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上映的第四天, 也就是周一,《偶像之死》的票房超過了《機戰風暴》,雖然隻超過了一點, 但從某種程度上說,《偶像之死》已經步入了顧熠主演電影的正常走向。
“顧老師是要在每個暑期檔都留下姓名嗎?”
“顧老師真的太強了, 票房市場的戰鬥機!”
“文藝片,劇情片,科幻片, 冷門題材,熱門題材……還有顧老師扛不住的票房嗎?”
在《偶像之死》票房突破10億之後,它已經在今年的年度票行榜前十留下姓名, 薑遊也一躍從不知名導演飛升為票房破10億的導演之一。
雖然一年之中票房超10億的電影有數部, 更有《星際覺醒》這種王炸級彆的, 然而, 對絕大多數導演而言, 10億依然是他們職業生涯的一個門檻。
有人說, 顧熠帶飛了《偶像之死》整個劇組, 雖然這種說法有些傲慢,但絕大多數人卻是認可的。
當初王軒恒之所以搶了李煦的機會, 就是看中了顧熠的票房號召力。
王軒恒的粉絲也說不出“幸虧沒演”這種話了, 彆的不說,李煦的漲粉速度著實叫他們羨慕。
和王軒恒比起來,李煦隻是十八線裡的十八線, 《偶像之死》上映之後, 李煦一躍成為當下最受矚目的小生之一——論長相,他並不遜色於王軒恒,論演技, 他在《偶像之死》裡的發揮完全可以吊打王軒恒。
年齡相近的演員不可避免會成為競爭對手。
李煦並非演偶像劇出身,可《偶像之死》偏偏是一部以偶像為背景的電影,李煦能駕馭好章子維這個角色,說明他完全可以演偶像劇男主。
加上王軒恒實在太愛耍大牌,不少劇組寧願找名氣比他低些的演員都不想找他,他角色被李煦換了之後,演藝生涯也遭受了不少挫折,等《偶像之死》一上映,可替代他的演員越來越多。
……
上映第二周,《偶像之死》的口碑依然在擴散。
越來越多影迷安利顧熠在電影中的動圖——論故事本身,論畫麵,《偶像之死》或許比不過《星際覺醒》和《山花》,但論顏值,它絕對是顧熠演員生涯中的最高峰。
“事實證明,我果然是顧老師的顏粉,《山花》我隻看了一遍,但是《偶像之死》現在已經是第三遍了。”
“喬澳會墮落都是經紀公司的錯,這張臉你都不捧,還想怎樣?”
“顧老師就該多接這種角色!臉在江山在!!!”
“喬澳已經超越沈遙,成為我心中的電影顏值top1。”
《偶像之死》投資方多,宣傳自然也不少,但電影的宣傳走的還是傳統路線,還不如粉絲的自發安利有用。
安利方式之一,拉郎。
喬澳×沈遙,喬澳×丁暉,還有喬澳×徐川,喬澳×章子維……主要是顧熠這張臉太有說服力,和誰配對都行。
安利方式之二,美顏暴擊。
不管是一開始為了夢想拚搏的喬澳,還是後來逐漸走向深淵的喬澳,外表都足夠出眾,粉絲們甚至覺得,墮落之後的喬澳更有魅力,他的冷漠傲慢在電影裡令人厭惡,可被製作成動圖後,視覺上的衝擊力難以言喻。
安利方式之三,炫演技。
顧熠的演技不必多說,看過的都知道,電影的成功並不仰賴某一位的演技,但在全員演技都在線的時候,電影自身的可看性自然也無限增加。
《偶像之死》片方對一周7億的票房成績很滿意,對10億+的預期也足夠滿意,但在粉絲們看來,電影的票房可以更多一些。
因而,哪怕到了第二周,《偶像之死》排片有所下降,票房卻依舊很穩定。
雖然沒有第一周日均過1億的水準,卻達到了8000萬上下。
電影上映的第二周,《機戰風暴》和《偶像之死》的排片都降到了20%以下,為本周上映的新片讓路。
《機戰風暴》的跌幅要超過《偶像之死》——自單日票房低於《偶像之死》後,《機戰風暴》的排片就落在《偶像之死》之後了。
當然,目前《機戰風暴》的票房依然高於《偶像之死》,除了好萊塢大片自身的競爭力外,也因為《機戰風暴》票價比《偶像之死》要高許多。
這一周,懸疑片《偽裝》和槍戰片《空城危機》最受矚目,兩部電影的排片都在20%以上,但首日票房出爐後,位居票房排行榜第二的卻並非《偽裝》,而是《偶像之死》。
這一天,《偶像之死》票房8800萬,《偽裝》以7600萬的票房成績位居第二。
不過作為懸疑題材,《偽裝》這樣的成績被業內認為是“有突破”。
“……同樣的排片數,《偽裝》7600萬是有突破,《偶像之死》1億+被認為撲街,是我瘋了還是這個世界瘋了?”
“啊這……”
“也許對顧老師來說,票房不超過10億都是慘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