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大清來晚了,韭菜都跑了(2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4243 字 10個月前

現在大清入寇山東的路線分成西北兩路,西路是主力,由多鐸指揮鑲白旗主力、正紅旗一部,八旗正丁加上包衣奴才,再加上劉良佐和許定國的綠營兵,合計三萬餘人,從大名府方向攻入,取下冠縣、館陶、臨清州。

北路是偏師,由改任正黃旗固山額真的何洛會指揮正黃旗、鑲黃旗、正紅旗、鑲紅旗各一部,加上吳惟華指揮的綠營,總兵力有一萬五千。從河間府方向攻入,取德州、故城、武城,赴臨清州和多鐸會師。

會師之後,多鐸就會指揮全軍主力,沿運河一路南下,最後撲向曲阜城。

而孫之獬將在臨清州城被清軍攻占後,在那裡設立大清的山東巡撫衙門,開始替大清招撫山東地麵上的士紳豪傑......他手裡總還有大清朝的頂子可以發,應該能拉到一些人頭的。

......

“撫台,您看這人也太多了吧,咱們沒有那麼多土地啊......”

同一時間,濟南鎮守副總兵李大開正指著濟南城外望不到邊的難民隊伍,對著大明朝那一邊的山東巡撫兼濟南鎮守總兵高宏圖小聲抱怨。

這些難民都是從濟南府和東昌府下屬的州縣跑來的!這股難民潮也不是才起來,而是持續了相當長的日子了。

自從大清國在北京和北直隸占房、圈地和強迫漢人投充為奴後,難民潮就漸漸起來了。先是從北直隸和北京城逃出來的漢人百姓,不管原來是啥樣,現在全都家破人亡了,進入山東境內後都跟叫花子差不多。

在他們的示範效應下,濟南府北部(大清河以北)、東昌府、兗州府的西北部(兗州府城、曲阜城以西和以北)的百姓也開始大批逃離家園——這些地方在被入口的清軍屠戮過兩次,現在生活在那裡的老百姓都是劫後餘生下來的,對大清朝可沒什麼好印象。看到北直隸都那樣了,還不趕緊收拾東西跑路?

而山東巡撫衙門也不阻止,反而向沿邊州縣的衙門下達了組織百姓撤離的命令!

所以難民潮的規模就越來越大,到了崇禎十八年春夏之交的時候,山東省內和大清交界的州縣幾乎都被清空了。

而登萊巡撫衙門、山東巡撫衙門和山東團練衙門在這段時間都忙著拉人頭。

其中登萊巡撫衙門是替朱慈烺在拉人,主要的對象是從北京和北直隸跑出來的難民,他們可都是“苦大仇深”,還都是北人,對克難新軍而言就是最佳的兵源!

另外,這些人還會把北京和北直隸百姓的淒慘遭遇告訴克難新軍中的“北人元從”——他們可都家破人亡了,還不嗷嗷叫要報仇雪恨?

所以從北京、直隸逃出來的百姓,大部分都被登萊巡撫衙門安排南下,被安置在了南京和正在興建中的口岸城市上海。

而從山東沿邊州縣跑出來的百姓,則被山東巡撫衙門和山東團練衙門給“瓜分”了。

這兩個衙門看名稱好像是山東省的省級衙門,但實際上能管轄的地盤卻都是府一級的。其中山東巡撫衙門現在能管的地盤就是濟南府和半個兗州府。而山東團練大臣衙門也不管全省團練的,隻是管著登州府、萊州府和青州府的部分州縣,不僅管團練,也管著這些州縣的行政——實際上也是一個軍政一把抓的藩鎮!

不過這兩個藩鎮對於所轄的州縣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控製能力,因為在這些州縣的地盤上還存著許多中小土豪,未必買高宏圖和左懋第的賬。所以山東巡撫衙門和山東團練大臣衙門,也開始抓人口、抓土地了。

而這兩個衙門抓人口、抓土地的辦法就興屯田!從山東沿邊州縣逃出來的百姓,就是人口的來源,多了不敢想,幾十萬還是有的。

比較麻煩的是土地,雖然山東在九年前被清軍狠狠的蹂躪過,人口減少了兩三百萬,但是人少的州縣都是靠近北直隸和河南的。相對被禍害得比較輕的登州、萊州、青州和泰沂山區的人口並沒有減少太多,也就沒有太多的無主荒地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