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程兄此次來到汴京,可想好發展方向。”
程頤露出思考表情,若是讓他選擇,定然是選擇去鑄造局,那是他興趣所在的方向。
他兄長如今在朝為官,深受官家喜歡,前途無量。
隻是,兄長如今的方向跟幼年不太一樣,幼年想的是儒家,是思想的同意,是滅天理,存人欲。
如今做的事情是為民做主,大抵收到前丞相的影響,所發展的方向不再是思想上,而是實乾方向。
如現在,去一地為官,將治下給治理清明。保證在其在所治之處,不存在欺下瞞上,主動為百姓謀福利。
甚至春耕時也會隨著農人一起下地,了解四時氣候土地糧食等等。
“包賢弟的鑄造局可還需要?”
程頤開口,眼裡帶著期待。
包勉欲言又止,他想讓程頤去做教育改良人,不是來鑄造局跟他搶活兒乾。
“程兄去海上漂泊許久,還寫了自傳遊記,自來到汴京,那遊記在書肆賣的極快,隻是天下之人對書中內容更多好奇海外當真有白皮藍眼睛之人,有另外的大陸,有其他的文明跟傳承,以及這地麵當真是圓球。
這物與物之間當真存在什麼萬有引力?”
“諸多人好奇,缺鮮少有人實踐研究,如此,程兄不覺得世人愚昧,需要教誨嗎?”
程穎聽著包勉忽悠,嘴角露出笑來,眼裡帶著向往。
他自是想要把自己見識給發揚光大,讓更多人知道,更多人去研究。
隻是就目前來說,成本太大,大到他負擔不起,他能做的隻是點燃火焰,日後之人,在這方麵的研究基礎下,繼續下去。
至於發揚光大,他沒有這般本事。
“沒錢。”程頤開口。
而後說道:“如今世道剛穩妥,我這學說,既不能帶來財富,也不能帶來高官爵位,大抵一個發明能獲取幾個銀兩,感興趣的不多。
而且出去十載,頗念故土,家人都在汴京,並無遊學教人的想法。隻想安居汴京,繼續在格物一路走下去,包賢弟的鑄造局,我心儀至極。”
包勉震驚,程頤不是思想學家嗎?
怎麼變得這麼實際現實。
他竟然不感興趣。
隻想繼續自己研究。
甚至致力於進入鑄造局。他能拒絕嗎?
一個在海麵航行許久的人,回到大宋想要安穩生活,這也很好理解。
他應了程頤的請求。
讓程頤進入鑄造局。
程頤滿臉歡欣,出門一次解決了牙疼,解決了工作。
在汴京有個穩妥的活兒非常幸福。
包勉則是一臉失落回家。
程頤不想當老師,傳授科學方麵的知識,這麼一來,科學教育如何推行。
他懂那麼多知識,他有係統,還得到了教材獎勵,若是不將這些在大宋推行,那他豈不是白白擁有這些。
若是將那些成冊的書籍交給程頤,他大概會在誘.惑下乾教育的事兒。
隻是,教育須有熱愛。
不然,在無數無知眼神下,很難做成良師。
難不成他要自己推行?
這樣一來,想要省力氣,似乎不可能。
包勉歎氣。
統統最先知道包勉發愁的事情,說道:“係統不會強製你完成任務的,若是不想做,不做便是。”
“那不行,這些學問,無價之寶若是這般荒廢,那我就是罪人,若我不知道沒有獲取這些還好,如今,有了不推行,就如同走在路上看見大金子不撿一般。”
“那好吧,你想怎麼做?”
統統問道。
包勉歎氣
能怎麼做,去找趙昕要個小地方縣令就是。
從小地方推廣。
至於娘親,汴京呆了這麼久,想來也膩了,一起去小縣城就是。
叔父繼續在開封府當他的大學士。
統統指了指外頭:“你去跟娘說好,我都行!”
包勉摸了摸自己的腦瓜子,搖晃一下,學識太多也是一種罪過。
他去尋吳氏。
果然,被吳氏拿著雞毛撣子追著打。
“剛安穩下來,你就想去小地方當小官,汴京這麼大,都容不下你了。”吳氏氣呼呼的。
她生意都在汴京,不怎麼想動。
追著包勉打了一次,吳氏以為兒子改變主意了。
結果,沒幾天。
就收到官家調令,讓包勉去海邊小城當縣令。
吳氏差點暈過去。
然而……
包勉的私人小金庫裡有太多強身健體的東西,可以說,有這些東西在,吳氏長命百歲不在話下。
這樣一來,50多的吳氏不僅身體健康著還能活上好些年,根本就暈不過去。
小城距離鬆江府有些近,靠近海邊,但是距離汴京得有半月的腳程。
若是快馬加鞭,三天可到。
說近不近,說遠也不是要命的遠。
這距離,是包勉自己定下來的。
若是距離汴京太近,他那一套教學會被國子監當異端。
在邊陲小地方,就會被許多人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