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生猛會議(補更3)(1 / 2)

第237章 生猛會議(補更3)

張浩南沒打算在五家埭搞澄江的農村模式,因為一旦擴張過度,就超出了一個村莊應有的管理水平,且利益方數量增加帶來的不必要行政成本,更是會在權力集中的過程中,出現“家族化”掠奪。

人數過萬,智商減半。

張浩南給自己心裡畫了一條線,五家埭利益集團的人數隻要達到一萬,就另起爐灶。

寧肯要十個一萬人的五家埭,也不要一個十萬人的五家埭。

所以在跟吳仁娟討論的時候,市政府、市區鎮政府、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以及其他各相關單位,都派出代表出席了五家埭村村部會議室的談判會議。

農村最大的資產就是集體土地,因此就注定了通常情況下,在工業化的過程中,一般有兩種分紅形式。

一是人頭數來分紅,也就是村集體分紅總金額均攤,有多少原始戶口,就有多少分紅。

二是土地入股合資經營,保證每年有最少百分之零點二的分紅。

第一種情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張浩南租了村裡的地,村裡收了租金之後,再分給全體村民。

但通常情況下農業用地租金普遍不高,分攤到每家每戶,其實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所以想要提高第一種情況的分紅數,就需要集中力量辦大事,將村集體資產優化,在能人的帶領下開辦企業,這樣村辦企業創造利潤之後,就能有更多的結餘拿來分紅。

這也基本上就是很多發達農村起家時的狀況,但也會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是能人有理想和堅持,最終帶領村莊越做越大,村辦企業也越做越強;另外一種就是乾部們趁機把企業做死,撈個盆滿缽滿之後,留下一地雞毛。

一個村的爛賬,往往就是上級行政部門承擔,鄉鎮兜不住就再往更上層。

如此層層累計,有時候一個農業縣的運動式創業爛賬死賬,會大得驚人。

張浩南跟五家埭村的合作,還是比較奇怪的。

“首先明確一點,隨著‘沙城食品’以及我名下其餘企業的發展擴張,員工的住房、出行、教育、醫療衛生、娛樂等需求是客觀存在的。”

“因此我在企業發展規劃上,對商業用土地的需求是硬性需求,我會嘗試在企業內部解決員工的住房問題,首先是住房問題,也隻能是住房問題。”

“那麼我自籌資金開發房地產,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是,我對商住類用房並不感興趣,也並不以開發商住類房地產為盈利方向,即便它的確能帶來利潤。”

“這是我跟丁總、吳村長,在五家埭村戶口轉入問題上的一點想法,諸位領導有什麼疑問,我現在儘可能一一作出答複。”

擺在各個部門代表麵前的那張紙,就是《五家埭村經濟適用房開發項目》。

這個項目首先就是要用到五家埭村的村集體土地,賣地錢就是很大的一筆,之後還有一係列稅費,都不少,隻是跟村民沒啥關係。

隻是經濟適用房投資項目,出資方是政府,假如開發了沒有意義,一套都賣不出去,那就是兒戲,屬於笑話。

但政府蓋經適房顯然不是為了賺錢,住房部門雖說不怎麼樂意見到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可大企業如果配合,就是另外一回事。

張浩南跟五家埭村已經談妥了“入籍”五家埭村的達成條件,即擁有五家埭村管轄範圍內一套住房。

這就形成了一個合作基礎,張浩南的公司,先統一打包整個經適房小區,那麼政府也就有了開發的意願,因為必定能賣出去,雖然不能大賺,但也算是小賺。

就算不以盈利為目的,能賺一點是一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