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意,滿意......”福王朱常洵哪裡還敢說半個不滿?他現在已經有點明白了,他這是遇上打劫的皇帝了!
現在的問題就是要錢還是要命......不,是要留點錢去活命,還是錢和命都不要!
“既然滿意,”朱由檢說,“那就上一道辭藩並請居南京的奏章吧!另外,再上一道請‘定子女’的奏疏!”
所謂的“定子女”,是嘉靖皇帝當年實行宗藩改革時,由禮部尚書霍韜提出的最有效的控製藩府宗室開支增長的辦法。根據這個辦法,藩王的旁支庶出後代,都要編入民籍,允許他們參與士農工商活動,從此自食其力。
但是嘉靖皇帝當時缺乏推行這項改革的魄力,也沒有火燒眉毛的緊迫感,所以就來了個“從容審處”,這一“從容”就從容到了崇禎年間。
而且隨著藩王宗室不斷繁衍,人口早就已經增長到了大明王朝根本無法負擔的程度!所以朝廷沒有辦法,就隻好讓禮部當惡人,用嘉靖朝製定的《宗藩條例》中的“請爵”、“封賜”條款去卡宗室的封賜。得不到封賜,當然就領不到相應的俸祿,但是又不能去自食其力。結果就出現了許多沒有錢拿,又不許去工作的宗室......其中甚至有人活活餓死!
“臣知道了,臣一請朝廷行‘定子女’之法!”福王朱常洵其實也沒幾個子女可以定......他總共就仨兒子,孫子一個也無。所以“定子女”對他沒有什麼損失。
朱由檢搖搖頭道:“你不必替旁人請定子女,這樣太得罪人了。你自請即可......你開個頭,以後各藩自然會跟進效仿的。”
“臣遵旨,臣立即上奏請定子女!”
朱由檢笑道:“皇叔,你果然是我大明的賢王......過完年就去南京享福吧,把你娘親鄭太貴妃也帶上,以後就在南京其樂融融了。其實這南京城啊,比洛陽可好多了,朕都想去啊!”
福王朱常洵大鬆了口氣,他本來以為這次就算不“薨”,也得給丟進鳳陽高牆圈禁,沒想到朱由檢這個狠人皇帝還是講一點親情的,還讓他去南京過好日子,而且連他的藩禁都取消了(其實隻是放鬆),允許他在南直隸到處溜達,這可比悶在洛陽城中強多了。
看著朱常洵腳步輕快的離開,朱由檢也鬆了口氣,對身邊的太監道:“代王他們可來了?”
“萬歲爺,代王和大同過來的八家郡王早就到了。”
朱由檢笑道:“那就宣他們上殿吧!”
代王朱鼎渭已經病得快死了,不過朱由檢還是不會因此放過他和另外八個代王一係的郡王......他們都得和福王一樣,“定子女、去南京”。朱由檢留著他們幾個的老命,留著福王父子四人,就是要讓他們帶頭,實行“定子女,去南京”之法。
“定子女”當然是為了遏製宗室人口增長過快的勢頭——以後大明宗王的嫡係還可以襲爵,旁係就去自己找飯吃吧......至少要嚴格限製各種將軍和中尉的人數,抬高封賜的門檻,達不到的都去當老百姓、
而“去南京”,則是為了減輕藩王對藩封所在地的破壞力......最好把他們統統集中到南京城,由南京六部和南京鎮守太監看著!
之所以把他們集中到南京而不是集中到北京,則是為了避免北京的人口進一步增長。
位於長江岸邊的南京是沒有糧食供應壓力的,多個十萬二十萬吃閒飯的宗室也沒啥大不了。而北京要多一二十萬吃閒飯的,那朱由檢就有的好頭疼了。一二十萬人口一年至少消費百萬石米糧,北京周圍供應不了,就得從南方千裡迢迢運過來,成本高昂,沿途還要損耗不少。
考慮到未來幾十年的北方乾冷氣候,朱由檢現在就得想辦法減少北京等北方大城市的人口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