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鄭與朱,共江南?(5400票加更)(2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4442 字 2024-03-24

這種運用火銃的辦法,擱在18世紀那絕對是主流。可是在1644年末,恐怕是相當激進和另類的。

不過有大沽口之戰的戰績擺在那裡,克難新軍上層那些不大知道怎麼運用火銃的軍官,也就沒覺得有啥不對的。

而且在之後的鎮江之戰和南京平叛之戰中,全火銃的四個協根本就是摧枯拉朽一樣的存在啊!

在南京平叛之戰中,四個火銃協不僅打得幾萬人的叛軍全軍覆沒,而且自己都沒什麼傷亡!

在幾場交手戰中,克難新軍的鳥銃兵根本都不用“三十米齊射”,直接端著裝了子彈,上了銃刺的鳥銃衝鋒就行了。

南京京營的那些步兵,壓根就不敢和鳥銃兵列陣搏殺——可沒有人保證過這群火銃兵不會在三步五步的距離上開火!

在此時克難新軍的將領們看來,全火銃的步軍協也許對抗不了韃子騎兵的衝擊——除非有預設陣地和工事,但是對抗相同數量的步兵,哪怕是披著幾層厚甲的韃子下馬步兵,也有十足的把握可以獲勝!

全火銃步軍協的斑鳩腳火銃比韃子的八力弓可強多了,因為在兩軍陣戰中,韃子弓箭齊射的距離也就是三十步上下。

那種能在五十步以外用弓箭對付甲士的高手,起碼也得是紅甲兵、白甲兵,整個八旗裡麵也沒多少。根本不可能用紅甲兵、白甲兵和火銃兵換命。

而斑鳩腳火銃的破甲距離,起碼在百步以上!在五十步內,彆說披幾層甲了,就是盾車也抵擋不住啊!

至於鳥銃,隻要質量過關,並且按照要求進行填裝(在使用定裝彈藥的情況下,問題不大)和齊射,也足夠在三十步的距離上對披甲的敵人造成殺傷了。

另外,全火銃的配置,還可以大大提升步兵的火力密度——因為全員都是火銃兵,都擁有投射火力的能力。如果換成弓箭手加長槍兵、刀牌兵的配置,火力的密度至少要減少三分之二!

而八旗兵中的真虜,則是全體都能使用並且裝備弓箭。所以在數量相當的情況下,並且都使用弓箭作為遠射火力的情況下,八旗兵的火力密度至少是明軍的三倍。如果考慮到技術和體力上的差距,數量相同的情況下,八旗兵的火力比明軍強十倍都有了。

所以隻要做一道簡單的數學題,就知道明軍為什麼會敗多勝少了。因為他們很少有機會能在局部戰場上形成十倍的優勢,能有一倍的數量優勢就很不錯了。也就是說,在火力輸出上,明軍總是大大吃虧的一方。

與此同時,大部分明軍又有點害怕肉搏,喜歡用火力,特彆是用實戰中效果極差的火器去打擊對手......

和這種喜歡遠射,又沒有足夠火力的明軍相比。克難新軍的“全火銃協”簡直就是無敵的存在。

不過“發明”這種戰術的朱慈烺還是知道“西班牙方陣”、“莫裡斯方陣”和“古斯塔夫方陣”的。

這三個在歐洲戰場上接受過實戰考驗的火銃加長槍的組合戰法,才是如今這個時代的主流,應該也是最合適火繩槍使用的戰術。

但朱慈烺隻知道名字,並不知道該如何運用,所以才選擇了最簡單的火銃加刺刀的玩法以應急。

現在他到了江南,形勢也開始穩定,自然還是要引入西方經過多年實戰考驗的成熟戰術的。

所以早在幾個月前,湯若望和李祖白就被派去了濠澳聘請洋將,而且還請到了一個據說在歐洲戰場上混了二十多年的老資格傭兵隊長,姓瑞恩施坦的德意誌人。

吳三輔把郝搖旗的一協火銃兵帶來鎮江,不僅是給鄭芝龍看,也是要給這個德意誌傭兵以及和他一起到來的葡萄牙使臣阿方索.洛佩斯看的。

因為他們倆才是內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