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讓政府的官員去給各政府首腦和各部長官添亂做法,其本質就是皇權不自信,不信任朝臣,害怕朝臣結黨營私,蒙蔽聖聽——當然了,對崇禎這樣的昏君而言,“給諫”體係也有存在的必要,因為崇禎就是個自幼長在深宮,對外麵的事情一無所知的宅男。他的判斷能力是很成問題的,也容易給蒙蔽......
而朱慈烺自己都那麼奸詐了,就不需要“給諫”來添亂,所以就決定每天少見幾個奸臣了。
平常的朝會有五個大學士(同時也是尚書)加一個兵部尚書陳銳,再加上十二個侍郎,四個衛帥,兩個都禦史參加就可以了,一共二十四個臣子,最多再根據需要臨時增加幾個,頂天也就是三十來個,哪怕都是奸的也容易應付一些。三十個臣子參加的朝會,實際上就是個真正能討論國家大事的“國務會議”了。
這就是一場最重大改革啊!因為將來所有的改革,都會由這個“國務會議”來討論,並且實施!
至於其他的京官,每月搞兩次大參,和大家見個麵就行了。
因為要見的人少,所以也不必一大清早天沒亮就上朝。巳時,也就是上午九點開始便可以了,有一個時辰議論大政也就夠了,到午時差不多結束,也不耽誤吃午飯,也有時間荒淫無道,多好啊!
朱慈烺笑吟吟道:“這隻是常朝,此外還有大參,每月初一、十五舉行,在京官員都可以出席......在大沽口這邊就不搞了。行宮狹小,容不下你們那麼多人啊!
如無異議,閣老、尚書、侍郎、給事中、衛帥、都禦史,以及英國公、成國公、襄城伯之外的外官都可以散了。”
怎麼可能沒有異議?崇禎皇帝心想,總會有一兩個忠臣站出來的......
“臣等並無異議......”
群臣都起身參拜,給崇禎皇帝和朱慈烺叩了頭,然後不必留下開小朝會的官員,全都轉身魚貫而出了——魏藻德和侯恂早就給方麵打過招呼了,誰話多,誰就留在大沽口等李自成來拷掠吧!你們要沒什麼意見,太子爺就儘快安排你們先走,先去安全的登州呆著,多好啊!
這下崇禎皇帝傻眼了,你們怎麼就走了?怎麼就沒一個忠臣站出來據理力爭呢?雖然大沽口這裡逆子一手遮天,而且逆子很快就要收複北京,當上中興之主了,可是你們還可以挺身而出,據理力爭啊!哪怕陪上性命,也要保衛祖製啊!
你們在北京的時候都挺會找麻煩的,現在怎麼都那麼乖了?
崇禎看著大家如退潮一般離開,心都涼了。
原來諸臣真的都是亡國之臣啊!原本還想著到了南京後可以有留都忠臣的幫助。現在北京眼看就要收複,估計也不會南遷了......
大明天下,很快就要落入逆子奸臣之手了!
看到群臣們都沒有異議,朱慈烺這才大鬆了口氣兒。幸虧是在大沽口這個險境之中啊,人人都想趕緊離開,這才能讓那麼重大的改革闖關!要去了南京再改,那麻煩就大了。
朱慈烺用眼角的餘光瞥了一眼在禦座上生悶氣的崇禎,見他沒有離開的意思,也就沒開口趕人,而是直接和臣子們議事了。
“今日的小朝會開始之前,本宮還要宣布一個規矩,從今日起,朝會之上言者無罪!禦史言官,文武臣僚,皆不得以內外官員在朝會上的建言而彈劾,也不能因為官員的奏章所言不當而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