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一切為了活命!(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4053 字 10個月前

整個曲阜城周圍,現在仍舊是一座,不,是許多座巨大的工地。

曲阜城的棱堡化改建早就已經完工,從一座傳統的中式城池變成了擁有九個突出的三角形銃台和傾斜外牆的大型棱堡!

在銃台和城牆對外一麵,還層層疊疊堆上了防炮的沙袋!

在九座銃台上,還有用沙袋壘起來的炮壘,每座炮壘之中還安放了四門1000斤重的大將軍炮——這是一種明朝自產的大型火炮,用生鐵鑄造,長三尺四尺,重幾百斤到上千斤,炮身用鐵條加固,千斤大將軍炮可以發生六到七斤的鉛子兒,射程大約一裡。

擺在曲阜城九座銃台上的36門1000斤大將軍炮可不是由史可法、孔胤植自行督造的,而孔胤植花費了巨資通過沈廷揚購入的。

除了這36門1000斤炮,衍聖公還通過各種渠道搞到了300門之多的攻戎炮,就是一種輕型車載火炮,威力不大,但是卻輕便靈活。

另外,孔胤植還不惜重金,從沈廷揚那裡購買了許多質量上乘的火藥——衍聖公這次真是豁出去了,銀子流水一樣的往外花,各自火器兵器不要錢似的買回來......隻要東西好,根本不嫌貴!

沒有辦法,要活命啊!

孔胤植知道自己把大清朝得罪苦了,先是汙蔑人家要到曲阜倒鬥,後又挺身北伐——雖然他都沒離開曲阜,但是他的旗號都到過北直隸了,算是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

而且他也知道洪承疇之死,知道大清朝在北京城和北直隸乾得那點事兒,所以也就不抱多少幻想了。

另外,朱慈烺也夠狠的,就是不讓他帶著孔家一族南下避禍——他們不都是孔子的孝子賢孫嗎?怎麼能放棄孔林南下避死?這樣很不孝順啊!

而且孔氏早就有南宗了,是北宋末年跑過去的,定居在浙江衢州。所以孔氏北宗大可以慷慨赴死......

這可真是沒活路了!韃子那邊已經得罪到家了,不敢投靠了。而南下的生路又給南宗堵上了......孔胤植和孔氏北宗的子弟還有什麼活路?

隻能拚命保命了!

以往孔胤植最喜歡的銀子,現在已經不重要了......隻要能活下去,傾家蕩產也值得啊!就憑他的一字(姓)和家裡的2600大頃祭田(一大頃合三百畝,總共78萬畝),子子孫孫的榮華富貴就有保證了——這祭田可不是來路不明的田產,都是明朝曆代天子賜給孔家的,其中最大一份(2000大頃)還是朱元璋給的!

所以朱慈烺執政以來,也沒去碰孔家的祭田——他雖然大權在握,但也不能為所欲為啊!那種滅族孔家和沒收祭田的事兒,他一東林太子怎麼能乾?那隻能是韃子的發丘貝勒(豪格)和摸金王爺(多鐸)他們來乾......你看,韃子的大軍不是奔著曲阜來了嗎?

為了保住性命、家業和祖墳,孔胤植也隻能帶著孔家上下一起豁出去了。

而要保命的還不止孔聖人的這些不肖子孫,曲阜這邊跟隨孔家二百多年的貧下中農也要活命啊!還有不計其數從兗州府西北部,從東昌府跑來孔家這棵大樹底下避“清風”的難民,也都是需要活命的。那麼多人,小小的曲阜城也塞不下啊!

所以在曲阜城的“棱堡化改造”完工後,馬上就有九個“支堡”工程上馬了。

這九個支堡是韓霖被調往南京擔任實學堂司業前,根據史可法和孔胤植的要求設計的,九個支堡圍著曲阜主城構築,每一座都正對一處突出的銃台,和銃台之間的距離大約在200步上下,在大將軍炮的火力覆蓋範圍之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