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熏莎草 糖棍(2 / 2)

而區彆於暖肚橙橙水可以一桶一桶地製作,還能大量儲存,因為熏莎草天然克水蛭,其葉汁的鹽毒會不斷醉融水蛭,直到其化成一灘臟鹽水。

所以儘管葉汁已被稀釋過,但這個過程隻是被放緩了,至多保存半月,水蛭打滾丸的藥性就會消融殆儘。

謝靈因此沒有做太多,隻做了五顆備用。

兩劑巫藥已經做成功,最後一劑巫藥是惱頭清涼油。

其所需的藥材多一些,一共五味:

第一味是研磨成粉的陳茶、第二味是碾碎過的糖渣、第三味是盂蘭節槐下酒、第四味是野生的清薄葉、第五味做赤熏烈水膏的時候用過,是水瓊葉榨成的濃漿。

其中,盂蘭節槐下酒是最難尋的。

但好在凡間有一戶人家前年撞黴運,為了鎮宅驅邪便請道士做法,挑了盂蘭節當天,在家門口槐樹下埋一壇烈酒,又以朱砂符籙封存,是為聚陰引晦。

滿一年期限後,才可挖土破罐,將被汙染的烈酒倒掉。

這樣也能將本家沾染的鬼晦之氣一並帶走。

謝靈有意去尋,見到之後,便主動將其重金買下,那戶人家反正也是要倒酒的,便乾脆將一壇子烈酒賣給了她。

得到鬼節聚陰之酒作引,惱頭清涼油便成功了一半。

這一劑要做起來是最簡單的,唯一要注意的是各藥材之間的劑量配比。

這一點隻需要多試幾次,就可以試驗出來。

謝靈按照巫藥書籍上所述步驟,第一步先將清薄葉洗淨,浸泡在酒裡,第二步取一管陳茶,放進藥缽,用藥杵先碾碎,然後打轉成圈,喀喇喀喇——地將碎茶研磨成粉末狀。

第三步就是將浸酒後的清薄葉拿出,也放進藥缽,用藥杵研磨,析出薄綠色的葉汁。

第四步是倒數第二步,需要將薄綠葉汁、陳茶粉、還有水瓊葉榨成的濃漿,以適當的劑量配比,混合攪拌在一起,這一步謝靈照舊多試驗了兩次,得出最均衡的配比,但初一聞起來,卻覺得不夠醒神。

謝靈心中斟酌著,多添了些聚陰之酒,但不是直接加進膠質濃漿裡,而是用一根清薄葉蘸了酒水,洋洋灑灑了一些上去。

待酒水浸染,留味在膠質濃漿的表層,其內沁涼的陰氣,便淡淡漂浮其上。

謝靈如法炮製,將膠質濃漿每攪拌一次,便灑些酒水上去,一整坨翻完,每一寸也儘都染上了沁涼的陰氣。

最後一步烙糖盒,是將碾碎過的糖渣放進粗陶平鍋,小火熔化成糖漿,然後將澆築在一個木藻拓印版上。

拓印版裡挖了數排細長的棍狀凹槽,將糖漿熔下去,中間用攪拌好的濃漿混合物一一填補,最後用剩餘的糖漿封蓋,晾涼固形,一劑惱頭清涼油便做成了。

謝靈等糖漿的熱度散去,便將拓印版翻轉過來,按在桌子上,用藥杵依次從左到右,輕輕敲打,讓糖棍從凹槽中哐當、哐當地拓落了出來。

敲打完,謝靈將掉落在桌子上的惱頭清涼油糖棍收拾整齊,排列在一塊木盤上,然後拾起其中一根,用一頭從粗陶碗裡蘸了蘸水。

糖棍外覆的盒衣薄薄一層,遇水即溶,一下露出水油光滑、沁綠透明的藥膏頭。

謝靈將藥膏頭按在耳後的位置,輕輕打著圈,塗抹了一層。

藥油膏一抹就是水油油的質地,但惱頭清涼油揮發的比赤熏烈水膏還快。

謝靈剛塗完,就活像是有一隻怨鬼趴在她肩頭,故意作恫嚇狀,向她耳廓裡哈起了涼氣。

那股陰淒嗖嗖,仿佛滲到了骨頭縫裡的晦冷,令魔也毛骨悚然,不經意間,謝靈就猛地打了個激靈,渾身毛孔被篩透了般,驟然舒張:

一刹那間,登臨了另一種詭異層次上的神清氣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