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7章 流寇要亡了(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4092 字 9個月前

,最快更新搶救大明朝最新章節!

大明洪興十九年九月,長江。

一支由四五十艘二百至四百噸載重槳帆江船組成船隊,正組成兩列縱隊,逆水而上,航行在往武漢府而去的長江水道之上。船隊當中,有一艘艦體最大,目測一下載重噸就過了400,還在側舷安放了總共24門6斤青銅炮的大型槳帆戰船特彆引入注目。

不過這條戰船引入注目的原因不是因為它的體型和武備,而是因為在這條戰船的高高翹起的艉樓上樹立的後桅杆上,掛著一麵獵獵飄揚的紅旗,紅旗上用黑線繡著七個大字——太祖高皇帝再世!

凡是對如今大明朝的軍事有點了解的人們,就知道這麵大旗象征著大明天子朱慈烺正在禦駕親征!

大明天子本人,居然就在這支並不算太龐大的船隊之中!

他現在就站在那麵“太祖高皇帝再世”旗下,扶著欄杆,看著長江水麵,看著長江北岸一望無際的田野。

江麵上還是挺熱鬨的,來來往往的船隻不少,其中往東去的船隻居多,大部分都滿載著糧食、木材、鐵料、瓷器,其中一些商船上的水手發現了那麵“太祖高皇帝再世”旗,知道是大明皇帝親征,所以都在甲板上衝著朱皇帝所在的戰船跪拜歡呼。

歡呼的聲音傳過江麵,到了朱皇帝耳邊的時候依然非常嘹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應該是來自兩湖的商船上的水手,朱慈烺聽到了一點親切的湘音,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從這些歡快的聲音當中,他就能感覺到,這幾年湖廣的經濟發展的非常不錯啊!

不僅農業連年豐產,礦業、林業、手工業也都發展的不錯。

特彆是武漢府東部的大冶鐵山得到了大規模的開發,包括皇家商會、沙船幫和一官黨這三大財團,都在大冶鐵山投下了巨資,不僅開發礦山,而且還在長江岸邊水路交通便利之地建立了鐵廠,都是高爐、炒爐、坩堝爐、鍛爐、水力鍛錘一應俱全的大型鐵工廠。光是這三大財團下麵的鐵廠,每年就能產出熟鐵數萬噸之多!

如果再算上開在浦口、上海、徐州、泉州、廣州(佛山)的鐵廠,現在大明的熟鐵產量差不多超過了10萬噸,妥妥的世界第一啊!

這10萬噸可不是嘎嘣脆的煤煉鐵,而是高質量的炭(木炭)煉鐵,而且還使用去石灰除渣(明朝的鐵匠就知道石灰除渣)和百鍛成鋼(用水力錘反複鍛打)的技術,可以生產出質量相當不錯熟鐵。如果再用蘇鋼法(生鐵淋口)進行表麵硬化,就能生產出質量過硬的鐵器了。

而高質量的鐵器,特彆是農具,對於社會生產的推動,無疑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不過對大明的社會生產,特彆是農業生產推動最大的,卻不是這些高質量的鐵質農具,而是一場曆時20餘年的“土地改革”。這場“土地改革”的性質當然是資本主義的!

因為改革的重心不是後世人們喜聞樂見的土地平分,而是明確所有製和土地的“合理流轉”。

前者主要是以廢除“土地進寄製”為目的的稅收改革和收回公田——現在大明直省地盤上沒有不納稅的私田(公田交租),彆說官員貴族的土地要交稅,就是皇家擁有的皇田,一樣也要交稅,就是用來供奉太祖孝陵的祭田,也必須依法納稅!當然,職田、功勳田、皇莊田、皇陵祭田這些都是可以退稅的。

先繳後退,繳稅在地方,退稅則由戶部負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