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 188 票房 名作之壁《偶像之死》……(2 / 2)

“好慘,真的慘。”

《偽裝》上映首日就沒打得過上映滿一周的《偶像之死》,第二天院線排片調整,給《偶像之死》增加了一部分排片,《偽裝》更是隻能守住第三的位置。

若非《偶像之死》本周票房一直穩在8000萬上下,《空城危機》票房榜首的位置也未必能維持。

事實上,《空城危機》上映的第五天,儘管電影排片超了《偶像之死》,卻依然被《偶像之死》奪走了單日票房冠軍。

這個數據一出,電影圈都是一片震撼。

《偶像之死》雖然承擔著為暑期檔開疆拓土的職責,可論題材,論陣容,它並不屬於業內看好的能夠票房大爆的題材。

首日1個億和大爆本身也好無關聯。

《偶像之死》剛上映的時候,甚至有業內人士認為,電影的總票房必然在10億以內。

但事實上,上映兩周,《偶像之死》票房突破了13億。

——超過了《山花》,在顧熠參演的五部電影中排名第四。

但問題在於,《偶像之死》的下跌趨勢並不明顯。

上周日均1億+,本周日均8000萬+,下一周跌得不太狠的話,會不會……破20億?

10億是一個門檻,20億又是另一個門檻。

“我在思考一件事情——顧熠的下一部電影是聶樹生的《亡國之君》吧?聶導的票房一向不錯,按這個速度,顧熠參演電影票房什麼時候能有200億?”

“……現在已經有150億了,我猜最快兩部就能破200億。”

“不至於吧?”

“為什麼不至於,《星際覺醒》第二部在籌備了。”

《山花》和《偶像之死》的票房或多或少都超出了業內人士的意料,可仔細一想,顧熠至今的演員生涯一直在突破自我,也一直在製造震撼。

上映第三周,《偶像之死》的日平均票房還是破了5000萬,這讓它成為了暑期檔電影的名作之壁。

意思是,上映首周票房能超過《偶像之死》的電影,最終票房都不會太壞。

就以上周為例,《空城危機》票房超了《偶像之死》,電影在向10億的總票房發起衝擊,《偽裝》則被斬落馬下,票房隻能勉強回本。

第三周同樣也是如此,邏輯很簡單——《偶像之死》單周拿下3.5億的票房,而超過它的影片,隻要投資總額在1億以下,回本毫無問題。

雖然近幾年電影的總投資通貨膨脹厲害,但1億並不是一個很低的數目。

放眼今年暑期檔,《偶像之死》可謂是很強勢的一部電影,如果說《星際覺醒》是硬碰硬型的,《偶像之死》則是潤物細無聲型,在不知不覺中就拿下了足夠高的票房。

李煦和趙暘都給顧熠發消息,說自己手頭的本子多到忙不過來。

拍《偶像之死》之前,趙暘的經紀公司有意讓他走流量路線,可現在,經紀公司的理念多少發生了變化——流量路線固然可以獲得足夠多的收益,但流量演員的職業生涯偏短,拍著拍著可能就沒有了聲音。

而經過《偶像之死》,趙暘開辟了自己在電影圈的新路線。

當初公司是奔著蹭票房才把他送來《偶像之死》劇組的,但蹭著蹭著,他自己真把握了一點拍戲的竅門。

有人認為流量路線和電影演員路線可以兼得,但這很難,演員自身必須做出抉擇,顧熠雖然屬於有流量的電影演員,但他的流量並非來源於偶像劇,他沒有必須要做的選擇。

李煦也差不多。

他長得很不錯,又是科班出身,公司簽了他,又覺得不給他走流量路線有點浪費。

“不如先練練演技,找合適的劇本演,不管是偶像劇還是電影,合適了就接,到時候你自然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李煦歎了口氣,“顧老師沒理解我的煩惱。”

“因為他自己沒有那種煩惱。”趙暘也跟著歎了口氣。

說他們被顧熠帶飛也沒錯。

兩人之所以歎氣,是因為他們意識到,雖然他們的前途要比曾經更光芒燦爛,但他們幾乎不可能達到顧熠這樣的高度。

《偶像之死》上映前,他們對此還沒有這麼清晰的認知,但現在卻有了。

“好羨慕。”

被兩人羨慕著的顧熠,此刻正抓緊時間修改ppt——為了維持自己在學弟學妹們麵前的美好形象。

當然,也不能丟了導師的麵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