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王昭君:謝謝你們的喜歡 季馳光:我們……(1 / 2)

王昭君抱著她的琵琶, 愣愣的坐在原地。

同一時間,漢庭已經吵翻了天。

漢元帝早已去世,這個時候坐在皇位上的,是他的嫡子劉驁。

從收到王昭君的信件起, 一大早, 劉驁的臉色很難看,他手裡拿著王昭君送來的信件, 指揮著內侍把信念了一遍, 然後輕輕咳了一聲:“寧胡閼氏的事情,你們怎麼看?”

大臣們麵麵相覷。

怎麼看?

沒看法唄?

公主都嫁出去三年了, 孩子都生了,還想回來?

想什麼好事呢?

王昭君的悲苦,落在政客們的眼中可不算什麼。

嫁都嫁過去了, 與其讓王昭君回來,再封一個女子做公主, 陪嫁上大批嫁妝, 還不如把王昭君留在匈奴重複使用來得省錢省事呢。

再者,王昭君出身普通,她要是就這麼留在匈奴也就算了,回來,那頭上要敬的皇室成員就又多出一個, 還得出錢給她修府邸……林林總總加起來,那可真是一點也不劃算。

而且她還有個兒子, 那個叫伊屠智伢師的男孩, 傳聞一出生就封了右日逐王,要是留在匈奴,對大漢的益處更多。

於是就有人站出來:“昭君公主為國憂民, 當年主動為先帝分憂,自請和親,想必如今也是願意為陛下分憂的。”

雖然是個人都知道這所謂的自請水分有多大,但是並不妨礙他們瞎編。

“昭君公主既然出塞,對匈奴的規矩想來也是知道的,這封書信,應該隻是麵上過不去,想叫陛下出麵,名正言順些罷。”

一群人心知肚明,但是還是要給這件事情披上一件華麗的外衣。

又有幾人附和。

都是一個意思——公主一定是臉皮薄不好意思,她那樣大義凜然的女子,怎麼可能會主動要回來呢?

總之,想回來?沒門!

劉驁點點頭,他也是這麼想的。

那王昭君既然都嫁過去了,就安安分分呆在那裡不好嗎?

兩國交涉可要費不少事情的。

“既然如此,”劉驁一錘定音,“起草敕令文書,儘早送去關外,命她務要從胡俗。國家大事,豈可兒戲?真是胡鬨。”

劉驁和大臣們討論完王昭君的事情,很快又轉向了彆的話題。

君臣們討論了半天,總算把各類事情都理順了。

劉驁下朝回到後宮,先去見了自己的母親王政君。

“母親。”

“皇帝來了?”王政君見到獨子,臉上一下子就笑開了花,一迭聲吩咐宮人們送金漿酒上來,“來,喝兩口,你上朝也累著了,趕緊喝點甜酒鬆快鬆快。”

劉驁淺淺喝了一口就放下了,不太喜歡喝這個,總覺得太甜:“母親,今日朝堂上出了件事情。”

王政君稀奇道:“哦?和後宮有關嗎?”

劉驁鮮少和她說朝堂上的事情,除非是涉及後宮的。

劉驁問道:“母親可還記得那位封為公主的掖庭宮女王昭君?”

王政君還真有印象:“自然是有的,那可真是個美人……怎麼突然提到她了?”

“匈奴的呼韓邪單於沒了,國書遞到長安的時候,還有昭君公主的一封信。”

劉驁隨意道。

“她想回來,可是公主歸漢的事情哪裡是這麼簡單的?兒子就給駁了……母親和她沒有什麼交情吧?”

王政君搖頭,那昭君公主此前就隻是個小宮女,雖然生得好顏色,卻也籍籍無名。她統管後宮,哪裡會把目光放到王昭君這種小人物身上?也就是後來王昭君被封公主,她們兩人有了些交集。

叫她說,那確實是個再好不過的女郎,寵辱不驚,隨遇而安,是和親的好人選。

要是就這麼留在草原上……

王政君本想開口,但看見兒子那疲憊厭倦的神色,又收回了到嘴邊的話語。

罷了,左右也沒什麼交情,就不討兒子的嫌吧。

皇帝在朝堂上和大臣應該是商量好了的,她非要湊上去說情,不僅皇帝朝令夕改不合適,還容易惹一身腥。

說到底,也就是王昭君的身份地位不高,要不然換了個貴族之家的女兒,隻怕不等她家中長輩開口,劉驁就會直接應允。

於是王政君笑著應了,轉而又催人去拿點心:“……皇帝都這麼大人了,上朝這麼疲累的事情,怎麼也不知道先吃點東西墊墊肚子?”

劉驁不耐煩的應了兩聲,轉身就要走。

這個時候,天幕又出現了。

劉驁厭煩的皺眉,才出了宮殿門,轉身又往回走。

王昭君驚訝:“怎麼了?”

劉驁臉色不好:“那主播又來了……兒臣可不想出門就看到她那張臉。”

他對季馳光意見很大:“先前她講說呂後之事,引得民間議論紛紛兒臣也不說什麼了,偏偏又說什麼西漢……周王朝分東周與西周,我大漢將來也要分論,一聽就是亡國之言……自從她說了以後,朝堂上有不少老臣對兒臣的意見很大,民間也頗多議論。”

劉驁今年已經及冠,雖然喜好經書文學,行事謹慎,但是他如今登基不過三年,王家的外戚就已經有了獨攬大權之勢,外戚獨大,皇帝旁觀,如此實在不是長久之態。

再加上天幕又提到了西漢與東漢,又引得幾位本就憂心的老臣更加憂愁——皇帝到底行不行啊?大漢的基業可彆斷在他這一代了。

這些事情加起來,劉驁對天幕的存在如鯁在喉,避之不及。

“也不知道這後世的女子今天要講什麼,”他隨手拿起桌上的金漿一飲而儘,入口的時候才想起這甜膩的飲品一向不合他的口味,臉色不禁扭曲了一瞬,心裡更不痛快,“哼,不過是些女子之見,也好意思拿出來說道。”

他這話叫母親王政君聽得極不痛快。

但又不想在兒子氣頭上火上澆油,隻好沉默。

沒想到,天幕一開口,說的就是他們今天討論的事情。

“……年齡差距大也就算了,偏偏這年齡差距大帶來的最直接的痛苦後果是王昭君青年喪夫。”

“年少守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隨之而來可能會引發的一係列後果。”

“西域的遊牧民族大多保留著收繼婚的製度,也就是父死子繼,複株累繼承的除了父親的王位,還有他的財產,其中也包括了他的女人。”

“也就是說,王昭君在呼韓邪單於死後,必須要按照匈奴的習俗嫁給她的繼子,也就是呼韓邪的繼承人複株累。”

【秀兒今天也很秀:可是,可是昭君是漢人不是匈奴人啊,昭君能接受這種製度嗎?】

【瓏夏:再婚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迫再婚,那個人還是自己兒子同父異母的親哥哥。】

“匈奴收繼婚的製度,王昭君當然不能接受。”

季馳光正色道。

“漢朝的大環境之下,女性並不排斥改嫁,但是也要看看那個人是誰。”

“或許複株累單於也是一位人才出眾的單於,但是,他們的身份注定讓王昭君無法接受。”

“於是,王昭君給漢朝寄了一封信,她想回家。”

“離開故土三年,她想回去。”

王昭君掀開營帳的簾子,走到帳篷外麵。

她眼神熱切的看著天幕。

新皇,新皇會答應嗎?

她想回去,她是真的很想很想回去。

……

季馳光沒有立刻往下說,而是猶豫了片刻,她是整場直播裡唯一知道王昭君是真的能看到天幕的人,她不想擊碎她的希望,但是她必須說,因為隻有這樣,漢成帝和他的臣子們才能知道,把王昭君扔在關外,將會讓他們被後世唾罵。

讓所有人知道王昭君在後世人心中的形象地位有多高,在民間輿論的發酵影響之下,他們才能夠真正重視她的存在,才能尊重她的選擇。

不論王昭君最後選擇留在匈奴不成婚,還是回歸漢家,季馳光都希望她能有自己選擇的權力。

自己去選擇自己想要走的路。

所以,她最後還是開口了:“當初送昭君出塞的漢元帝已經去世,這個時候,大漢的主事人是漢成帝劉驁。”

“原來是驁兒,”劉驁的親祖父漢宣帝劉病已才聽了人名,就立刻放下了心,非常自信的對左右笑道,“驁兒那孩子,一定沒問題,莫說如今是我大漢更強,即使是漢國處在弱勢,朕也相信,驁兒一定會迎回這位姑娘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