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明月清風(217)三合一(1 / 2)

沒你就不行 林木兒 16479 字 7個月前

明月清風(217)

一下課, 就該用飯了!大部分啟明都跟這些人一起用飯。費揚果追著啟明,今兒他得跟啟明挨著坐,他有話要私下說。

結果一出來, 就看到等在外麵的黃宗羲。

嘿!這人在這裡站了多久了?

啟明一瞧就知道怎麼回事,他問說,“吃飯了嗎?”

沒有!

巴林不由的看了此人一眼, 這般直接的人在宮裡如今可少見了。

啟明點頭, “那就走吧,一起吃飯呀。”

哦!好的!

年哥兒:“……”這種神奇的生物要是在皇爺在世的時候,得被打死的吧。當然了,也不一定。他可能在外麵站死, 那位皇爺也未必會見他。

然後黃宗羲就跟著一塊吃飯去了。

到了才發現,一起吃飯的話就是一個大圓桌。挨著坐了, 一起吃就完了。看著是一桌子菜沒錯, 可這數目一定是每個人按照四個菜算的。

太子一動筷子, 就都開吃了, 並不區分個主次, 誰想吃什麼轉這個圓桌便是了。有一道菜色他覺得新鮮, 他還不由的問了一句:“這是什麼菜?”

費揚果:“………………”這樣的讀書人真該送去大清, 抽倆鞭子什麼毛病都治好了。

啟明看了一眼,就:“花椒芽裹著蛋液在油裡炸出來的。”

花椒芽?摘了花椒的嫩芽, 豈不是影響產花椒?

百官忍無可忍:“大少爺,這有些作物打掉一些芽葉是為了更好的結果實的。掐下來的芽葉,有些是可以食用或是藥用的。花椒芽可以吃, 棗芽可以製茶……你嘗嘗那道菜,那是用桃花做的,那個糕點是用梨花做的……還有那喝的那是蘋果花……這都不是摘了為享受的, 更不會影響結果子。有些花開的太繁盛,怕果子長不大,就得把多餘的花剔除下來。從這個季節開始,宮裡的吃食就是這樣的,儘量用一些容易被忽略掉的食材。”

王承恩給黃宗羲盛了半碗特彆的飯,“這是用泡桐花蒸出來的賣飯,黃大人嘗嘗。”

黃宗羲:“……”這什麼口感?宮裡竟然吃的是這個。

啟明把那半碗麥飯拿了,“你吃慣這個就不勉強,吃你愛吃的吧。”

黃宗羲麵前又被放了空碗,他歎了一聲,“學社每次在會館裡集會,辦的都很好。喝的是一等一的好茶,茶點是頂頂好的點心,哪怕不入席吃飯,隻每桌的茶和點心,每次每桌的開銷都在二三兩銀子。”

可太子連帶這一圈人,這頓飯花費也就是兩三錢銀子。

他特誠懇的說,“殿下,臣發現,臣竟是誤了。臣的很多看法都不成熟,臣的父親教訓過臣了……”

費揚果:“……”所以呢,做臣子的,錯了,就這麼認個錯就完了?

他一邊吃著,一邊用餘光打量啟明,看他想怎麼著。

啟明把泡桐花麥飯往嘴裡扒拉,這才道:“你挺好的!”

一桌子都稍微頓了一下,這小子哪裡好了?完全沒看出來。

就聽啟明道:“隻有心思純醇的人,才能思量一點彆人不能也不敢思量的事,這是你的長處。想法這個東西,今兒這麼想,明兒那麼想……人遇事之後會不斷修正自己的看法,這往往是需要一生去總結和思索的。我發現,你其實就是這麼一個人。一個靜靜的思考,且總能觸及較深的一個人。”

費揚果一邊嚼著菜,一邊就心道:這不就是個不停得碰壁,不停反思,不停總結而後獲得頓悟的過程嗎?

那邊啟明把花椒芽的盆子端起來,把剩下的半碟子菜都給黃宗羲扒拉進碗裡,“沒事!孤珍惜身邊每個大膽嘗試,大膽思索,不怕失敗大膽試錯的人。孤覺得你很好,孤身邊就缺少你這樣心底純淨的人。”

一桌子的其他人看見黃宗羲眼睛亮閃閃的,就都低了頭各自扒拉飯去了。

飯吃完了,黃宗羲很高興的走了。

年哥兒毫不客氣的說啟明:“黃尊素大人一定會特彆‘感激’殿下的。”縱著人家兒子繼續‘理想’下去,這絕不是人家父親樂意看到的。

啟明心裡歎氣,他剛才說的真的是真的!這事上總有一些人比較個例,他們在很多關係裡做不到麵麵俱到,在人群裡看起來他們都很‘笨拙’,很多人際關係好似都處理不好,看起來特彆的特立獨行。

就像是張岱張先生,他不個例嗎?他也很個例,在朝廷這個地方,他很不合群。這人在很多地方都有缺點,但不能不承認,此人在其他地方特彆有靈性。

啟明就說,“這樣的人……要是不能護著他們的這一絲單純,就是毀了大才了。”說著,就看王承恩,“你去找季師傅,告訴他……對黃宗羲不用太過苛責。”

隻不去先見上官,直接來找自己這一點,就夠他喝一壺的。這種人要是不護著點,是乾不下去的。光是排擠也排擠的他無立足之地。

季成禮得了話,心裡就有數了。怎麼說呢?處的久了,就真覺得祖宗保佑啊,大明竟然出了這麼一位儲君。

太子這麼包容維護,黃宗羲是感覺不出來的。但這個話得透給黃尊素知道,咱彆心裡沒數呀!

黃尊素能怎麼辦呢?!聯絡東林舊人,咱上個折子吧!改國-號這個事是可以做的呀!有些事情,不能隻看外表是什麼樣的,還得看內裡是什麼樣的。隻要裡子不變,那表皮有那麼重要嗎?

就像是人穿衣服一樣,你換一件衣裳穿,就不是你了嗎?

於是,飛來的折子上,越來越的多的讚成換國-號。泰州學派出身的,這是很大的一批人。冬天雪大,書信傳遞滿。好些信是在年後才從傳到的。不得不說,林家的地位和李贄的餘蔭,在這春日裡幾乎都得到了反饋。

這些人在大明的角角落落,很多人都是官身,很多人祖上是官身,就像是那位方以智的父親,就是收到林家書信的一位。在收到信後,還沒決定信該怎麼寫呢。就受到在家裡守寡的妹妹的書信,說自家的兒子都乾了啥事,尤其是學社裡那麼多人叛逃之後,朝廷便是叫這一撥學社的人都崛了仕途都是該的。他在思量,思量這個折子該怎麼寫才合適。既得保全兒子,又得叫皇上覺得自己同意改國-號的事跟兒子的事無關,要不然這就像是在跟皇上做買賣了。皇上會不會想:哦!你支持我,是讓我對你兒子網開一麵呀!

千萬不能叫人有這樣的誤會。

還思量著呢,家裡的書信又以最快的速度送來了,信上說了:自家那兒子被皇上下旨聘到‘求真館’。

求真館,是個啥館?

家裡人也說不清,但卻點出了在求真館任職的其他人,有些甚至是兼職。比如,洋人湯若望。比如大博士徐光啟,比如宋應星,比如會做外科手術的陳實功,比如很有名的溫補大夫張景嶽,還有四處瞎跑的那個徐霞客,人不在,但是待遇掛在了求真館。類似的人還有二三十,有些大家聽過名字,有些沒聽過名字,但都被招錄進去了。

聽說,這裡跟軍事學堂一樣,彆的人管不著,是皇上和娘娘親管的。而且,除了大博士拿的最高級彆的待遇之外,其他人哪怕沒有任何封號的,對外的品級也含糊,但拿的待遇跟朝廷一品大員拿的待遇是一模一樣的。

在信中還隱晦的提了:京中的人都說,現在那位大博士拿到的俸祿,雖說當時下旨就說了待遇和親王一樣,但實際上,給予的各種恩賞算下來,大博士比皇上的開銷都多。

這還有什麼不明白嗎?這地方很要緊,特彆要緊特彆要緊,跟軍事學堂一樣的地位。甚至享受的待遇比軍事學堂還高。

不僅增加了求真館,朝廷還特設了問政院。問政院裡有什麼人呢?什麼人都有!

有朝中致仕官員,有軍中退下來的傷殘或是年邁的將士,有江南數位大商家,有作坊裡的工匠,還有認識一些字的莊稼漢。除此之外,還有像是李夫人,穀大娘這樣的女子,甚至於從宮中退出去的女官,像是張宮令,都在其中。

除此之外,還有學社的張采,以及數位在學社很有威信的成員。像是楊廷樞,像是楊彝。

問政院由信王管理日常事務,每旬皇上抽出一個下午,請問政院的人入宮,皇上要親自問政。

把信看完,什麼感覺呢?

皇上高明呀!皇上把言路徹底的打開,什麼江南富商,什麼學社領袖,士農工商軍,甚至包括了女子在內,什麼樣的人都有。說吧!說你們的訴求。

當有合理的地方給你提供一個平台叫你反饋你的訴求的時候,你要是再鬨,那大概說了,殺了誰都不冤枉。

他利索的寫折子,老老實實的,怎麼想的,怎麼思量的,就怎麼寫上去。他認為,國號改為新明,會更好一些。朝廷是該一改之前的風氣,崇尚新風。他認為,現在的方向很恰當,但在今後的十年,朝廷應該推進和鞏固這一變革。新政新風氣不該隻在京城,在直隸,應該逐漸的朝大明的角角落落推進。朝廷的政策好,其實隻是完成了其中的兩成。真正難的是其他的八成。這八成是什麼呢?是執行力!

而這些,卻是非時間不可的。

折子寫的很實在,摒棄了一切華麗的辭藻,踏踏實實的寫一些乾貨,這就很好呀!

四爺把這份折子當做是模板,大家都傳著看一看。折子就是這樣的,老老實實本本分分,怎麼想的就怎麼說,對了固然好,錯了也沒關係。彆總一個勁兒的誇哪裡好哪裡棒,皇上英明之類的話,把不足也點出來。要是能寫上一點解決問題的辦法固然好,要是沒解決的辦法,隻發現了問題,這也是你實心任事的一個證明。

這折子傳到黃宗羲的手裡,他看了,然後回頭跟方以智一起喝酒的時候就說:“我以為隻我老子會縮脖子……”

方以智:“…………”自家姑姑在家罵自己,要不是生了你這樣的孽障,你老子難道不知道諂媚的樣子叫人瞧不上。

當時他也挺難受的,但是見了皇上和娘娘之後,他覺得真不用如此。皇後就誇自己了,說是所謂的求真,不僅是要求物之真理,也求的是做人的一份真實純然。

這話說的多好,他當時就覺得皇後能做知己。

如今管著求真館的是皇後的親哥哥,這位叫林瑜的侯府世子,特彆好脾氣!官場上那一套,不用放在求真館。你隻要你說你想要什麼,不用巴結誰,不用看誰的臉色,打個申請遞上去,一天之內給你批複,如果不是太難辦,一般三天內就把你要找的東西給你弄來。他才去了不到十日,就覺得可真好!要是當官這麼自在,他早當官了。

因此,他也吐槽他老子,“……都是把官帽子看的太重!他們欲求太勝,才會如此的。”

黃宗羲覺得太對了!簡直不能更對。

這倆這話說的,叫出來給他老子買燒鵝的耿淑明瞬間不想跟這倆打招呼了!這都什麼熊孩子呀!

不過好在人家都是孩子熊,自家是爹半路開始熊了,還說不通。

他買了燒鵝,從窗戶上遞進去,歎氣道:“……京報您也看了,皇上這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的,你以為的反對隻是你以為的!泰州學派當年的底蘊深厚,說起來,咱家也是!跟咱家又瓜葛的方家都是,人家這次一下子就跳起來了,可是您呢?您這一步走錯了,要不是當年結了好親事,兒子還有出頭的機會嗎?這次上折子的同意改國-號的,大部分來自各地的官員。這地方官員的數量,是京官的多少倍,您算過嗎?還有這些年,禦前行走放出去的那些人,如今做官的做的好的,都差不多是四品的知府了吧!這樣的又占了多少。再加上不敢鬨騰的武將官員,您算過這數量嗎?下麵穩,軍中穩,皇上會怕朝堂鬨騰?都一樣是朝廷的官員,大多數都支持的事,這就叫人心所向。你們不鬨,其實皇後未必堅持。可是你們鬨了,不是反對皇後也成了反對皇後了,皇上就不會看著皇後把麵子落在地上。所以,是你們逼的皇上非換這個國-號。您還顧慮什麼?顧慮那學社?可學社眨眼壞了,名聲壞完了。一批乾不了事的,沒臉在京城鬨騰,回鄉去了。能乾事的,都入了問政院了。

對那些叛逃的,家裡人都在大明的,皇上怎麼做的?皇上一家一家的去信,安撫他們,告訴他們,不管這中間有什麼誤會,都叫他們放心。隻要是在大明境內遵紀守法,他們跟以前一樣就好。若是有當地官員對他們歧視,就請上京城來,說是寄信到問政院。這是不是大仁慈?那些其他學社的人,羞也不羞?這些人在問政院,是乾嘛的?那是玩命的也要做出個樣子出來,叫人家正眼看他們的。那您說,地方官員若是有做的不好的,百姓會不會想法子找到問政院來說情況。那裡的大門開著,什麼人都能進呀!皇上就叫張采接待那些來反應情況的百姓,然後他們接了,把問題整理了,直接轉交給有司衙門核查辦理。更妙的是,皇上把信王點出來了,叫信王在上麵管事。信王感激的很,但也謹慎的很。不敢有絲毫的弄虛作假。爹啊,您要是心裡還有不甘,要不,您申請去問政院看看。”

耿念秋沒碰烤鴨,“你……沒憋好屁!你是叫老子去問政院嗎?你是拿老子做例子呢,你們是想徹底踢開內閣裡的其他老東西,要叫我們這些老東西給你們騰地方,是吧?”

耿淑明袖手站著,“您看您……話為什麼要挑破了說呢!這叫人多下不來台呀!”嘴上說著不好意思,但話也沒耽擱說,他誠懇的點頭,“是的!就是這個意思!從內閣到六部,該退的就都退吧!勞心勞力的,一個個發不勝簪了,也有礙觀瞻呀!”

耿念秋覺得心口疼,被自家這不要臉的兒子給氣的!但怎麼辦呢?還得為後人想呀!走了一步臭棋,就得想法子補救呀!

於是,耿念秋的折子上來了,說他要去問政院。

四爺把折子遞給桐桐,“耿淑明這個人呀……鬼的很!”

桐桐直接劃拉了一個‘準’字,然後下發了。

這折子一傳下去,內閣那幾位就明白了。王紀也不說要去教導太子了,皇上和皇後能叫咱過度一下再徹底致仕,已然是皇恩浩蕩了。黃克瓚歎氣,一代新人換舊人,行啊!走吧,在大明還是大明的時候離開,也算全了自己為臣的本分。

於是,眨眼見,內閣五人,退了四位,直接去了問政院。

剩下這四個怎麼補呢?

林雨桐點了一個:“李信。”他忙的東西彆人都不注意,但卻至關重要。此人的能耐不在宋康年之下,可以提上來了。

四爺點頭,把人添上了。

林雨桐又提了一下:“王肯堂。”

王肯堂,太醫院那個?

對!林雨桐就道,“現在太醫院的攤子看大,包括製藥在內。這不是非他不可的!但緊跟著,會有很多地方鬨瘟疫,鬨各種瘟疫,且天花肆虐。得有個主管這個的閣臣!”爺算是未雨綢繆了。

此人能入閣,除了本身真的很會做官做事之外,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機緣巧合,恰好需要這麼一個人。那就他了!

完了四爺又補了兩個,一個是耿淑明,另一個是季成禮。

季成禮就是啟明的總師傅,太子的先生是閣臣了,這主要是考量該給太子勢力,不能叫人多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