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們的嫻熟程度,漢斯.普特斯曼就知道,這是一支經過嚴格訓練的陸軍,就算拉去德意誌戰場,也不算是弱兵了......看來關於中國官軍實力薄弱的說法,是以偏蓋全了。
就在這時,布雷德孟號已經緩緩的靠上了大沽商港的碼頭。
大沽商港並不是全新的港口,而是早就存在的老港,但現在又因為開埠通商和漕糧海運,煥發出了新的活力——原本的大沽港口是天津水師的駐地,也是負責遼鎮糧餉和軍資轉運的重要港口。
不過在遼鎮餉務由淮揚鹽業承包後,大沽商港就有些衰敗蕭條,直到崇禎五年,才因為淮安——東昌的漕運被廢棄,而迎來了大發展的機遇。老港兩邊,沿著天津衛河的北岸,隨處可見正在開工的工地,碼頭、集市、官道、府衙,庫房,各種各樣的基礎設施,全都在緊鑼密鼓的建設當中。
漢斯.普特斯曼在上海吳淞江的兩岸,也看到了同樣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麵!
一南一北,兩大商埠,已經在成型當中了。
很顯然,大明皇帝開埠通商的決心還是很大的......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帝國,真的已經決心走向海洋了!
這事兒對聯合東印度公司而言,既是危險,也存在極大的機遇——這樣一個體量堪比西歐的大帝國一旦擠進大洋,一定會改變大洋之上的力量對比!如果不能讓大明成為尼德蘭聯省共和國的可靠盟友,那就必須在他們沒有做大的時候給予堅決的打擊!
不過這事兒他一個德意誌雇傭兵說了不算,甚至巴達維亞的總督都說了不算,得讓尼德蘭本土的17人委員會甚至奧蘭治親王威廉二世本人來決定了。
......
大同府,皇城,承運殿。
“萬歲爺,順天巡撫和殿前軍總鎮奏報,鄭芝龍、李國助和尼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海軍提督漢斯.普特斯曼已經到了大沽口商港。和他們同來的,還有20條船,其中3條是尼德蘭的船,剩下的都是鄭芝龍和李國助的船。”
司禮監秉筆李承運將兩本奏章合在一塊兒遞給了正在批閱奏章的朱由檢。
“一次來了二十條船?”朱由檢哼笑了一聲,“一定帶了不少貨物吧?”
“這就不知道了,”李承運笑著,“要不奴婢替您擬個旨去問問市舶司。”
他所說的市舶司是天津市舶司,天津市舶司和其他三個市舶司一樣,都直通內承運庫。
所得的商稅不入太倉,而是在扣除禦海軍的花費後,再入內承運庫。
不過上海、福州、香山三司目前收入有限,扣除了禦海軍的三個水師(東洋水師、福建水師、廣東水師)後,幾乎沒有富裕,隻剩下天津市舶司的收入可以解庫。
所以這個天津市舶司就在徐寡婦和白家皇商的直接管理之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