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過其實也有這樣的想法,聽田見秀怎麼一說,也歎了口氣:“還是回關中好啊......其實早該回去,從北京出來後就應該直奔關中。把關中經營好了,咱們的根基才能穩固。”
“經營?”田見秀搖搖頭,壓低聲音,“亳侯,額和鳳三打聽過了,李岩這廝在汝寧乾得很不錯啊!短短幾個月,就經營出一番局麵了......”
“他是怎麼經營的?”李過皺著眉頭問。
“也沒多難,就是抓住土地、人口、銀子,”田見秀道,“然後再論功行賞,把一部分土地、人口、銀子分出去......鳳三說明朝的撫軍太子在東南也是這麼乾的,沒收了東南勳貴勳臣幾千萬畝土地和幾千萬兩的銀子!跟隨他的幾萬克難新軍將士都得到了土地,至少50畝江南水田啊!人人都歡天喜地.......朱家在東南的局麵算是穩了。
另外,韃子也在北京周圍300裡內圈田、占房、投充,把土地和人口都分給他們的八旗兵將了......”
李過歎了口氣:“咱們也該這麼乾啊!”
“可皇爺......”田見秀的話開了個頭就吞回去了。
其實他不說出來,李過也知道他講什麼——不就是“皇爺有點婦人之仁”嗎?
這事兒還用得著說?凡是大順軍高層,誰還不知道?
這位永昌皇帝凶殘的時候看著很嚇人,什麼惡行都乾得出來。可是在心底裡麵,他卻是非常同情窮苦百姓的,他是真的把窮人當成大順江山的根基來愛護的。
他的這種做法有點像後世互聯網公司的“免費模式”,先用免費模式把市場圈下來,然後再想辦法盈利。
但是李自成沒有辦法融到資金去填補免費模式帶來的虧空,就隻好克扣手底下的兄弟。
現在普通老營兵的月俸隻有區區一兩銀子,根本不夠養家糊口,而軍糧隻夠果腹,想要發財就隻能靠搶劫,可李自成偏偏又怕搶多了失人心,約束甚嚴。
相比圈占了大量旗地的八旗兵和最少可以分到五十畝江南水田的克難新軍老兵(新兵要立功或者服役滿五年才能授田),現在大順軍老營兵的實際收入,隻有人家的十分之一左右,這還有啥乾勁?打下北京前還能談談理想,可是現在還談個屁?
幸好這個時代資訊不發達,交通也不方便,要不然也不用打了,李自成手下的老營兵就都去朱慈烺那裡投簡曆了!
可李過要是真帶著李自成的四萬老營兵去挨著汝寧府的開封、南陽駐紮,還和朱慈烺玩什麼抗清統一戰線了,嗬嗬......還不得讓李岩把牆角給挖垮了?
李過和田見秀當然也不是沒有看見聯明的風險,不過他們現在也沒什麼出路了。這場迂回大反攻打到現在,已經有點強弩之末的意思。再往北打,還真想去北京城下走一遭?這回可不能指望北京人民迎闖王了,因為北京城基本上變成了旗人之城......
而且韃子兵也不可能都被困在山西,隻要多爾袞手頭還有兩萬韃子兵可用李過和田見秀的兵馬就處於危險之中。
既然北上非常危險,那麼向南轉進就屬必然了,問題隻是往哪兒去?
所以當羅洛渾、譚泰率領的一萬多八旗兵出現在真定府境內時,李過和田見秀連決戰的心思都沒起,立即就選擇了大踏步的後撤。
而與此同時,吳三桂的大軍又翻越王屋山,衝入了懷慶府,也斷了李過、田見秀向河南府(洛陽)境內撤退的通道。
於是南撤開封,再轉向南陽,也就成了李過、田見秀這支兵馬唯一的退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