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9 章 109(1 / 2)

寒門天驕(科舉) 清涴 16526 字 8個月前

蕭景曜帶來的研究員們都是有點子能耐在身上的,全都是從公孫覃手中搶過來的優秀苗子,研究進度本來就差最後一截,到了閔州後,蕭景曜全力支持他們做研究,材料資金人手缺什麼給什麼,順便還幫他們將一些不必要的交際都擋在研究院的大門之外。

反正研究院離總督府很近,要是鬨出來的動靜太大讓總督府那邊注意到了……

抄家總督的死亡凝視.jpg

是以不管是什麼來頭,要和研究院的人談合作,都老實得很。畢竟不管他們的靠山到底有多硬,都不可能硬過蕭景曜的靠山。

誰不知道這位和還未登基前的永嘉帝交情極好,永嘉帝還是太子時,正寧帝讓他監國時,他都要把蕭景曜拉過去當幫手的那種。

和蕭景曜拚靠山硬?趕緊晃晃腦子,聽聽裡麵是不是都是水的聲音?

蕭景曜也不意外紡織機會如此受歡迎。閔州本地的紡織業也算發達,有許多織布坊和染坊,隔壁的江浙一帶更是布坊遍地,綾羅綢緞,各色布料應有儘有,隻有顧客想不到的,沒有他們賣不了的。福安港口又是商賈間的熱門話題,最初出海的那一批海貿商船已經回航,停靠在福安港口時,碼頭上的所有人都看到了他們從船上搬下了多少好東西。

彆的不說,單是那一箱又一箱的香料,都是價格不菲,有的香料更是價值千金,單就這幾箱香料擺出來,就能抵一個中等豪富之家所有的家底。

商賈們消息最是精通,各家商船出海時帶了什麼東西,各自當家的心裡都有數。再把這利潤一算……好家夥,怪不得當初四大家冒著抄家殺頭的危險都要乾海上走私這事兒,他們要是有門路,肯定也受不了這個誘惑!

感謝總督大人,一力主張開海禁,讓他們吃上了最肥的肉!

雖然交給朝廷的關稅有點多,但和這次出海帶來的巨大利潤相比,那稅交得可太值了!

出海這事兒還得感謝一下四大家。他們先前搞走私,壟斷了海上貿易這條發財路,來錢這麼快,對海外貿易肯定也極受重視,商船的路線,要走多遠,到哪兒靠岸添補給,各地都有什麼掙錢的東西,以及什麼東西最緊俏,一般賣的什麼價格,各國哪些商販可以合作,有什麼騙人的套路……如此種種,細節到具體某個攤位某個鋪麵,四大家負責海上貿易這塊的人都認認真真寫了冊子,全都是賺錢的經驗。

這本冊子,最後當然落到了蕭景曜手上。

蕭景曜一看就樂了,這不就是一本《出海貿易指南》嗎?蕭景曜當即就將這本冊子拿過來,讓人私下去印刷廠將它刊印許多冊。等到開海禁之後,大大小小的商賈們揮舞著銀票爭著搶著要出海,蕭景曜讓人嘩啦啦在碼頭門口擺了個攤,賣的就是這份四大家精心整理的《海外貿易須知》小冊子。

薄薄一本,一口價五十兩,直接把“我就是要宰冤大頭”幾個大字刻在臉上了。

剛剛才被割了一茬的商賈們:“……”

這位總督

大人,當真是看到黃土地都能搜刮掉一層地皮。

到底誰才是經商的?

蕭景曜表示,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信息差!有了這份《海外貿易須知》,得給商賈們省多少麻煩,避開多少坑。隨隨便便避開一個坑都不止這個數。五十兩已經是友情價了。總比他們自己稀裡糊塗跑去交學費!

商賈們能有什麼辦法?先前幾百萬兩銀子都掏了,難不成還舍不得這五十兩銀子不成?

就是掏銀子的時候難免憋屈。他們精明了大半輩子,這會兒要主動挨宰,怎麼能不難受呢?

結果蕭景曜轉手就把賣《海外貿易須知》小冊子得來的銀兩以他們的名義修繕了好幾個社學。

商賈們:“……”

總督大人的手段真是一套又一套。但不得不說,他們心裡舒坦多了。自己揚名和官府幫他們揚名,能一樣嗎?

早知道就多買一些了,湊筆大數目才能拿得出手啊。

也有眼光更長遠的人想到了辦書院。江南文風興盛,那是因為江南百姓生活好,有錢的商賈也多,江南富庶了上千年,有底蘊,重文教,不知建了多少個書院。家裡有錢送孩子念書的人家多,書院多,夫子同樣滿腹經綸,甚至有官員致仕後,自己開辦書院收學生講課。這樣優越的條件,江南怎麼可能不出才子?

讀書人多,也就意味著當官的多。老鄉提攜老鄉,致仕回鄉後又培養新的江南人才,繼續讓江南新秀步入官場,成為統治階級。江南官員在朝中占比份額可比窮苦地方高得多。

閔州先前不是不重文教,但那時候閔州倭匪猖獗,臨海百姓忙著抗倭,保衛家園,命不保夕,誰還能再分出心思讓孩子去念書?

便是不臨海的,閔州也不是什麼富庶的地方,收的稅都屬於中下水平,要想大力發展教育,一個字,難。

念書是要花錢的,而且花費還不小。這會兒又不像後世,還有九年義務教育,國家給免學費。現在能供個讀書人的人家,都已經同等階層中過得好的存在。

百姓沒錢,官府也沒錢,社學破破爛爛,已經成為擺設,蛛網遍布,官辦的縣學和府學條件也不算太好。各地的縣學和府學都是按同樣的規製建的,但維護的怎麼樣,就得看當地官府撥不撥款。

蕭景曜先前帶著小湯包走訪視察,明顯就感覺到閔州境內的縣學條件,還比不過南川縣的縣學。畢竟南川縣縣學那邊,屋頂的瓦片都是整整齊齊的,門上的漆也亮堂堂,門環上的獸首也沒出現掉漆現象,各處屋子都氣派得很,顯然是維護得很好。

但閔州境內的縣學府學大都不是這樣。也就是福安縣有了福安港口,經濟暴增了一波之後,酈縣令才給縣學撥了銀子,將縣學中各處破敗的地方都修繕好。至於其他地方,除了大門之外,各地的門都開始搖搖晃晃了,也不知道用了多久,桌椅更是常有高低腳裂痕掉漆的,到處都散發著貧窮的氣息,完全不像是氣派的官辦學堂。

官學社學都如此,閔州的書院自然也就興旺不

起來。閔州本來就沒出過多少官員,也彆提辦書院的事兒了。

就算有夫子,也沒錢建書院。

但現在各地抓經濟抓得熱火朝天,老百姓們也明顯感覺到來閔州的人變多了,他們的日子也寬裕多了。他們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卻知道家裡有錢了,看看能不能供個讀書人。

華夏人對讀書的熱情,大概也是刻進dna裡的。

蕭景曜覺得他們這個想法很不錯,尤其是閔州係的商人,看到海上貿易這麼賺錢後,聚在一起商量一番,開始琢磨建書院的事兒。他們這些做買賣的人當然是不能去給讀書人講課的,但他們可以出錢啊!

沒有書院?花錢建。沒有夫子?花錢請。沒有讀書人?那必然不可能的,隻是多少的問題。實在不行,也不是不能花錢搞定。

蕭景曜都沒想到閔州商賈們這回這麼上道,竟然不用他提示就能想到建書院興學校之事。還是後續莊明來找蕭景曜喝酒時,笑著提了一嘴這事兒。

莊明的消息最為靈通,梁千山護送康王等人出海,蕭景曜偶爾也會和莊明聚一聚。莊明這次就誇起這些商賈們來。說他們比四大家像個人多了,好歹賺了錢還會惠及家鄉。

蕭景曜先是一愣,而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成熟的肥羊,擁有較強的自我管理意識,都不用蕭景曜薅羊毛,他們就把自己的羊毛薅得很不錯。

梁千山和莊明越看蕭景曜臉上的笑容越覺得這家夥心裡肯定沒盤算什麼好事兒,

福安港口一開,大齊半數商賈,齊聚閔州。大商賈,腰纏萬貫,付賬從來不問具體價格,問就是拿出一錠銀子不用找。刻板印象來自莊明和梁千山,據他們所說,他們見到的商賈,大多是這樣,還十分熱衷於給他們送東西。

蕭景曜不由陷入沉思,“怎麼我沒收到過禮物?”

他這個閔州一把手的顏麵呢?

梁千山神情詭異,“你辦事素來公事公辦,下衙就在家窩著陪妻子孩子,應酬都不去,他們就算想給你送東西都送不到你手裡。”

莊明補充,“再有,您可是嫉惡如仇的抄家總督。盛名在外,他們給您送禮,擔心您不收,也擔心您收。要是收了,您又從哪裡抓到把柄,讓他們也來個秋後問斬,合適嗎?”

蕭景曜:“……”

怎麼說得自己就跟殺人狂魔一樣?

蕭景曜讓研究員們賣了幾台紡織路。新事物的出現總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聊著聊著就發現這玩意兒是真好用,一台機器能乾三個人的活。

紡織機在城裡掀起了一陣熱潮。商賈們做生意十分精明,這個時候就機靈地給新貨打廣告,笑著給織布機織出來的布賣力宣傳。這可是總督大人讓人做出來的新型紡織機,織出來的布肯定是好布!

彆看蕭景曜在官場上是鬼見愁,實際上在民間的聲譽極好。商家們把蕭景曜一搬出來,兜裡有幾個銅板的百姓們紛紛心動。既然是總督大人讓人做的,那肯定差不了。必須得支持總督大人

布匹,家家戶戶都要。反正都是要買的,為何不買何總督大人有關的布?

紡織機的銷量就這麼打開。研究員們帶的紡織機不多,蕭景曜正好來了一波饑餓營銷,數量有限,先到先得,價格麵議。

買到了紡織機的商賈紛紛得意洋洋,覺得這是他們對朝廷的支持,更感覺自己贏了對手一局。

幾台紡織機對閔州紡織業來說,根本就不夠看的。但商賈們嘗到了甜頭,就眼巴巴地盯著研究院,希望他們再賣一波紡織機。

這玩意兒,好東西啊!再來幾台!

蕭景曜順勢辦了兩個廠。

一個紡織機廠,一個木牛流馬廠。

辦廠肯定就要招工。閔州現在的經濟比先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往常一潭死水的經濟現在已經變得朝氣蓬勃,兩個工廠招工,前來應聘者無數。

識字算數的,當然應聘的是賬房先生之位,其他的就是應聘普通工人,也不知道這廠裡要乾的是什麼活,但左右有人教,他們總歸是能學會的。包吃包住,每個月按時發工錢,可比一般的去處好多了!

蕭景曜手裡有錢,在工人的待遇上也沒摳摳搜搜,工錢並不算高,隻能說是和市場價持平,但包吃包住,那些家裡人多房間小住不開的人家,可不就心動了?

前來廠裡應聘的人數不勝數。

公平起見,蕭景曜又用上了考試那一套。

當然,考賬房先生的才考試。其他崗位,文盲率太高,就算蕭景曜讓他們考試,估計也選不出幾份優秀的試卷。

但這給閔州百姓的腦海裡刻進了一個意識:原來找個靠譜的活計,也要考試!

以後閔州的廠隻會越來越多,廠裡喜歡識字的人,現在官府又在大力抓文教,決定了,家裡的崽子們,趕緊去好好念書!就算考不上功名,能在朝廷辦的廠裡當個工人也不錯。到時候憑借著識字這個優勢,指不定還能當個管事呢!

還有家裡的年輕人,得了閒也滾去社學聽聽課,學幾個字,更加要多學一學記賬,省得平白錯過機會!

閔州百姓們自發卷了起來。

社學夫子的事,蕭景曜將閔州一些屢試不第的落榜秀才召集了過來。這些人年歲漸長,上有老下有小,正是壓力最大的時候,需要他們頂立門戶。若是一直和鄉試死磕,指不定要死磕多久。蕭景曜建議他們,有意向的可以去社學當個夫子,教一教小孩子,最低乾滿三年,期滿後,若是還想考鄉試,自己可以指點他們三次。

這幫秀才們原本還有些不願,在聽到蕭景曜說可以指點他們鄉試的文章後,心裡又活泛開來。蕭景曜考科舉的實力毋庸置疑,哪怕隻指點他們三次,對他們來說也是不可多得的機遇。

哪個普普通通的秀才能讓二品大員親自指點的?正常情況下,雙方是一點交集都不會有。以他們的地位,根本見不到蕭景曜的麵。

總督府的交情有多難攀,閔州官員已經用他們自身的經曆證明了。秀才們要是能借助這三

次機會和蕭景曜攀上交情,收獲未必比他們中舉小。

原本不屑一顧的人有所意動。蕭景曜將有意願去當社學夫子的秀才們全都打包扔去研究院進行崗前培訓。

除了給孩子們上傳統的蒙學課,還要添加新學內容,懂?

秀才們不懂也得懂。

這下他們也知道了去當社學夫子的好處了。自從蕭景曜提議新學成為一門新的科舉選科後,從鄉試開始,就會出現和新學有關的題目。雖然占比不高,但鄉試這種百裡挑一的大型考試,一個省的人才齊聚一堂,一道題說不定就是能否上榜的關鍵。

新學書籍已經刊印出來,老秀才們當然買了準備學習。結果一打開書,神情頓時微妙起來,根本看不懂,告辭!

蕭景曜讓研究院裡的大佬給這幫文科生講數理化,其實是在幫他們。

都是聰明人,自然知道這對自己有什麼好處,老秀才們聽得十分認真。尤其是那些小實驗,老秀才們都看得目不轉盯,躍躍欲試,恨不得自己衝上去操作一回。

研究員們當然會給他們這個機會。反正蕭景曜說過了,自己講解出來的東西,記憶最深刻。他們一邊動嘴皮子一邊上手實操,定然能將這些東西記得牢牢的,之後還要給社學的孩子們演示呢。

研究員們教得認真,有數理化學得一塌糊塗的,更是心頭一動,覺得自己找到了絕好先生。研究院這麼多厲害的新學人物,多好的先生團!趕緊問起來!

反正老秀才們對這次培訓十分滿意,就是研究員們有點恍惚,私下裡都在偷偷商議,“怎麼感覺這幫人不太聰明的模樣?”

“一道簡單的方程題講了十八遍還沒聽明白。他們考不上舉人果然是有原因的!”

隻有研究員們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社學夫子等級大變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