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在亂世中掙命, 進而一步步成為大秦的丞相。
他的崛起並非偶然,他選擇了大秦,大秦也選擇了他。
從他曾經隻是個小吏可以看出李斯的出身和蕭何應該是差不多的,不算什麼豪門大家, 但是也能供養子弟讀書識字, 當然,讀得多深是沒有的, 所以後來李斯去了荀子進修。
他不甘於現狀, 就如同秦國也不甘現狀,他們都有豪情壯誌,都有勃勃野心, 都想成為更好的自己。
所以李斯選擇秦國,也非秦國不可。”
“去其他國家未必不能出頭, 可是到頂也是一個諸侯國的丞相,唯有秦國銳意進取,未來不可預測, 所以他輔佐秦國統一天下,成為大一統王朝的丞相。
這就是選擇目標不同所能達到的頂點的不同。”
“李斯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臣, 在始皇陛下親政之後,李斯也進一步展示自己的才華,《諫逐客書》後更是獲得重視,被封為廷尉。”
“秦國橫掃六國的事跡就不多說了,李斯對於大秦的貢獻更多的在統一天下後百廢待興的建設。
秦國統一天下後,百廢待興, 李斯為秦王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諸如反對分封製,建立郡縣製, 統一文字、度量衡等等,李斯的這些建議都加強了中央集權,促進了當時秦國政治、經濟的發展。”
“反對分封製,建立郡縣製:在大秦以前實行的一直是分封製,哪怕天下一統之後,針對分封製和郡縣製也是爭奪不休,但是秦始皇認為天下已經統一,再分封諸侯國,不利於統一,也容易再重蹈覆轍周朝的結局,於是采用李斯的建議。
這一舉措從根本上鏟除了諸侯王國分裂割據的禍根,對鞏固國家統一,促進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並且在秦以後的帝製社會裡一直沿用了近兩千年。”
“而後又實行書同文,車同軌,度同製,行同倫,地同域等措施,使人們說一樣的話,寫一樣的字,使各地經濟文化交流更加方便,增加六國遺民對大秦的認同感。”
“為了推廣統一的文字,李斯親作《倉頡篇》七章,每四字為句,作為學習課本,供人臨摹。
不久,李斯又采用秦代一個叫程邈的小官吏創造的一種書體,打破了篆書曲屈回環的形體結構,形成新的書體——隸書。
從此,隸書便作為官方正式書體,始於秦,盛於漢,直到魏晉楷書流行才漸被取而代之。
但作為書法藝術,篆書、隸書因其獨具一格,深受後人喜愛。
中國書法四大書體真、草、隸、篆,隸、篆占其半壁江山。”
“統一度量衡:將度、量、衡都規範統一,並且在法律上采取措施,以保證度量衡的精確實施。
這一措施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幾千年來,無論朝代更迭,這種計量方法從無更改,生活當中依然還有它的身影。”
“而統一貨幣更是被後人認為是經濟史上的一個創舉,而李斯所主持鑄造的圓形方孔的半兩錢,也就是大家都說的秦半兩因其造型設計合理、使用攜帶方便,一直使用到清朝末年。”
“修弛道,車同軌是秦國以鹹陽為中心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把全國各地聯係在一起。”
“說秦已亡,可是往後兩千年,人們依然生活在大秦構架的框架裡,方方麵麵都有著大秦的影子,而這些都是李斯的功績。”
“李贄說:“秦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
“始皇帝當然是掌控大秦這輛巨大的馬車的人,王的重要性看其他六國就知道了,如果大王不爭氣,手下賢臣良將再多也無用,照樣滅國。
可是大秦又不是始皇帝一個人的帝國,它也彙聚無數人的心血,李斯相之,李斯相之啊……
說起大秦,說起始皇帝,如何能離得開李斯呢,你可能不知道王翦,不知道蒙恬,不知道大秦的其他文武百官,但是你一定不會不知道李斯。
這就是李斯在大秦帝國留下的痕跡,在青史留下濃厚的一筆。”】
李斯心中動容,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世人居然將他放在陛下身側,視為最重要的相輔。
“李斯有愧。”他長長一歎。
秦始皇想起君臣這些年的風風雨雨,無論是征戰六國還是統一後推行政策,每一次都要經過無數爭執辯論,利益糾紛。
而從始至終,李斯都是他最鋒利的利劍之一,是他在這漫長路上不可或缺的……戰友。
因此,他對李斯一直信任有加,優容厚待。
想到這裡,嬴政的目光一冷,可李斯就和他的母親一樣背叛他。
分明那些年在趙國,他們母子都一起渡過去了,可是回到大秦,她反手捅他一刀,這算什麼呢?
而大秦就是他的命,他若是死了,大秦就是他生命的延續。
李斯毀了大秦,就是毀了他一生的心血。
嬴政闔目,他不能原諒背叛他的人。
李斯有功,也有過,他不殺他,也允許他終老,可是……
他們之間的君臣之誼就到此為止吧。
【“說起來,李斯也乾過和範雎類似的事情,但不同的是範雎搞的白起是秦國不可或缺的大將,而李斯搞的韓非卻始終惦記著韓國,不願事秦,所以韓非死了於秦國並無太大的影響。
儘管並無實質的證據證明是李斯弄死韓非的,但是史載多有猜測,那麼這裡邊多半少不了李斯的手筆。
但無論韓非的死和李斯有沒有關其實係都無所謂,因為秦王嬴政再欣賞韓非,也不可能為韓非之死大動乾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