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第 66 章 軍事家(1 / 2)

【“說起來, 因為《三國演義》太火了,而演義中對丞相是非常推崇的,還使用大挪移之術把一些戰績轉到丞相身上, 說一下,這是羅貫中的鍋,和亮亮沒有關係。”】

羅貫中有點不好意思,又怒視天幕:無事老師, 有事羅貫中,天幕居然也上演變臉?

【“總之導致一些逆反, 有人扒拉諸葛亮,一看, 誒他根本也沒多大的戰績嘛, 憑什麼說他打仗厲害,這都是編的!

所以有那麼陣子丞相仿佛人設崩了,那麼真的如此嗎?”】

羅貫中又被友人們怒視了,看吧, 都是你的錯, 居然讓丞相背鍋。

羅貫中蔫蔫了,都說了是為了劇情可讀性,而且就是一部演義, 演義懂不懂?為什麼要在演義考究曆史啊!

【“曆史對丞相早已蓋棺定論,他確確實實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

彆看我們隨隨便便能找到一堆的名人這個家那個家的,就以為這很容易, 但是事實上, 每一個能被冠以名家稱呼的,都是經過專業人士反複考量的。

例如華夏建國幾十年後,經過反複的討論, 才隻有33人被□□授予軍事家的稱號。

後麵隔了幾年才又增加了三人,也就是說華夏建國以來總共就隻有36人有軍事家的稱號,其中五位是國家領導人,還有十位元帥,十位大將,以及建國前就犧牲的11位英烈。

可以說每一個都是戰功赫赫,或是指導了多次戰爭勝利,或是在軍事理論上有所貢獻,也就可想而知這這稱呼含金量有多高。

而諸葛亮也是如此,很多人隻看見他北伐失敗,就覺得他的軍事水平不過一般般,但是實際上呢?”】

李靖頓時搖頭道:“寫史書的人懂什麼兵法?”他顯然對此很有怨念,像是司馬遷,陳壽也罷,寫其他的還好,寫到兵法相關,就直接貼戰績,根本不知道這戰績有多牛逼,後人隻能自己推敲這壓根不可能實現的戰績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這真的很為難我們這些後輩好嘛。

【“首先,丞相其實很會治軍,陳壽雖然不懂兵法,但是如實記載還是會的。”

“《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中就曾提到,諸葛亮“治戎為長”。

嗯,很簡單的幾個字,我們還是看看其他資料吧。”】

陳壽輕咳一聲,那啥,他隻是個記史的啊,還想要他怎麼樣嗎?

【“丞相曾在《論薦劉巴》一文中親言:“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若提鼓,會軍門,使百姓喜勇,當與人議之耳。”從這一點來看,諸葛亮確實治軍有方。

他治軍以明,以信為本,賞罰有信,提出明確的道德要求,認為師出以律,失律則凶,具體可以參考《將苑》一書。

這本書又稱《諸葛亮將苑》、《武侯將苑》、《心書》等,雖然有可能是後人偽托之作,但其中許多思想與諸葛亮的軍事思想相一致,很適合我們研究丞相的軍事思想。

而且該書也非常係統的論證了將領在軍隊中的地位、作用、品格和領兵作戰時應該注意的問題,頗受後人重視。”

“丞相還推演了兵法,作八陣圖,直至唐代將領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夷陵之戰兵敗後,對蜀國並不是沒有影響的,很快就有南三郡叛亂,而彼時曹魏虎視眈眈,蜀漢還和盟友東吳撕破臉,加上劉備病逝等等,可謂是內憂外患,在這樣的情況下,丞相主張“北抗曹魏、東和孫權”的戰略,事實證明這一戰略很好的維持蜀漢的統治。

外交成功,先穩定住外患,丞相開始整頓內部了,沒過兩年就用兵南中,生擒孟獲,平定叛亂。

至於北伐失敗,很多人隻看結果就說丞相軍事不行,但是五次北伐並非沒有收獲。

當然,普通人確實就是看看結果,那麼專業人士對丞相的評價呢?”】

五次北伐都失敗了嗎?諸葛亮閉了閉眼,大漢啊大漢,我多少次夢見你,可是我終究難以企及嗎?

劉備還有蜀漢眾人都有些低落,失敗了啊,雖然早就知道最後的結果,可是還是難以接受。

【“丞相作為軍事家在曆代兵家也得到了較高的認可。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老對頭——司馬懿,他在丞相死後,看到丞相的營壘,稱讚其為“天下奇才”。

說句額外話,據說丞相死後,其消息被秘密封鎖,彼時司馬懿見了丞相,頓時如臨大敵,不敢交鋒,大家是不是聯想到孫十萬。”】

孫十萬臉頓時綠了,這事情都說過了為什麼又拿出來說啊。

曹操心情舒爽,總算不止他被反複鞭撻了,他不就是愛惜人才,放雲長一次嗎?怎麼還反複拿出來說事啊,豈有此理。

司馬懿:......他怎麼知道諸葛孔明沒死,這不是小心謹慎嗎?

【“司馬懿是出了名的苟王之王了,難怪能最後摘桃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