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7章 快看,這是大明真正的實力!(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4081 字 9個月前

.,

大沽口炮台始建於大明崇禎三年秋,一開始是由河間府遵照朱由檢的聖旨開工建設的。到了崇禎五年,該工程又由工部接手,繼續施工,直到崇禎六年春天才全部完工,並且移交給大明禦海軍的炮台司。

這耗時將近三年才完工的炮台位於天津衛河(海河)入海口的南岸,北靠天津衛河,東麵的海上有一座狹長而平坦的沙洲,沙洲和大沽口炮台之間,則是進出天津衛河的唯一一條航道。這條航道非常之狹窄,最寬處僅有一裡,所以很容易被岸防火炮封鎖。

大沽口炮台,就屹立在航道的西側,炮台的占地並不算大,其東、北兩麵的長度都不足一裡,因為這兩麵都臨著航道水麵,所以也沒有修建成棱堡的模樣,隻是修了兩道擁有一定斜角的夯土包磚的外牆,高約兩三丈。在這兩道夯土包磚的外牆底部,還用石料進行加固,遠遠看上去就顯得非常堅固。

而大沽口炮台的另外兩側,則修成了棱堡的模樣,一共修了三堵帶一定斜角的夯土包磚的城牆,牆根處同樣壘了許多巨石。除了這三堵麵向西南的外牆,大沽口炮台還擁有四個朝向西南的棱型銃台。銃台和城牆外麵,還挖掘了彎彎曲曲的寬大壕溝。

雖然看不到架在炮台上的大炮是什麼模樣的,但是率領艦隊從大沽口炮台下通過的漢斯.普特斯曼,還是聞到了危險的氣味——這座炮台比他在馬六甲以東地區見到的任何一座炮台都要龐大,都要堅固!

考慮到大明帝國早就掌握了12磅長炮的鑄造技術,這座大沽口炮台上所架設的火炮,多半也是威力十足的12磅長炮!

再看看這座棱堡式海防要塞的大小,就可以想見所裝備火炮的數量了......想要從水麵出擊,攻占或是摧毀大沽口炮台應該是絕無可能的。

唯一將之攻占的辦法,恐怕就是在大沽口要塞附近的海灘登陸,然後攻擊它的側後,也就是從那四個棱型銃台的正麵發動強攻......如果參考尼德蘭戰場上的堡壘攻防戰的情況,恐怕需要數千乃至上萬裝備精良的戰士圍攻上幾個月,並且付出慘重的傷亡,才能將之攻破。

當然了,前提是這座大沽口要塞中的守軍是一支真正有戰鬥力的部隊!

據漢斯.普特斯曼所知,大明朝廷的官軍大部分都很弱,按照歐洲的標準連民兵都不如......如果大沽口要塞的守軍也這樣弱,也許可以很容易的將之占領。

“李,韓,”在布雷德孟號慢慢駛入天津衛河口,向著河道內北岸的大沽口北岸的大沽商港而去的時候,漢斯.普特斯曼又打聽了起來,“大沽口要塞是誰在防守?是大明皇帝的近衛軍嗎?”

“據我所知,殿前軍會派出一個團駐守大沽口要塞。”回答他的李國助,李旦的兒子,一個黑胖子,臉上總是掛著一絲狡詰的笑容,瞅著就是個奸商。

他現在也被大明朝廷收編,得了個禦海軍參將的官職,不過還沒有正式上任。他這次和鄭芝龍、漢斯.普特斯曼等人一起入京,就是為了麵聖、授官和謝恩。

雖然還沒有正式上任,但他畢竟是禦海軍的官,對於禦海軍第一要塞(大沽口要塞的正式番號)的情況,還是有所了解的。

現在禦海軍還沒有建立要塞守備隊,所以大沽口要塞的守備就由殿前軍負責。

鄭芝龍的門下韓布安笑道:“司令官,這個殿前軍是天子親自建立的九支新軍之一,可不是南方的那些官軍可比的。”

“是嗎?”漢斯.普特斯曼隱約聽見了有點刺耳,但是很有節奏感的號聲。他連忙舉起望遠鏡,向號聲響起的地方望去,就看見一處空曠的平地上,大隊的士兵真正操練。

漢斯.普特斯曼這個老家正在打30年戰爭的德意誌人,隻一眼就看出了那些中國士兵擺來出的,就是一個中國式的西班牙方陣——西班牙方陣其實是一種步兵戰術的總稱,並不是一個單一的陣型。隻要以長槍陣為城垣,以火槍、火炮為投射火力,用戟兵、劍兵或是彆的什麼肉搏兵種護衛四周,再以騎兵為輔,都能算西班牙方陣。

而出現在漢斯.普特斯曼跟前的這個明軍方陣,就有西班牙方陣的所有特點......長槍、火銃、火炮、騎兵和近戰肉搏兵俱全。而且還能在一種聽著很刺耳的軍號調度之下,前進、後退,或進行變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