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當皇帝原來也是被逼無奈,一準是逼良為帝,真是可憐。雖然被逼走上了封建國家首領的位置,但他還是有自己的堅持——臣下們必須答應他的條件,否則朱大太子就不當皇帝了!
他不當皇帝是不行的,所以臣子們都齊聲高呼:“臣等願聽陛下號令!”
“好!”朱慈烺重重點頭,“都起來吧......大家都到院子裡去,朕要在文華殿外和諸卿約法四章!”
約法三章是不夠的,必須得多約一章!
今天是朱慈烺當皇上的大日子,臣子們當然得順著他來了!誰要在今天找不痛快,那這“官生”可就一片黑暗了。
所以大家夥,包括眼眶裡麵都是激動的淚水的崇禎皇帝,都跟著到了文華殿外的院子裡麵,一邊吹著冷風,一邊聽已經變成大明第十七代皇帝的朱慈烺說他的約法。
司禮監秉筆黃小寶和東廠督主陳世芳親自動手,從文華殿裡麵給朱慈烺搬了張椅子出來。
朱慈烺站了上去,從上麵俯瞰著院子裡麵的眾臣,一種高高在上,睥睨眾生的感覺,頓時從心底裡麵湧出。
這就是當皇帝的感覺?
朱慈烺提了口氣兒,平複了一下激動的心情,一對濃眉,又漸漸擰了起來:“諸卿聽了,如今天下大亂,中原、西南、西北、東北,皆為虜寇所據,唯有東南尚且安穩。此等世道,已經不是太平盛世,而是戰國亂世!
所以朕治家國,當以亂世戰國之法,而非治世仁君之法。卿等都是大明棟梁之臣,當肩負平定亂世之業,不可絲毫懈怠,亦不可循太平治世之法。所以從今日起,凡天下大治之時所立之法度,皆可更易!卿等可知道了?”
這是朱慈烺和群臣的第一約——用亂世之法治亂世!
朱慈烺也是讀史書的,他發現曆史上的南宋和南明這兩個南渡王朝的思路都沒有完全轉變,並沒有從治世模式轉入亂世模式。其標誌就是最大限度地堅持以文禦武的祖宗家法!
在亂世當中拿錯了劇本,那是相當要命的!
“臣等都知道了!”
大臣們齊聲高呼,許是有口無心。而某個太上皇又漲知識了——原來天下已經是亂世了!早知道就該把太祖高皇帝在亂世當中用的那些辦法拿出來學一學......
朱慈烺繼續用凝重莊嚴的語氣說道:“本朝天下,素來是流官居半,封臣居半,流官與封臣共同輔弼君王。然流官有製,封建無法。因而半行封建之製的衛所敗壞糜爛,我大明百萬天兵也名存實亡。因此才治世難存,天下大亂。
所以朕治國家,當先明定法度,然後上授權,下負責,不可有違!”
群臣大呼道:“臣等領旨!”
明朝曆史上一共存在三種內藩體係,一是塞王,二是衛所,三是土司。
但是到朱慈烺掌權的時候,還能正常運行的,就隻剩下土司製了。塞王被朱允炆、朱棣給搞廢了。
而衛所體係則存在嚴重的製度缺陷,衛所實行世官世兵,這是典型的封建製度,可是衛所的封建卻存在授權不足,無人可以負責的問題。衛所之主的權限不大,不足以嚴格整治所部。與此同時,他們也不必為衛所敗壞負責,隻官當他們的世襲官,一輩輩的撈錢混日子。
所以朱慈烺已經決定完全廢除衛所,將朝廷可以有效控製的地盤的衛所,包括登萊七衛、鳳陽八衛一所、汝寧五衛在內,全部撤銷。衛所土地中已經授出的,由在役官兵持有者登記為職田,直至該員役滿或陣亡、傷退後,再改為私田。而尚未授出的土地,則一律由兵部軍田司持有,用於收租充餉,或者獎勵有功的新軍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