器很致命,沒有鐵甲保護的明軍騎兵,隻要被這些武器擊中,非死即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