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趙州橋聞名後世的真定府的屬州趙州,已經完全是藍衣白帽的大順軍的海洋。紀律森嚴的老營兵像洪水一樣的湧來,清朝方麵駐趙州的官員和兵丁連抵抗的勇氣都沒有,就成了望風而逃的“中勇”。不過他們在逃跑之前,卻把趙州城給禍害得不輕,先是將城內不多的居民捉刮了一番,在這個大冬天裡趕出了趙州城池,全數北上,然後又一把火將城內的房屋儘數燒毀。還美其名曰:堅壁清野。
在清兵挾著百姓退走後不久,李過、田見秀率領的將近三萬士氣高昂的大順老營兵就開進了荒廢的趙州城。
順便說一下,李自成的老營兵在一片石敗北後就遭受了一連串的打擊,損失慘重。原本帶著東征的六萬老營兵,能夠退到山西的,還不及三萬。雖然又從關中的高一功,襄陽的袁宗第那裡抽調了一萬多老營骨乾補充進來。但是無論如何也達不到現在的數目。
所以李過、田見秀率領的四萬老營兵,其實都是注了水的部隊。在一片石戰前就入老營的精兵,不過一萬四五千。剩下的都是新招募來的壯勇,有些是明軍出身,有些是土寇馬匪,還有一些乾脆就是平民百姓。因此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和在一片石同清軍、關寧軍奮戰的老營兵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
這一次的迂回北伐,能夠打出這樣的戰果,實在是出乎了李過、田見秀的預料。
這兩人都是比較謹慎的性子,特彆是在天津衛和一片石吃了苦頭後,更沒有了往日那種橫掃八荒的豪氣。所以在麵對連戰連捷的局麵時,就變得愈加謹慎小心了,推進到趙州就再不敢向前了。
在過了一遍火的趙州州衙裡麵,帶著羊皮毛子的李過,這個時候正和一個老熟人坐在花園裡的石凳子上麵發呆。這老熟人是李岩、紅娘子的部下鳳三,現在有了個大名,上鳴下山,還有了個響當當的官身,是大明唐王府長史兼左護衛指揮使。
不過這一次他並不受命唐王而來,而是給李過、田見秀帶來了大明撫軍太子朱慈烺的親筆信。
大明太子要和他這個大順的皇侄一致抗清!
而且朱慈烺還在信中向他解釋了代藩擅自聯清的事兒——這事兒絕對是代藩的人自作主張,大明太子本人抗清的決心是堅定的!
另外,朱慈烺還在信中和李過說,如果北伐形勢不利,歡迎他南下去開封、南陽一帶駐紮。也不需要他向大明稱臣,大明就願意和他互不侵犯,還可以借給他米麵布匹......
這個條件,可是相當有吸引力啊!
可是現在全天下都知道大明太子狡詐凶殘,和他聯手抗清,會不會抗著抗著就被吞並了?
......
“亳侯,咱們的糧草所剩不多了,自打出了衛輝府,沿途就很難籌糧,韃子到處燒殺,大道兩旁都毀成了白地......”
鳳鳴山走後,開口和李過說話的是田見秀,在李自成身邊,他是和劉宗敏平起平坐的大佬級人物。現在和李過在一起,他卻矮了李過一頭,成了李過的副手——從北京城退出來後,李自成就把自己的老營抓得牢牢的。
可以獨當一麵的,除了早就分出去在襄陽帶兵的袁宗第,也就是大侄子李過,妻弟高一功和視如己出的孩兒營統領羅虎了。
哪怕是田見秀、劉宗敏,也都不得獨領一軍了。
和劉宗敏桀驁的性子不同,田見秀是個很知道進退的大將,所以李自成就讓他輔佐李過了。
“有皇爺的消息嗎?”李過問。
田見秀搖搖頭:“亳侯,皇爺已經從固關退兵,也不知去了哪裡,聯絡不上了......許是退回關中了。”
大順軍的骨乾都是陝人,從北京撤出來後,就開始想家,都想早日回到關中老家過安生日子去......在陝人看來,潼關、武關一閉,關中就能自成天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