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輕輕點頭:“說的也是......現在要緊的還是讓袁元素去遼東!隻要他去了,遼東將士就有主心骨了!到時候誰也不敢放棄遼西國土了!”
這兩人的話都隻說了一半——遼軍是軍閥,守土又是大義,如果再結合上掌握輿論的東林黨......是不是撤防寧錦,可就由不得朱由檢、王在晉了。
......
“陛下,自山海關至錦州大淩河堡約有四百裡,乍一聽很大,但實際上就是靠近海邊的一長條。因為附近的遼西大山並不在手,所以很難守禦。而且所開之田非常有限,根據遼軍上報,不過是五千頃田,年收十五萬石......遼軍兵額有十一萬數千,年費糧餉數百萬計,十五萬石管什麼用啊?而且遼西最大的問題還不是費餉,而是補給不易!遼西雖然在海邊上,但是良港很少,還得防著東虜鐵騎奔襲,所以隻有覺華島和山海關老龍頭這兩個轉運之港。運到覺華島的糧食,要用小船轉運到寧遠,再走陸路送去錦州和大淩河堡,非常不易啊!所以很難在錦州一帶存出大量的糧食,一旦錦州、大淩河堡被圍,就會有斷糧之危。
所以錦州一旦被困,就得發大兵去救......而自山海關東進要走三四百裡,又隻有一條狹長的通道,一旦東虜翻山潛行,援兵的後路也會被切斷!即便東虜不斷我援兵的後路,也可以繞道壩上草原去攻打薊州、宣府、大同......”
正在文華殿中侃侃而談的是老爺子楊鎬,他雖然不怎麼能打仗,但是軍事經驗還是很足的。孫承宗的遼西布局在他看來,完全是自布困局!
十一萬大軍(實數差不多六萬吧)擺了個四百裡的長蛇陣,補給困難,而且也無力繼續往前推進。更糟糕的是錦州、大淩河堡一線隨時會被東虜大兵包圍!
由於地形所限,錦州、大淩河堡的補給很難,所以儲糧不會很多,架不住長期圍困。
而要援救錦州、大淩河堡......以遼軍的實力肯定是送人頭。到時候就得從關內的薊州、宣府、大同,甚至從陝西調兵。
而薊州、宣府、大同這些年已經派了許多精銳去遼東支援,本身就有點空虛。如果再以大兵東援,隻怕要無力防守自己的防線了......而東虜一旦繞道壩上,從宣、大、薊三鎮破關,京畿都會淪為戰場。
到時候大明朝的日子可就真正難過了!
所以遼西的防禦必須調整,宣府、薊州、大同的防禦必須儘快加強!
“洪先生,你怎麼看?”朱由檢等楊犒說完,忽然點了洪承疇的名,“如果錦州被困,你怎麼解圍?”
“這個......”洪承疇端詳著一幅遼西布防圖,越看越頭疼——這個不行啊!除非明軍野戰強過東虜,要不然守不住啊!
可是明軍強過東虜了,還守遼西乾什麼?直接去打遼陽、沈陽不好嗎?
“陛下,”洪承疇連連搖頭,“臣沒有辦法,錦州、大淩河堡絕不可守......遼西防線最多隻能到寧遠。”
朱由檢點點頭,又看著楊鎬:“楊先生,能撤了錦州之兵嗎?”
楊鎬搖搖頭,道:“一年三四百萬的糧餉......怎麼能說撤就撤?鬨不好就是一場兵變軍亂啊!”
朱由檢又看了看陳奇瑜和盧象升。
陳奇瑜道:“還是等孫傳庭帶兵回來再說吧,如果有10000鐵騎,也許就能動一下遼西了!”
盧象升也道:“陛下,要動遼西就得有遼南配合......如果不能牽製住東虜,遼西是動不了的。”
朱由檢輕輕點頭,道:“朕打算恢複袁崇煥的遼東巡撫一職,讓袁崇煥和朕一起去動遼西,你們覺得如何?”,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