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風(72)
朝中不是今兒定罪, 就是明兒定罪,外麵沸沸揚揚都在談論這件事。可緊跟著,皇上的三道旨意, 叫天下人的注意力瞬間轉移了。
什麼旨意呢?
賞爵位的聖旨!這個爵位是誰都沒有想到的!
自從新帝登基, 對藩王和勳貴可謂苛刻!對宗室的安排也是隻要又能耐, 願意叫你們乾實務, 但賞賜爵位的事謹慎的很。
可這次不一樣,皇上大張旗鼓的賞賜的是——民爵!
第一道旨意給一個叫做陳振龍的人, 封此人為康平公。
因此人於兩年前去世, 朝廷專為此人建祠。並恩準陳振龍的長子陳經綸承襲爵位,世代承襲公爵, 永不降爵!
這個旨意一出, 朝堂內外頓時嘩然。
人人都在打聽,這個陳振龍和陳經綸到底是什麼人呀!猛不丁的, 這怎麼就公爵了!
要知道, 大明朝開國的時候凡是公爵那都是立下過汗馬功勞的人呀!就像是徐達, 他是魏國公。
這人誰呀, 怎麼一下子就公爵了?完全摸不著頭腦。
隨著這道旨意的還有一個公示,傳至大明上下, 得叫大明百姓都知道的告示,朝臣之前並沒有注意。回過頭再去看這個告示的時候,才知道這個陳振龍是什麼人了!
這本是福建一個秀才, 後來去呂宋做生意。看到當地的番薯,產量大,能生吃也能熟吃,邊想帶回家試種。當地管控嚴格,他跟他的兒子也是冒險, 才從國外帶回來的種子。
告示上說,皇上親耕種過了,產量如何的大,南北都能種植,能當充饑之糧。
此糧種能活人無數,功勳該當福澤後人。
因一個小小的番薯,竟然恩澤子孫至此,誰能想到?這樣的談資不比談論那些朝堂上咱不認識的大人有意思多了?
朝中的大臣就覺得,皇上賞賜的這麼大,其根本還是在推廣這種作物。這樣的事罕見,就是很普通的一戶人家,然後成公爵了!
談的人多了,知道的人多了,嘗試的人就多了,皇上的這個目的就達到了。
當然了,這可能隻是目的之一。
還有一個目的,應該是千金買馬骨。朝廷開海貿,鼓勵民間海貿,隻要帶回來良種,朝廷不吝賞賜。那這事不用去說,也有人去做的。
四爺也放出話去了,“隻要有價值,朕不吝惜爵位。”
這事豈不轟動!
這個旨意的熱度還沒下去,皇上緊跟著下了第二道恩旨:冊封金學曾為康寧公。
這個金學曾是什麼人呢?他做過福建巡撫,陳家父子帶了番薯回來種植獲得成功之後,就稟報給當時的巡撫金學曾了。金學曾鼓勵他們試種,成功後,在閩地推廣過。當時的災荒因為這個番薯緩解過。他還上書建議過給予陳氏父子嘉獎,建祠堂等等,但這事最後不了了之了。
而今現在將此人拉出來,給予公爵。
什麼意思呢?滿朝的大臣們自行體會!
這有什麼可體會的?不就是皇上告訴大家,什麼樣的官員是他所喜歡的,是該被嘉獎的嗎?給大家立個模板出來,金學曾做過的這件事,實實在在的,這就是皇上喜歡。
也是告訴大家,官就是這麼當的!你隻要做出成績了,就不會埋沒了你。皇上舍得用爵位賞賜大臣,隻看你們有沒有本事來拿了。
對於做實事的官員來說,隻說有沒有乾勁。
四爺甚至寫信給熊廷弼,告訴他守住山海關二十年無虞,朕不吝給你爵位。寫信給左光鬥,告訴他水利之事做紮實了,世襲公爵的爵位朕給你留著。寫信告訴汪可受,把軍墾鋪麵大明,朕這裡的爵位給你留一個。
朝內朝外叫好聲一片的時候,四爺又下了第三道旨意,授予徐光啟‘大博士’。
這玩意是什麼?沒人懂。
但緊跟著,大家就知道了,凡是這樣的‘大博士’,國家榮養。待遇與親王等同。且在‘十王府’那條街上,賜了一座王府給這位大博士,著專人請人進京。
告示裡,皇上盛讚這位大博士的博學,且要在京城建一座光啟書院,書院裡的學生隻有要先生的舉薦,朝廷考核之後就安排事務差事。
這個權利何其大?!
皇上是怎麼把這個人給扒拉出來的?
後來才知道,還是跟番薯有關。關於番薯,徐光啟早就上書過萬曆皇帝,上了一道《甘薯疏》,在其上就說了:人人務相通,即世可無慮不足,民可無道殣。
可惜,這道奏疏不知道怎麼就壓在了內閣,萬曆皇帝壓根就沒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