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明遠樓比較近的舉子,已經伸著脖子開始看題了,有些人還大聲念了出來。
“試論《孔子遺篇》第一篇《子論》三十八條之中的任何一條,字數不得超過2000......”
《孔子遺篇》總共有一十五篇,三四百條。其中第一篇名曰《子論》,是整個《孔子遺篇》的精華所在,所設二十八條,都是格物致知的重要哲學工具。比如論理性、論自然(科學)、論經驗、論實證、論思辨等等。其中任何一條都可以拿出來寫一本哲學著作流傳後世。
參加今次科舉考試的一些“候補大儒”都已經開始在《子論》的提點下纂寫他們的著作了。現在看到這個考題,當然是大喜過望啊!
他們都已經研究了一兩年《子論》,全部通透是不敢說的,但是拿出其中的一條展開進行深入分析,寫出個有理有據好文章還是小菜一碟......今科必中啊!
當然了,“候補大儒”隻是極少數,大部分舉子都隻是看過《孔子遺篇》,根本沒仔細研究過——科舉考試的題目都在四書五經上,誰會去研究《孔子遺篇》啊?有這功夫,還不如把八股文章寫好點呢!
所以反對的聲音馬上就起來了。
“科舉從來就不考《孔子遺篇》的,我等都沒用在《孔子遺篇》上用過功,怎麼考啊?”
“《孔子遺篇》才現世幾年?天底下都沒幾人熟讀,怎麼能拿來考科舉?”
“沒錯,《孔子遺篇》裡麵的每一條都異常深奧,我等舉子哪有試論的道行?”
“是啊,科舉考什麼是祖宗定的!太祖高皇帝在洪武三年想詔定科舉法,就規定應試文仿宋朝的經義,也就是咱們大明的八股文......”
考八股文是朱元璋定下的,而還規定八股文章的取題必從四書五經中摘一段原文。
之所以這樣定,是因為比較容易評定文章優劣——朱元璋對待科舉、吏治這些事情是很認真的,也是真心想要用公平、公正的辦法選出幾個好官的。
不過朱由檢對科舉的態度完全不一樣,他想通過這次科舉選出的不是好官,而是學者......是可以支撐起一所近代大學的學者。
這會兒他就坐在明遠樓的二層樓上,身邊站著的是他欽定的兩位主考,次輔溫體仁和衍聖公孔貞遠。
聽見外麵的喧嘩聲,朱由檢就笑著對二人說:“儒者生於今世,大幸也!外麵的舉子卻不知道,真悲哀也!”
說完,他就站了起來,大步就往明遠樓的二層陽台走去。
“聖上駕臨,天下舉子恭迎!”
明遠樓外的宣旨官大呼了起來。
一聽到萬歲爺駕到,沒有人再敢瞎嚷嚷了,全都躬身揖拜。
朱由檢已經在陽台上站定,看著下麵黑壓壓一片的讀書人,開始訓話了:“諸位孝廉聽了,《孔子遺篇》在本朝現世,乃是儒門2000年未有之盛世,凡孔子之徒,焉能不熟讀此遺篇乎?爾等孝廉,都是一州一府之才俊,熟讀遺篇安能沒有一點心得?朕就是想看看你們的心得,才從中取出50名有成為大儒可能的才子,選為翰林,隨朕左右,一起研究遺篇,好為後世學子多留下一點東西。爾等儘可以自由發揮,想怎麼寫都行......寫不好也不用擔心,八股文章還是要做的,等你們寫完了試論子論,再寫八股文章。你們也不必擔心被候補大儒們搶了多少名額,今科會多取50人。”,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