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三太子瞅著這個怎麼看都比較像李自成的“順治”,心裡也有點埋怨張希賢——順治能是這樣的嗎?還一口陝西話,還“額”、“額”、“額”的......說是李自成他們家的人還差不多!這樣的送到應天府去,真的沒問題嗎?
他瞥了一眼張希賢,忽然看見了一個氣質有點憂鬱,舉止又有點高貴的中年喇嘛——說真的,這個福特喇嘛都比張希賢找來的人更像順治!
不過朱三太子也不能讓這個福特喇嘛冒充順治啊!
這個福特喇嘛,還有他的兩個師兄三寶喇嘛和明珠喇嘛,對朱三太子而言,還是非常重要的!
他得通過這三個喇嘛去穩住準格爾王國,並且他們促成準格爾王國和代國的妥協。
現在準格爾王國加上依附準格爾的和碩特王國的“國人”數量已經超過了100萬......可以拉出來披堅執銳,上陣殺敵的壯丁,怎麼都不少於10萬。
而朱三太子帶來北庭、代國的軍戶,總共也就一萬出頭(戶)。另外,還有一些來自土默特汗國和察哈爾汗國的蒙古小部落,也被安置在了北庭和代國的草原上,也有萬餘戶。
也就是說,朱三太子最多能拉出兩萬餘人的兵馬。而且這兩萬餘人中,隻有一小部分是戰鬥力比較靠譜的職業兵,餘下的都是亦農亦兵或是亦牧亦兵。
靠這點力量,當然不可能打垮強大的準格爾王國。而且朱三太子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能把準格爾王國給折騰沒了。因為沒有了準格爾王國,靠他自己的兩萬人是不可能壓住西域的各部族和羅刹國的。
所以朱三太子的“準格爾政策”就是在獲得部分大玉茲、中玉茲地盤的同時,還要維持和準格爾的同盟。
這個任務看上去似乎很難完成,但是實際上也不是不可能......因為大玉茲、中玉茲草原上的利益對於已經“進了城”的準格爾人來說,其實是很有限的——能收稅、能剝削,誰還稀罕放羊?而且中亞南部也不是沒有可以放羊的草原。
當然了,在準格爾王國內部也不是沒有人想在中玉茲草原上放牧的......在僧格南下河中後,準格爾王國就出現了“南進派”和“北上派”了。
其中南進派主張將發展重點擺在中亞南部,在徹底平定費爾乾納盆地後,再移兵布哈拉,沿著阿姆河西征花剌子模綠洲。在消滅盤踞花剌子模綠洲的希瓦汗國的餘黨後,將和碩特王國轉封到花剌子模綠洲。最後遷都費爾乾納,同時轉封兩個萬戶鎮守撒馬爾罕和布哈拉。
這樣,中亞最富庶的土地,就完全在準格爾王國的控製之下了!
而北上派的觀點相反,認為應該把大、中、小玉茲都搶下來。應該以楚河府為統治中心,逐步西進、北上,修建新的據點,一步步將羅刹人從中玉茲和小玉茲趕走,甚至可以謀求恢複西伯利亞汗國的地盤。
根據這一派的意見,富饒的河中之地,可以交給天方教徒自治,隻要能收到稅供就可以了,不必管得太多。
僧格王、葛爾丹萬戶、楚琥爾烏巴什萬戶這些在南進行動中獲利豐厚的準格爾王公權貴,當然都屬於南下派了。由於他們都是準格爾王廷的當權派,所以南下其實也是準格爾的國策。
而以僧格的兄長車臣台吉萬戶、卓特巴巴圖爾萬戶為首的幾個“遊牧萬戶”,則都屬於北進派——南下的利益沒他們的份,卻被丟在中玉茲草原上和羅刹人、哈薩克人打個沒完,他們當然不支持南下了。所以這些年他們一直嚷嚷著要維護蒙古傳統,和僧格、葛爾丹、楚琥爾烏巴什這些人鬨彆扭。
這南下還是北進......當然得看利益在那邊了!
而朱三太子在隔壁冷眼旁觀了幾年,覺得準格爾王國內部也彆爭鬥了,中玉茲和大半個大玉茲的土地就給自己經營吧!
挺好的地盤,你們這幫蒙古人根本不會經營,就知道放牧,純屬浪費!
以後準格爾王國就向南,自己就負責向北......
不過準格爾王國的人也沒那麼好說話,乖乖的就把大半個大玉茲和中玉茲的地盤交給朱三太子。
所以朱三太子還得使勁兒折騰,得先折騰出一個驚天冤案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