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李獻忠瘋狂斂財,遼東鎮全線出擊(求追訂月票)(1 / 2)

建州傳來的消息還是有些駭人聽聞的,二十多萬朝鮮包衣居然被他們全部屠殺製成了肉乾。

近期的貿易表明,通過科爾沁部向建州輸入的食鹽足足翻了2倍。

建州餓死的老弱病殘肯定超過了十萬之數,再加上被屠殺的二十多萬朝鮮包衣,人口至少減少了三四十萬。

他們反而增加了食鹽的需求,不用想也知道這些鹽肯定是用來醃鹹肉了。

其實相對於戰爭的直接傷害,這個時代饑荒瘟疫對於人口的影響更大。

當然了,製約人口的最大因素還是糧食的產量。

理論上有多少糧食就能養活多少人。

華夏大地的人口一直無法突破1億,也是因為受到糧食產量的限製。

這也就是中華文明一直重農抑商的原因。

民以食為天,對於任何一個王朝來說,儘管覆滅的原因多種多樣。

但是百姓沒有吃的,是造成他們起來推翻原有王朝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次遼東的糧食危機,李獻忠無疑是賺得盆滿缽滿。

僅僅向建州出手了10萬石番薯,就賺取了白銀50萬兩。

努爾哈赤辛辛苦苦從朝鮮壓榨而來的銀子,大部分都進入了平虜堡的銀庫。

範文程說道:“可惜了,他們現在擁有了大量的肉乾,估計幾個月內是不會再缺糧食了。”

李獻忠則笑著說道:“無妨,他們存在赫圖阿拉的銀子早晚不是還得進平虜堡的銀庫嗎?”

“對了,我們現在有多少銀子和糧食了?”

範文程笑著說道:“目前已經擁有庫銀150萬兩。但是近期糧食支出有些多,如今隻剩下了70萬石粟米同大米,番薯倒是還剩不少,尚有100萬石。”

李獻忠說道:“番薯的存儲時間短,不如粟米同大米,稍微留一些口糧和種子便行。儘量先出手或者食用。”

“如今番薯已經不再是秘密了,明年估計遼東許多地方都會種植番薯,這玩意產量很大,到了明年可就不值錢了。”

範文程歎息了一聲,說道:“這天氣實在是太異常了,今年大旱,若不是平虜堡提前準備了大量蓄水池,即便是這比較耐旱的番薯恐怕產量也會大打折扣。”

番薯的生長周期大約是100天,比糧食要快不少。

情報司在福建的田莊裡,一年可以成熟三次。

最高的畝產有15石,平均下來基本都是10-12石。

但在遼東畝產隻有7-10石,這還是在不缺水的情況下。

有些乾旱嚴重的地方,甚至畝產不到2石。

完全得不到灌溉的地方,番薯也是無法生長的。

不過番薯的好處是那些山地間零碎的土地也可以很好的被利用起來。

目前平虜堡周邊的土地已經都開發完了。

所以李獻忠在撫順地區又新建了一個滅虜堡,用來開墾周邊的荒地,目前滅虜堡附近也已經開發出了十萬畝荒地。

遼東百姓手中的銀子有限,哪怕是5錢銀子一石的番薯,許多百姓也是承受不起的。

於是李獻忠直接在遼東最核心的沈陽同遼陽附近利用番薯同粟米大量換取良田。

平常年景8-10兩一畝的良田,現在1石多粟米或者四五石番薯就可以換一畝了。

畢竟這年頭田裡的莊稼顆粒無收,守著土地得活活餓死。

遼東不比江南,這裡的土地不是那麼緊張,價格自然也要便宜很多,老百姓賣了手上土地還能夠去原先靠近建州的地方開發荒地。

實在不行還可以給李獻忠當佃戶。

一般的田地李獻忠也看不上,畢竟他下轄的撫順地區有大量的無主荒地需要開墾。

用寶貴的糧食換取普通的田地他肯定不乾。

所以他們隻用糧食置換沈陽同遼陽地區比較肥沃一些的良田。

大約收購了40萬畝的樣子。

平虜堡減少的粟米主要都用來置換地土了。

這些土地現在變成了寧遠伯李獻忠的田莊,而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則成了他的佃戶。

此外由於代善在朝鮮的橫征暴斂,導致平安道同鹹鏡道大量朝鮮百姓逃亡。

朝鮮的糧食也不夠了,已經出現了百姓餓死的情況,孔有德從這些饑民中挑選出了2萬精壯送到了撫順的滅虜堡作為免費勞工。

目前遼東的朝鮮免費勞工總數已經超過了6萬人,挖礦種地甚至是打鐵這些重體力活,目前已經被他們承包了。

平虜堡被解放出來的勞動力自然是訓練成預備役部隊,隨時準備擴充成正規軍。

目前平虜堡的預備役部隊也達到了上萬人的規模,隨時可以補充各營戰損的缺額。

若不是擔心現在小冰河的天氣,怕遼東種不出這麼多糧食。

李獻忠還真想一口氣接收幾十萬朝鮮勞工,將遼東所有的荒地都給開發出來。

可惜自己就記得今年遼東大旱,後麵還有啥災害實在是記不清了。

反正從萬曆48年開始,小冰河的氣候是越來越反常了。

他搞這麼多土地的風險還是很大的,搞不好來一次極端氣候,他這些土地就都要絕收了。

到時候這麼多人可不好養。

目前的情況下七鬥粟米或者2石番薯足夠一個勞工吃一個月了。

但糧食還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今年由於多地旱災嚴重,大明的糧價也普遍上漲了,江南地區的大米也漲到了8錢銀子一石。

京師則是漲到了一兩銀子一石。

遼東的糧價之所以能漲到這麼高,一方麵是因為旱情嚴重;此外李獻忠實行的是“開中法”,商人運來的糧食都用來換取貿易資格了。

他限製了商人在遼東販賣糧食的數量,不然自己精心布了這樣一個局,結果銀子都讓那些奸商給賺了,天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

李獻忠對範文程說道:“糧倉還得繼續擴建,番薯可以存地窖。存銀子不如存糧食,如今150萬兩存銀足夠了,每月收入的銀子全部去江南換成糧食,江南糧價高了就去更遠的湖廣地區收購。”

範文程說道:“寧遠伯放心,我們的銅器作坊已經針對江南市場打造了一批銅製用具,在情報司的幫助下還接受了江南寺廟的佛像訂單,收入的銀子到時候會直接換成糧食運回。”

李獻忠對此很滿意,這才是一個奸商該有的思路。

如今代善將兩紅旗的人馬全部弄到了朝鮮,使得朝鮮王李倧感到坐立不安。

竟然破天荒的主動提出要增加“駐朝明軍”的數量,考慮到目前朝鮮的五千明軍中陸師隻有三千人的確是太少了。

於是李獻忠決定從平虜堡的預備役部隊中,抽調三千人奔赴朝鮮。

這樣一來,在守住黃海道的同時,還能有一定的機動兵力,萬一朝鮮發生變故他也能做及時的應對。

遼東巡撫王化貞最近可謂是忙得焦頭爛額。

遼東饑民遍野,他在安撫百姓的同時還要準備進攻寬甸,開辟對建州的第二戰場,著實讓他有些力不從心。

說實話這位仁兄的醫術不錯,政務能力著實一般,常年做的是京官,對於把控地方還是欠缺一些火候。

來到遼東後他屢屢碰壁,覺得遼人不可用,於是便開始提拔非遼東籍的官員。

搞得遼東籍的官員對他是怨聲載道。

三天兩頭就有遼東官員上書彈劾他這個遼東巡撫胡作非為,搞得遼東民怨沸騰!

遼東礦監馬雲,甚至在陛下麵前說王化貞飛揚跋扈,他居然擅自阻攔遼東的運銅船故意刁難,有索賄之嫌。

司禮監也借著這件事情,向內閣施壓,要求懲處王化貞,搞得內閣首輔葉向高十分難堪。

因為目前內閣的七人中東林黨三人,楚黨同浙黨各一人,剩下的何宗彥同朱國祚雖然讚同東林黨的主政方針,但畢竟不是東林黨人。

對於葉向高提出的提前舉行京察,他們兩人還是有所猶豫的。

如果朝堂之上全是東林黨,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葉向高還在做兩人的思想工作,結果就出了王化貞這檔子事。

這位剛上任的遼東巡撫又是民怨沸騰,又是趁機索賄,使得兩人對東林黨人多少也有了一點看法。

為了轉移內閣對對王化貞的注意力,葉向高隻得要求王化貞儘快發兵。

隻要寬甸一開打,所有人的都會被戰事吸引,至少暫時內閣就無暇顧及討論王化貞的處理了。

有了征討建州的大功,原先的這點非議自然也就無人問津了。

所以內閣對王化貞的這次出擊還是很看重的,葉向高令熊廷弼的兵部重新製定攻伐建州的方略。

雖說熊廷弼很清楚首輔葉向高的目的,但畢竟建州是大明的心腹大患,所以在這件事情上他最終還是以大局為重,調配到遼東的都是精銳部隊。

總共從大同、宣府、薊州、太原四鎮調集了一萬邊軍奔赴遼東。

原本李獻忠也安排了老將劉綎率部出鴉鶻關作為佯動,吸引韃子的注意力。

故而鴉鶻關附近駐紮了一萬人的機動部隊隨時可以出關作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