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張獻忠也沒有和大清聯手的意思,把多爾袞派去聯絡的使臣都殺了。
布木布泰點點頭,算是明白了多爾袞在西線的打算,接著她又問:“那另兩件大事是什麼?”
多爾袞道:“另外兩件大事就是九旗軍改和咱們關外老家的整理開發了!”
“九旗軍改?咋改?”布木布泰先問起了軍改的事兒——刀把子可不是小事兒!如果多爾袞想趁著軍改的機會抓九旗兵權,那大媽也是要翻臉的。
雖然大媽的親兒子是皇帝,但是畢竟沒到了可以親政的時候,所以大媽也擔心多爾袞集權後失去製約......然後在由皇阿瑪攝政王變成大清皇帝!
多爾袞看中大媽一臉警惕的表情,笑了起來:“九旗軍改主要就是兩點,一是大辦炮兵,各旗都要建紅夷小炮牛錄,原來的紅夷大炮牛錄也不能廢了,而且各個甲喇都要有一個配備大將軍炮、佛朗機炮和班鳩腳銃的看家牛錄。
二是築城分守所領!每個甲喇都要有一座甲喇棱堡,稱為甲堡,要照著南明棱堡的樣子修築,作為甲喇的根本之地,由看家牛錄分守。”
大媽鬆了口氣兒,多爾袞並沒有集中兵權的意思,反而在加強各旗的軍力。
“關外老家又怎麼整?”布木布泰大媽又問。
多爾袞歎了口氣:“關外老家是咱們的退路啊!現在的局麵,能不用心去經營一番?所以我就琢磨著,每個甲喇再抽一個牛錄回關外老家去......也分地築城,各守一攤。關外老家雖然苦寒,但是臨水的肥沃土地還是不錯的,可以開墾耕種起來。
另外,這幾年羅刹國不斷東侵,離咱滿人的老家越來越近,不少巴爾虎人和達斡爾人的部落都遷到了黑龍江、精裡奇江流域......咱們得把他們收攏起來,也編入八旗。”
曆史上清朝初年因為在關內收獲太多,所以就忽視了關外的經營,也忽視了羅刹國步步逼近黑龍江、精裡奇江流域的事兒。對於巴爾虎人、達斡爾人的求援,大清朝廷也沒太當回事兒。
可是現在情況不同了,關內的局麵不大好,沒準真有退出去的一天,關外老家不經營好了,九旗子弟能往哪兒去?
“孩子他阿瑪,去關外老家的到底是九旗還是八旗?”布木布泰還是有點不明白。因為多爾袞一會兒說八旗,一會兒又說九旗。
“自然是九旗了!”多爾袞笑著,“正綠旗人多,有十萬戶呢!當然該分一部分去關外老家了......不過投奔咱們的巴爾虎人和達斡爾人就不必分他們一份了,他們又不缺人口。”
現在標準的八旗滿洲牛錄應該有二三百戶,而漢軍牛錄通常有四五百戶。當然了,牛錄的戶數隻是個大概,牛錄之間有時候也會有很大的差距。
而新編的正綠旗的各個牛錄就比較標準了,基本上都是五百戶——一個牛錄點集之後,正好就是一個五百人的營。另外,五個正綠旗的牛錄編成一個甲喇,正綠旗有兩百個牛錄,編四十個甲喇,如果每個甲喇都出一個牛錄去開發關外,那就能從關內調出去四十個牛錄,大約兩萬戶。
而“老八旗”那邊大約可以調出六十個牛錄,一萬多戶,如果再搜羅一些巴爾虎人、達斡爾人、索倫人(也是黑龍江流域的居民),大約也能湊到兩萬戶。
而這四萬戶又會被分成九份,各自駐守一塊旗地,一邊經營土地,一邊守禦邊疆......這樣大清國就有退路了!不過這事兒要辦成也需要時間,一年兩年的都顯得挺吃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