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明月清風(217)三合一(2 / 2)

沒你就不行 林木兒 16479 字 7個月前

而後四爺又提了兩個候補,平時忙自己的事,但有大事,內閣得叫他們參與。這兩人是陸恒和朱運倉,這也是籌功的意思。

林雨桐點頭,這般就妥當了。到了如今,才算在朝廷,把意誌統一了起來了。

旨意一下,桐桐狠狠睡了一大覺,心勁都鬆了。

真的!太累了!大明的朝廷呀,最難做的其實就是‘上下一心’。之前吧,彆說上下一心了,就單上麵也無法一心。

大明的官員的認識裡,好似過分的認同皇帝,這就是諂媚之臣。在他們心裡,道德標杆或者說是職業操守就是:錚臣!

我把皇帝懟了,我就是敢反對皇帝,我就很有威望。

若是骨子裡有這種情節,耿念秋又何至於到老來弄了這麼一出呢!

就是坐在那裡商量點事情,永遠不能把人聚在一起商量。得是一個一個的挨個突破,然後才能把事辦下去。本來幾個人坐在一塊,一個時辰就能說清的事,非得分開。跟這個一個時辰,跟那個一個時辰。這個時候他們不犟著了,為什麼呢?因為單獨召見,代表著恩寵和另眼相看。如此,他們願意順從一點。

這就是舊內閣的常態。

跟舊內閣比,新內閣就不同的多了。

林雨桐出席了新內閣第一次議事,覺得好生舒服。

四爺隻管扔事情,第一件,這個國|號醞釀了這麼長時間,下麵的意見也反饋回來了,這個事情可以定一下。

然後李信就拿出一堆的數據,是大致統計了一品官員的支持率是多少,二品官員的支持率又是多少,一直到七八品小官小吏的支持率。另外又總結了文官武官的支持率,京官和地方官的支持率。

這東西能說明很多問題的,不用太繁瑣,有數據支撐就行。

宋康年就道:“下麵的支持率過九成,京城的支持率最低,剛過五成。但軍中支持率九成九,問題不大,可改國-號。”說完,將手舉起來。

緊跟著是李信,耿淑明緊隨其後。

季成禮和王肯堂很意外入內閣,不太懂內閣的規矩。見都舉手了,都看他們。他們才明白什麼意思,隨後就舉起了右手。

四爺和桐桐就看陸恒和朱運倉,這倆還發愣了,這還有我們的事呢?

哦哦哦!舉手了!

之後桐桐和四爺才舉起手,宋康年就看一邊記錄的禦前行走,“記錄,內閣全票通過。”

隨後四爺又問,“承恩侯提了國號為‘新明’,諸位以為如何?”

宋康年開口就道:“臣以為需要斟酌。”

桐桐就問:“你的意思呢?”

“臣覺得,對外稱呼很重要。現在西洋人把咱們叫□□,這個稱呼甚好。”

李信舉了一下手又放下,“臣反對!承恩侯的顧慮是對的,這是兼顧了大部分的感情,不能這麼乾脆的撇開‘明’這個字,這會叫官員和百姓沒有歸屬感。因此,臣覺得承恩侯這個提法是好的!哪怕做個過度呢,但是現在這麼大改,不合適。”

四爺點頭,看其他人,見其他人沒有要說的。就問說,“諸位以為呢?讚同宋大人的舉手……”

舉手的除了宋康年,就是朱運倉了。

“讚同李大人的請舉手。”

除了宋康年和朱運倉,其他的都舉手。

四爺就看桐桐,桐桐就點,“那就少數服從多數。”

宋康年就又吩咐記錄官,“五票讚同,兩票反對,兩票棄權,內閣通過國-號改為新明的提議。”

季成禮頭上的汗都下來了,原來棄權也得記錄的!原來這麼大的事,皇上和皇後棄權之後,依舊可以通過內閣確定下來。

第一次會前後一刻鐘,結束。都去忙吧!

人都走了,桐桐看著四爺就笑:“突然覺得喘口氣都是舒暢的。”

四爺也笑:喘口氣舒暢了?有不舒暢的呢!

又怎麼了?

四爺把壓了好幾天的,來自皇太極的信遞給桐桐:“瞧瞧。”

皇太極寫的?那我得好好瞅瞅。這一瞧,桐桐就覺得,四爺家的不要臉,那都是祖傳的!真的!特彆不要臉。

這不是那麼多讀書人奔著大清去了嗎?咱都心知肚明是咋回事。但是人家就是能臉不紅心不跳的說:不知道什麼原因,從大明來了許多讀書人要在大清求學。是大明需要更多的會滿語的人嗎?所以就打發了人來學習?

皇太極在信上說:你看,大明如果需要,可以談的呀!我們還是會敞開大門,歡迎大明的仕子前來學習的。這次這麼多人,雖然不是兩國之間達成的協議,但是大明的皇帝你放心,朕一定會善待這些仕子。弘文館是我們大清培養人才的基地呀,這些仕子,朕都先安排到弘文館去了。學習半年之後,您要召回也可召回,不想召回,那朕就可留在這些大才了。

完了又問,你看,大清接納了這麼多前來‘學習’的仕子,那我們大清的子民,是不是也可以私下裡過去一批了。除了咱們談好的,敢問若是百姓中有年輕人想去大明,能否一視同仁。

林雨桐把信來回的看了好幾遍,這他娘的不僅不要臉,他還在耍無賴!

哎喲喲!你們這家學可真是太淵源了。

她其實沒那麼不舒暢,因為她知道,不要臉和無賴這種東西,他傳著傳著,就青出於藍勝於藍:爺,我是信你的!

比起不要臉和無賴,你完勝你的曾祖父。

然後,四爺果然還是值得信賴的,隻針對一國,咱沒那麼低端。他又召集內閣和軍機,這次是一次議事。

議事乾嘛呢?籌建理藩院。

理藩院必然是朱運倉來管,四爺給他的第一道旨意就是:所有的跟大明有交往的國家,彆管是藩屬國還是其他,咱都劃拉一張單子拿來。

對藩國或是友鄰,四爺給的政策是這樣的:第一,各國皇室若有意願,可直接入大明,大明朝廷發給國籍證明文書。若對大明有特殊貢獻者,在大明可享在本國內的同等待遇。

嘛意思呢?就是那些在本國獲罪的那些皇室,來吧!大明歡迎你們。來了就是大明人,你要是能把你們本國的一些消息告知我們,這就屬於有特殊貢獻。你在你們國家是親王,在我們國家,至少經濟上給你親王的待遇是可以的。

第二,各國的仕子或是官員,可通過申請落籍大明。通過基本的考核,可以酌情簡拔繼續為官。

第三,各國的百姓,隨時歡迎來大明入籍。入籍便可分得人均耕地五十畝,免稅十年,宅院一座,安家物資若乾。隻要在大明遵守大明的律法,那麼一切待遇跟大明的百姓等同。

第四,各國的奴仆,自入大明起,便為大明良民,一切待遇同平民例。

先這四條,省下的可以逐步完善。但就這四條,先可以試點一下,看看效果。

去哪試點呢?大清!

山海關外,不是兩國互市嗎?來來來,這四條,貼在醒目的地方,再找個會滿語的,敲鑼打鼓的給我吆喝起來!

林雨桐看了四爺給祖大壽的信,笑的肚子疼。這消息估計傳到皇太極耳朵裡,會被氣出個好歹來的。

這條條都有針對性!

皇太極上位,乾掉其他貝勒是必須的。如今已經是磨刀霍霍了!那敢問,這些人的後人怕不怕,這些人怕不怕。一看情況不對,會不會想著跑到大明來尋求政|治庇護呢?還有那些官員和武將,各種原因被殺的少了嗎?一人治罪,按照漢官的意見,那是三代不能用了。請問,這些人的後人會不會想著跑了另找出路呢?尤其是最後一條,一旦跑出來,踏入大明的那一刻,便不是奴仆了!就說那些在大清為奴的漢人,會不會想著跑呢。

桐桐就說四爺:“你這是怕那些跑去大清的漢人詆毀大明,所以你早想好最後一條了,是吧?”

四爺就笑,當然得想好怎麼應對了!壞話這東西,真真假假的。但隻要不叫他們為奴,那一切都好!他們不會聽誰說什麼,而後看大明的朝廷在做什麼。

這雖然難免又放探子入關的嫌疑,但是,探子到底占少數。告訴仇六經,把好入口就行。每個進來的人都需要登記,也就是了。

其實,能來多少人四爺和桐桐都不太在意。就是說這個事本身,這個東西一貼,這麼一吆喝,就夠大清忙一段時間了。

可不是!費揚果把這幾條擺在桌子上細細的琢磨,他覺得皇太極和皇上其實相似的地方還不少。比如,無恥和不要臉!

當然了,皇上還是要更勝一籌的。

這事真他娘的丟人,彆的比不過就算了,為啥連這個都比不過。

感覺大清遲早要完。

“爺,吃點吧,去火。”

哦!皇後叫人送來的罐頭雪梨,可好吃了!塞到嘴裡,咬的哢哧哢哧的。想了想,還是全給塞嘴裡,一般嚼著一邊含混的叫著小豆子,“走!”

去哪?

“見太子去!”

都這個點了,見太子去?!

嗯!

然後啟明正在書房呢,外麵喊著說郡王來了。他才放下筆,結果門一下子被推開了。費揚果直接就進來了,“殿下,我跟你說點事。”

憋了好幾天了吧!

“那可不!”他順手拿了啟明放在桌上的帕子擦了嘴,就過去跟啟明擠在一張榻上,“殿下,你說我兩年之後回大清去,怎麼樣?”

這麼著急嗎?

費揚果低聲道,“不是我著急,是局勢著急。”他一邊說著,一邊朝著啟明又擠了擠,兩人都挨到一塊了,“有兩年時間,朝|鮮是不是就穩當下來了?”

是!大清這一點還是能做到的。

“那你說穩當下來以後,皇太極會怎麼做呢?”費揚果低聲道,“必然朝蒙古擴張。說實話,不是我小看巴林他爹……那位是個漢子,是個響當當的漢子,可就是不夠無恥……”他玩不過你爹,被你爹給套牢了!但同樣,“他也玩不過我家那位皇兄……”皇太極跟你爹一樣,其實都不算啥好鳥,“若是蒙古勢弱了,大明勢必要卷入其中。這於大明來說,也並不符合當下的利益。我今兒跟你說句掏心窩子的話,大清那邊,每一個是我親人。血親這個東西,咋說呢?當日我父汗還活著的時候,其實也沒見多重視我!結果送質子了,想起我來了!敢問那麼些皇子,非我不可嗎?便是他們年紀大了,那還有皇孫呢?他皇太極當年都有孫子了,豪格的兒子都幾個了!他要繼承汗位,那怎麼不把他的孫子送來一個呢?我這心裡肯定是有怨氣的。而今呢,我長的像個樣子了,被皇上和皇後養的,也不像個蠢貨。還有幾分用處的時候,他們倒是把我當個人看了!但咱知道,你爹你娘跟我爹我娘是一樣的,比為額娘和我父汗其實對我都好!你呢,跟我的兄弟似得。我的哥哥不少,但是呢,哪個也沒有你和巴林跟我親……”

這邊說著話,王承恩上了茶來!費揚果還拍了拍王承恩,“還有你,跟你也親。”

王承恩白眼一翻,反正就是除了跟你們家的人不親之外,跟外人都親。

費揚果就差抱著啟明了,“皇上和娘娘不想跟大清打仗,彆人不信這個話,我信!這跟大明是不是強盛無關。皇上和娘娘都不想把火炮對準大清,那這隻單方麵是不行的!兩好合一好才是真的好,你說呢?”

難得說的比巴林還動聽。

啟明就說,“這兩年你跟大清來的那些人接觸接觸……”

那肯定呀!然後賴在這裡,跟啟明同榻而眠,絮絮叨叨的說到很晚,那話裡話外的意思就一個:他皇太極牛什麼牛呀!不就是當年父汗重視他,他學的多了點嗎?那是沒重視我,又不是我比他笨。

皇太極被念叨的一個接著一個打噴嚏,覺得有人在背後罵他。好容易止住了,用帕子擦了擦口鼻,用手翻開下一份密報,頓時心情就不好了!

一直都算是自持隱忍,輕易不發脾氣的人,將手裡的折子一把給摔出去了:堂堂一國君王,怎生這般的無恥!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