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笑吟吟點頭,“侯先生所言極善,朝廷議政、施政之法行之多年,驟然改之,的確容易出亂子的,但如今卻是不改也不行了。
一來朝廷離亂,跟隨來到大沽口的官員並不多,大部分的官員都留在北京投了闖逆,現在正在挨夾棍呢......隻靠來到大沽口的廷臣,是無論如何支撐不起原本諾大的格局。所以也隻能革新政治,務求精簡規模,同時再讓各部各衙責權分明。
二來如今是大爭之世,天下四分,我大明隻是其一......朝廷的第一要務不再是治天下,而是爭天下!治天下當用仁政,而爭天下必須要用霸道詐術。賊虜奸詐凶殘,我們要戰勝賊虜,就要更奸、更凶!”
好啊!狐狸尾巴露出來了!崇禎心想:朕就知道你比流寇和韃子更奸、更凶,天下要是落在你手裡,那還能好得了嗎?
朱慈烺放沉了語氣:“如果咱們不夠奸、不夠凶,就要亡國!本宮和父皇自然是殉國,而各位......嗬嗬,就得給李自成捉去上夾棍了拷掠了!”
“千歲爺果是英明之君!”東林大佬侯恂大聲道,“當今已經是亂世,朝廷的確不能再行太平之仁,當行大爭之霸!這並非違反祖製,而是為保祖宗基業......想必祖宗在元末亂世爭霸時,也不會一味行仁義之政吧!
看來革除弊端,刷新政治之舉,實乃大明中興所必須!是大善之政!”
什麼?這就大善之政了?逆子都沒說要怎麼改革呢!崇禎愣了愣,這才想明白,侯恂原來是和朱慈烺串通的!他就是個結黨營私的奸臣,當年把他關進詔獄是一點不冤枉!
“太子殿下,”內閣首輔魏藻德這時出班發問,“不知殿下準備如何改易議政、施政之法?”
朱慈烺笑著,目光緩緩的掃過大堂之中擁擠著的官員——官還是蠻多的啊!
他笑了笑,提高了嗓音:“現在是非常時期,早朝的規矩必須要改一改了......不必那麼多人一起來。有五位閣老,六部的尚書、侍郎,左右都禦史,大元帥府的四衛帥以及本宮所點名之官員上朝即可。時候也不必太早,巳時準點上朝就行了。”
啥?就這麼點人?連九卿都不必來了?而且上朝時間還那麼晚......崇禎皇帝的精神頭又起來了,這太子也太懶了吧?而且上朝的臣子那麼少,怎麼做到兼聽則明?這是要成為昏君啊!
而且上朝的規矩是非常重要的祖宗家法啊!怎麼可以輕易改動?而且還在大沽口這裡改動,也太草率了吧?
崇禎皇帝哪裡知道,朱慈烺減少朝參官員的數量,並且推遲早朝時間可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大明朝廷上肯定是不乾正事兒的奸臣多啊!
如果朱慈烺像崇禎皇帝那麼勤勉,好嘛,每天天不亮就要見一千多號奸臣,一見就是一上午,有時候還要忙到下午。一個明君對上一千多奸臣......不被他們氣死煩死也自己累死了。還真以為自己的太祖高皇帝,能一個對付一千多?
而且一千多人開大會能討論什麼呀?又不讓他們投票舉手表決,拿主意的不還是朱慈烺?七嘴八舌的,煩都煩死了。
另外,那麼多的奸臣湊一塊兒還會互相掣肘、互相拆台——其實許多官員的本職就是掣肘和拆台,比如“給諫”之臣,也就是六科給事中和察院禦史這樣的官員,基本上就是乾這個的。
限製皇權什麼的,那都是後世的曆史愛好者往大明朝臉上貼金!這些“給諫”乾得事情除了添亂就是給辦事兒的廷臣找麻煩。
而且他們找麻煩的性質和後世代議製政治之中的議會是不一樣的,議會管的是立法,不是管行政的。“給諫”是廷臣,也就是政府的行政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