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河支流哈喇河畔有一座小小的城堡,名叫哈喇堡,正好卡在通往盛京的官道上。寬闊的官道從城堡中通過,兩邊都是看著都讓人心急的往不著邊的金色麥海。
現在已經是秋收農忙的時候了,可是田裡麵熟透的麥子卻隻割了不到四分之一,看來這一季的麥子,大多要爛在地裡麵當肥料了......這是因為遼河兩岸這些農莊當中的壯勞力,大部分都跟著多尼從軍打仗去了!
低矮的哈喇堡城堡,這個時候已經升起了高高飄揚的白色大纛旗——這就是大清攝政豫親王多尼的大纛,也是如今這個三興的大清國的最高全力象征。
小小的城堡內,隻有一條街道,這個時候正有大隊大隊白衣白甲的清軍部步兵,還有騾馬挽拽的西班牙進口或是海參崴的兵工廠仿造的青銅炮,隆隆的從哈喇堡內穿過。從軍官到普通的士兵,個個都走得滿頭大汗,但是卻沒絲毫停步的意思。
白色的隊伍,從哈喇堡的南方的大平原的儘頭一直延伸到了城堡北方的平原儘頭,仿佛沒有了止境。
整個哈喇堡周圍的大平原上,仿佛隻剩下了他們。隻收割了四分之一的麥田上看不見一個正在勞動的農夫,堡壘附近的村落也沒有炊煙聲起,多尼的大軍仿佛正在通過一片被人遺棄的土地。
攝政王多尼本人,也是一身窄袖的白色箭衣,站在哈喇堡的城頭,舉著望遠鏡四下張望,臉色越來越青。
讓他臉色發青的原因是哈喇堡周圍的旗人百姓(其實大多是關內來的漢人農夫)在幾天前,因為小隊的明軍騎兵出現,就成群結隊的往盛京逃跑了,連麥子都不收了......他們去了盛京就不吃飯了?這些人到底在怕什麼?
而且明軍騎兵為什麼要驅趕這裡的百姓?他們不是朝廷嗎?不是官軍嗎?這樣驅趕百姓,就不怕有禦史彈劾嗎?
哦,現在的禦史不管這個了。
多尼想起來了,現在的禦史隻抓貪官......可也不能眼睜睜看著明朝的官軍這樣折騰老百姓啊!
就在多尼為明軍的軍紀敗壞而痛心疾首的時候,一個白甲兵的頭目接到最新的情報,飛奔上城,大聲的向多尼報告:“王爺,留守梁房口關的牛錄報告,兩日前有約兩三百條大海船駛入了遼河河口,在距離梁房口關不足三十裡處施行了登陸作戰......至少有一萬名軍由遼河口上岸,我軍寡不敵眾,在給予明軍一定殺傷,斬殺一百數十人後主動後撤到了牛壓驛,以等候援兵!”
“胡扯!”多尼聽完這白甲兵的報告,忍不住就罵了起來,“還殺傷一百數十人......咱一個牛錄才兩百五十人,還能在明軍萬軍之中殺傷一百數十?該不是被殺傷吧?”
“王爺,大喜啊!”
多尼的話音剛落,就已經有人給他道喜了。多尼扭頭一看,發現是剛剛從大淩河堡跑來的圖海。
圖海和遏必隆一到大淩河堡就發現不對了......明軍根本沒追來!而且也沒向錦州包抄的跡象,那就說明他們很有可能往盛京去了!
這可鬨大了!
五萬明軍直撲盛京啊!萬一把盛京奪取了,那可就真的完蛋了......所以圖海和遏必隆也不敢在大淩河堡再呆了,立馬就帶兵往盛京而去,才到哈喇河就遇上了多尼率領的七萬大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