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也有2石3鬥!”
武港村的百姓們, 一個個興高采烈地排隊等著稱。
“糧食裝進袋子裡,我就知道肯定不低!”
“我就說,這麼好的麥子, 還有小農神大人親口說的兩石,讓你彆天天瞎操心,擔心到最後, 看吧?都是白擔心!”
府城的官員一畝畝產量記錄著, 除了產量之外,還記錄了品相、稻穗數、晾曬前和晾曬後的差值……
從京城下來的官員,也邊記錄邊心中驚異,看著坐在一邊,又是喝茶、又是吃村民曬乾的山裡果乾的顧璋,心中都忍不住有些懷疑。
流傳在寧都的傳言,莫不是真的?
顧璋在曬穀場邊上,這裡有一處村民特意搭建的草棚,棚下有陰涼, 陰涼處還放了一些藤椅,凳子。
他還帶了一瓶神仙水,覺得熱了,就給自己身邊灑一灑。
過得可謂是享受無比。
“我怎麼瞧著你好像不太激動?”蕭學政在前麵看了許久,有點渴才回來這邊喝杯茶, 他見顧璋心定神閒地坐著喝茶吃乾果,好奇道。
“但凡良田,農戶好生耕作, 畝產均產可以達到兩石,這可是驚人的成績!”
顧璋笑著看曬穀場上的熱鬨和喜悅,聽到蕭學政這話, 他正準備回答,一旁有人搶先道:
“他家鄉都開始嘗試3、4石的畝產了,自然不會對眼前的產量激動。”戎銳道。
“想必早就胸有成竹,隻等待這日到來而已。”席文林也接道。
“過獎了。”顧璋說,“能看到眼前豐收盛景,我自然是心中愉悅的。”
他也切實感受到寧都百姓的變化。
從麥子一天天要收成起,寧都府的精神風貌一日比一日好,連路上帶笑的人都多了。
他走在這樣的寧都府城中,都時不時會感覺如沐春風的喜悅和熱情氛圍,心中自然是高興的。
如當初料想的那樣,作為以農耕為主的大國,糧食的增產對百姓的激勵是最大的,卻又不僅隻對農人有幫助。
眼見著糧食充足,大夥都覺得日子有了奔頭,便覺得幸福滿足,對未來帶著無限的憧憬和期待。
百姓有了錢,連帶著一環環的人,都能掙到錢,都覺得日子鬆快。
許多京城來的大儒,心中所疑所驚,都在親眼見到豐收這一場景後,覺得了然。
燕老更眯起眼看著武港村村民瘋狂慶祝,眼睛裡都醞釀著水汽。
這就是他最憧憬的東西,如今竟然在致仕後,回鄉養病的暮年看到了。
他感慨:“民之大事在農,農興則萬物興。”
正感慨著,懷念著,燕老突然打了個激靈,覺得周身一涼。
顧璋正坐在他旁邊,往周圍灑神仙水,還問:“怎麼樣?舒服涼快嗎?”
燕老感懷的情緒頓時消散,哭笑不得:“你倒是自在。”
“我又不用去收麥子,我當然自在!”顧璋笑著說,還接他的話道,“也不一定非要是農,無論有啥掙錢的門道,反正百姓日子好了,一切都會跟著好起來。”
永河村在有了山裡藥材的營生之後,也是整個村都不一樣了。
整個曬穀場都飄蕩著歡呼雀躍的聲音。
“咱家足足多收了四石糧食,再攢個幾年都能重新起一間大房子了!”
“我合計了下,手裡有了餘錢,可送咱家小寶去讀書,認幾個字,他從小聰明,指不定能在府城裡討一個好差事。”
“等糧食賣了,咱就帶爹去看看郎中吧?他胸口都疼了好些天了。”
“好多糧食!咱村竟然能收這麼多糧食,以後是不是曬穀場都要往外擴些?”
聲聲入耳。
顧璋覺得心情不錯,似乎連心跳都不受控製地加速,在胸膛中有力地跳動。
他捂住心口,似乎有什麼在心底輕輕勾了一下,又在急促湧動的情緒中,有種難言的感覺從心底涓涓流淌而出。
“顧相公,咱村糧食全都稱完了。”村長這幾日雖然累,但笑容從未在臉上消失過。
如今看到糧食豐收盛況,更是感激不已,他聲音都有些激動到顫抖:“這個增產的法子,能造福日後子子孫孫,真是天大的功德。我們嘴笨,實在不知道怎麼感謝才好。”
他覺得去年選擇那天去府城衙門辦事,絕對是他這兩年做的最聰明的一件事!
這樣的收成,隻要肯乾,村裡許多地少的人家,不用吃野菜充饑了,原本朝不保夕的人家,能存下些錢糧來。
條件再好些的人家,甚至還能吃上自家種的麥子,不用全都拉去賣了換成粗糧。
人老了有個病痛也能狠下心進城去看看郎中,若家裡有聰明的娃娃,省省口糧也能送去認幾個字。
想到這些,村長都覺得心中顫動,他懇切道:
“我們武港村每個人都記得這份恩情,日後您要是有什麼用得著我們的地方,您儘管開口。”
村長身後跟著大半個村子的人,聽到他的話,也紛紛道:
“就是,咱都記得這份恩,要是您開口誰打盹不應,我第一個揍他。”
“您日後肯定能當上大官的!”
……
這嗓門和架勢,如果不是說的話,真讓人覺得是要去乾架一樣。
顧璋道:“明年好生種,法子都是現成的,也好好帶一帶附近的村子,這便足夠了。”
這樣赤誠的情緒,著實動人,不過這一刻的顧璋確實沒想過,日後竟真有一日,他們會給自己帶來莫大的震撼和助力。
他當下半點不覺得自己會被大夥幫到,隻根據自己到這邊幾日對稻穗的觀察,還有之前去長陽村總結的點,給他們講講明年需要改進的地方。
他這一講,頓時把曬穀場外圍觀的人給講的激動起來。
他們是周圍各個村子的人,儘管此前陸續來看過,但是當得知武港村今日稱重之後,還是有許多人都努力抽出空來武港村。
他們被官差攔在曬穀場外,此刻有些焦急的朝裡麵揮手,迫不及待道:
“還有我們!”
“顧大人,我們是不是也能跟著學,明年也收這麼多?”
“武港村自己留種之後,剩下的良種是分給我們各村嗎?我帶了銀錢,能不能今日就買回去?”
誰也不確定良種夠不夠,誰也不確定會不會名額不夠,畢竟誰也不想再等兩年,三年,才輪到自己?
這和眼睜睜看著地上有錢,卻被周圍人全部撿走,自己一分錢沒撈著有什麼區彆?想想就覺得心痛了。
整個曬穀場都被圍住了。
聲勢浩大,連學院院長、寧都知府都差點被嚇到,可從來沒見過這個陣仗!
隨著附近村落的麥收逐步推進,武港村白天人越來越多。
即使寧都知府站出來說,會向整個寧都推廣經驗,也有許多人不放心,生怕良種被人提前買走分走。
顧璋他們這些來遊學的書生,還有一起來的夫子、院長,可以稱得上是落荒而逃。
蕭學政原本讓學子去四周村落收麥子的想法,都沒來得及實施。
畢竟要是再不走,恐怕武港村都要被踏平了。
寧都各處,都在豐收。
一匹匹快馬在官道上馳騁,一道道消息被送往府城。
“增產了!”
“慧縣周邊村落,均產2石2鬥!”
“寧都梨縣豐收大吉,高產至2石4鬥。”
順流而下的船隻,帶來的也是豐收的好消息。
整個寧都府城都熱鬨起來。
甚至即將來到的秋闈,都沒能蓋過去這樣熱烈的氣氛。
顧璋在家裡寫《寧都增產經驗》與《注意手冊》
也不是很厚的書,大約也就平日裡幾篇文章的長度。
即使他寫清楚有關良種、田地、肥料其中原理和作用,怕是也沒幾個人看得懂,要能懂這些,必須要有一定的基礎,要麼就要有如燕老一般廣博的見識。
他最後沒找理由搪塞不去遊學,也是想最後在收獲前,親自看一眼田裡麥穗的狀態。
“爹,你再說說,你打春下鄉之後,麥子有多高?”顧璋邊寫邊問。
顧大根用手比劃:“大概這麼高,我不會記錯的!”
顧大根和顧老爺子兩人,麵前都擺著家裡自己做的雜嚼,還有一壺小酒,頗為享受。
他們從沒想過,還能有這樣的日子,在外他們顧家名聲大振,走出門去風風光光,這會兒回家了,還能被兒子寫進文章裡。
顧大根忍不住瞅瞅顧璋筆下的紙:“這文章,怕是要被不少人讀吧?”
顧璋看他那副有點暗暗期盼的表情,笑道:“那肯定有的。”
顧老爺子笑道:“這寧都上上下下,不都得買一本回去瞧瞧?”
就算不識字的,也怕是要直追著村長屁股後麵問,恨不得把全部背下來才好。
“可不止寧都。”顧璋笑道。
秋娘也驕傲笑著道:“彆的地方聽說了,能忍住不買一本來瞧瞧?我可不信。”
顧璋也在書的結尾,寫下一句:“寧都經驗僅適用於寧都風土,請勿盲目生搬硬套,減產本書作者概不負責。”
麥收熱熱鬨鬨地持續了半個多月。
顧璋的名氣也在寧都徹底打響。
若走在路上,你問“寧都知府姓什麼?”,怕是十個有六七個都答不出來。
但若想找人打聽顧璋,隨便抓一個人,都能停下來給你嘮一刻鐘。
甚至稍微閒一點的人,能滔滔不絕說一個時辰,都不帶停歇的!
這絕不是誇大,最近寧都府城茶樓生意大好,不知多少人在茶館一坐就是一下午。
這也成了顧家人最近一段時間,最愛的消遣。
日常一家子去鋪子裡忙活。
等忙完了,就一起去各個茶館,要一壺茶、來一份可以磨嘴的小食盤,就能高高興興坐一下午。
顧璋寫完了兩本經驗,難得鬆快,被家人高興地拉著往茶樓的方向走。
顧大根:“也鬆快鬆快,彆白日在學堂念書,回來又低著頭寫那書。”
他粗糙又厚實的雙手,搭在顧璋肩上,還順手揉了兩下:“我聽聞城北開了一家推拿館,你有時間去試試,我聽說你們坐著讀書多了,肩膀會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