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些堡壘擋不住朱慈烺的大軍,還有可能會出一大堆“三臣”、“四臣”什麼的,但是這裡麵麻煩也很多——大明那邊也有不少人想要得到河南、山東等地的土地呢!
所以順治現在並不怎麼擔心朱皇帝的大舉北伐,他現在就是穩坐釣魚台,就等著除多鐸、擒阿濟格了。
......
北伐劍拔弩張,一場內訌將要開始的時候,南方的朱大皇帝的確沒有趁火打劫的打算。
不是他笨,而是能在台麵上混到現在的人,都不會太蠢笨的。如果他做好了趁火打劫的準備,那麼阿濟格和多鐸沒準就不鬥了。
而他們兩兄弟隻要內訌,大清的國力就多少會受損——打仗總要死人的!老滿洲那麼少,死一個就少一個......
所以朱皇帝現在就忙兩件事兒,一是補課;二是考試。
補得是軍事課!
他自己也參加了孔代親王的軍事補習班,和李岩、吳襄、吳三桂、吳三輔、史可法、左懋第等等一大堆人一塊兒,聽孔代親王講解戰例——孔代親王的補習班可不止一個,而是有兩個班,一個班辦在南京紫禁城的西洋樓裡麵,還有一個班辦在南京講武堂裡麵。參加西洋樓補習的都是高級將領和皇帝本人,參加講武堂補習班的則是中低級軍官中的精英。
這兩批人都到了南京,所以明軍真的是打不了仗了,隻能看著順治、阿濟格、多鐸他們玩了。
除了兩個補習班,孔代親王還參與了明軍版的龍騎兵的組織和訓練——明軍的龍騎兵稱“火槍騎兵”,還有個綽號叫“騾子兵”。因為他們都是一馬一騾的配置,馬是吳三桂、朱慈炯倒給朱皇帝的河曲馬或伊犁馬。騾子則是馬騾,也就是公驢和母馬的愛情結晶,堪粗飼,耐勞苦,抗病力及適應性強,力大而能持久,而且壽命還長久,就是個乾雜活累活的勞碌命......有了這些苦命的騾子,“騾子兵”們甚至可以帶上一支七八尺長的馬槍行動,偶爾也能發起集團衝鋒,戰鬥力可就大大增強了!
第一批騾子兵的人數是4000,基本的裝備是從荷蘭買回來的燧發槍一支(總共買回5000支,其中200支發給下麵的火槍作坊當樣品,800支備用),馬刀一把,八尺馬槍一支,輕型的胸甲(板甲)一副,鐵皮頭盔一頂。
除了忙活補課,朱慈烺還在主持大明曆史上的第一場高考!
很高的高考!
不僅招太學生,而且還要招大學士和太學博士(老師)——很有意思吧?未來的老師和學生坐在一個考場裡麵,做著同樣的卷子。考得不好的當然是落榜了!考得比較好的當學生,考得特彆好的......那就參加下一階段的考試,考《高等算學》或者參加《子論格物篇》的論文答辯!
前者就是做題目,都是朱皇帝親自出的難題。後者則是在《子論格物篇》裡麵選出幾條作為研究的課題,展開後進行深入的分析,然後學出論文,由朱皇帝親自主持答辯——這個《子論格物篇》其實就是“方法論”的門,不是一扇門,而是許多扇門,門裡麵有什麼,得去探索和發現。朱慈烺不會把門裡麵的東西都拿出來,那樣太容易穿幫,而且也不利於發現天才。
兩個考試能通過一個的,那就是太學博士了!
如果都能通過,或者其中一項考得特彆好,那就是大學士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