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京師回來的時候他隻有5萬2千兩銀子。
坑西關遊擊於守誌以及抄他家得銀4萬兩。
掃蕩蒙古炒花部和科爾沁部共得金銀珠寶價值15萬兩,去掉給將士以及開原路將官的分紅自己還淨得了11萬兩。
梁三的商隊通過壟斷對蒙古的貿易,每個月能夠給自己帶來3萬兩的收入。
販賣毛皮和人參這些的收入差不多可以抵消給遼東鐵騎的發餉和其他一些開銷。
現在自己手上已經有26萬兩銀子了。
當然大頭還是兵部欠自己的賞銀,上次遼東大戰兵部欠下了自己10萬6千兩。
自己掃蕩蒙古各部總共提交了7200顆首級,最後兵部認了5000級;這次開原大戰的3700建虜首級認定了2500級,這可又是15萬兩銀子。
兵部總共欠自己25萬6千兩銀子。
兵部尚書黃嘉善如今是債多了不愁,自己多次催討,他是一點想給的意思都沒有。
看來自己得抽空親自去一趟京城了,不然這個“雪球”越滾越大,恐怕以後更要不回了。
如今平虜堡的屯田模式已經得到了遼東巡撫袁應泰的認可。
雖說萬曆時期大明的衛所製度基本已經名存實亡了,但是如今遼東的情況,不少衛所還是存在的,甚至有些經營的還不錯,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李獻忠趁機將平虜堡變成了鐵嶺衛下屬的一個千戶所,更是給範文程弄了一個五品衛所千戶的官職,這些流民如今也轉成了軍籍。
而且自從開始賣水泥和煤球後,現在平虜堡已經不需要自己再補貼銀子了。
範文程手上甚至還有了兩千兩的流動資金。
可糧食儲備卻不多,畢竟手下的軍隊是正規的官軍,吃的是朝廷的糧食,不需要自己去花銷。
目前平虜堡的存糧約為8000石。
這點糧食根本無法應付大的饑荒。
所以李獻忠打算改革開原路現有的貿易模式。
不久後他就以梁三的名義宴請這些遼東商人。
如今梁三可不是當初在馬員外手下那個小掌櫃了,是壟斷整個開原對蒙古葉赫貿易的大商人。
但凡是想在塞外貿易上分一杯羹的商人誰敢不給梁三麵子。
雖說廣寧、宣府、大同等地也有馬市,但開原仍然是一個巨大的蛋糕,尤其是以炒花部為代表的內喀爾喀蒙古以及科爾沁,葉赫這些地方的貿易,那是隻認梁三。
如今的梁三可謂是春風得意,臉色紅潤的他穿著華麗的絲綢長袍,同孔有德一起招呼眾位商人入座。
這巨大的反差讓李獻忠都差點沒有認出他來!
儘管這些消息靈通的商人早就知道梁三同孔有德隻是一個代言人,真正的幕後老板是這位開原總兵李獻忠。
可當李獻忠直接出現在這次宴席上的時候還是讓他們吃驚不小。
深諳官場之道的商人們有一種不詳的預感,這位李總兵從幕後走上前台,恐怕沒有啥好事。
於是眾人紛紛將目光看向了馬掌櫃,潛意識裡在說:老馬你可得替大夥出頭啊!
李獻忠看到這群人都是一臉苦相,就知道他們是以為自己要“敲竹杠”。
他清了清嗓子說道:“諸位莫要誤會,本將這次召集大家前來可不是要大家募捐的。”
“本將知道諸位對之前的貿易規則可是頗有怨言,自己辛辛苦苦運送貨物結果卻要將售價分出去一半,大家是不是認為自己吃虧了?”
聽這口氣李總兵是要調整貿易規則,這話茬他們可不敢接,誰知道是怎麼調整?
現行的規則他們的確是交出了大半的利潤,可也有好處,那就是省事,畢竟風險最大的出關不用自己去,穩賺不賠。
而且不用麵對官府的各種盤剝,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原來完成一次貿易的時間,已經夠他們運兩回貨的了,這樣算下來其實也沒有少賺很多,安全還得到了保障,不少商人其實已經接受了目前這種貿易形式。
為了不冷場馬員外隻好說道:“其實現在的方式也不錯,至少大夥都穩賺不賠,不用提心吊膽過日子了。敢問李總兵要如何調整這些貿易政策?”
李獻忠說道:“很簡單,本將準備重新實行‘開中法’,大家以運糧食的方法換取出關經商的許可證。”
“拿到許可證後,許可證上的商品可以直接免稅出關,接下來大家自由貿易,賺多賺少都憑你們本事。”
對於“開中法”,這些商人並不陌生,隻是之前是換取鹽引,現在是換取出塞經商的資格。
經過一番商議後,商人們接受了這個方案。
最主要的是自己去貿易可以抬高價錢賣,原先都是按照梁三給出的收購價,他們隻能吃啞巴虧!於是不少人當場就同李獻忠簽了運糧的契約書,以糧食等實物換取經商許可。
李獻忠初略的估計了一下,每個月可得糧食8萬石,以及少量的食鹽和布匹。
雖說少了每個月少了幾萬兩銀子的進賬,但是有了這些糧食,他才能安心發展壯大,以及招募流民。
新書上架,求推薦票,月票,訂閱,評論,打賞支持!
感謝書友“日出山風是你”、“雪山牧馬”、“20171012180318177”、“一灣秋沙”、“20221104173047232”、“呂氏春秋1234”、“不動禪心”的月票支持。
第二章稍微晚一點傳,謝謝大家訂閱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