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祁鈺處理自己不聽話的叔叔的時候,老朱家也圍觀了縮在角落裡的朱祁鎮。
朱元璋咂舌:“你小子可真是夠狠的,難怪主播把你和朱允炆一塊兒送過來——在折騰自家人身上,你們倆是有一手的。”
一個把自己的叔叔削爵囚禁,一個把自己的弟弟弄死挖墳。
不過,雖然朱元璋說話的時候語氣尚算輕鬆,但他的眼中卻充斥著凝重的神色。
未來究竟發生了什麼?
兩個皇帝接連上位的背後……又和瓦剌有什麼關係?
這一切似乎都指向一個不祥的方向。
……
季馳光:“朱祁鎮試圖抹去弟弟存在過的所有痕跡,仿佛隻要這樣做了,他就不是那個曾經險些把整個王朝拖下水的君王。”
【雨翊淩瀾:放心吧,我們會永遠幫他記著的,誰會忘記朱叫門呢?】
叫門?
朱瞻基抓緊了手中的湯婆子,目光緊緊的盯著天幕。
這個詞已經出現很多次了,可它究竟代表著什麼意思呢?
季馳光卻沒有繼續講下去,而是話鋒一轉:“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正統帝朱祁鎮的人生。”
“朱祁鎮是朱瞻基的長子,”季馳光轉了個身,繞著這座巨大的陵墓,開始慢慢的散步,“他的母親,就是我們大家都不太喜歡的孫氏。”
“朱瞻基去世的時候還不到四十歲,所以,朱祁鎮的年紀自然也不會大,他那年還不到十歲。”
朱元璋隻覺得牙疼:“一個還沒有足歲的君王……黃口小兒怎麼治國?”
季馳光:“雖然張太後的一時失誤,導致孫氏進了明宣宗的後宮,但是,不可否認,這是一位睿智的女性。”
“麵對大臣們讓她出麵攝政的請求,張太後拒絕了,小皇帝仍然是名義上的最高領導者。”
“當然,為了避免大權旁落,出現某個權力過大的臣子,張太後仍然是實際上的最高權力擁有者。”
“如果這位女性能夠長長久久的活下去,她或許會成為明朝的劉娥,要真是這樣,那一場災難或許就不會發生。”
“但是,曆史沒有如果,”
朱祁鈺自嘲的笑了笑:“祖母一向很果決。”
他努力回憶著記憶中祖母的影像,嘴邊慢慢流露出笑意:“她如果還活著,朱祁鎮根本沒機會胡鬨成那個樣子,或者就算阻止不了土木堡那場災難,她也根本不會讓太上皇這個稱呼出現,隻會讓皇室多出一位病逝的先帝。”
在果斷方麵,他還是比不過祖母。
季馳光:“太皇太後在正統八年駕崩,而她和明宣宗留下來的能臣,也在漫長的時光消耗中所剩無幾。”
“偏偏這個時候,奸臣開始冒頭。”
“明英宗時期的奸臣,最讓大家恨得牙癢癢的,大概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王先生了吧?”
王先生?
朱元
璋踹了朱祁鎮這一腳:“這說的是誰?”
朱祁鎮悶悶道:“……大概是我身邊的王振。”
朱元璋皺眉問道:“是哪家的子弟?”
他還以為隻是普通文官家的人,
被指派進皇宮給朱祁鎮做老師,
要不然怎麼能讓皇帝喊他一聲先生?
朱祁鎮搖了搖頭,支支吾吾的不肯說實話,直到又被不耐煩的朱元璋踹了一腳,才開口道:“不是哪個文官家的……是我身邊的宦官。”
宦官?!
朱元璋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連聲音都克製不住放大:“你管一個宦官叫先生?”
而且聽主播的意思,這個什麼王振似乎還不是什麼好東西。
朱祁鎮聽出祖宗嘴裡對他的王先生的不以為然,連忙幫著解釋:“高祖父,先生待我極好,而且他通曉經書,曾經還中過舉人,父親也喜歡他,讓他給我做東宮局郎。”
所以,彆瞧不起他的王先生啊。
朱元璋:“……”
他強忍著把眼前的傻子打一頓的衝動,一字一句的問:“你是傻嗎?沒看出他其實所圖頗大嗎?”
朱祁鎮:“?”
有什麼所圖?
他的先生難道不一直都是一位忠心耿耿的大忠臣嗎?
朱元璋看著對方這張迷茫的臉,深刻懷疑老四家這個孫子跟曾孫子都是傻子吧——他們也不想想,一個正經的舉人,為什麼好端端的要進宮當宦官?不是腦子有病,就是所圖頗大。
不是朱元璋看不起宦官,實在是如今的風氣就是如此。
宦官自古以來就難入人的眼,天生就矮人一頭,自古以來,能夠有一個好名聲的宦官,少之又少。
即使出了鄭和那樣的人才,到朱祁鎮在位的時候,對宦官的歧視應該也不會好轉多少。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還堅持要進宮當宦官的王振,就實在可疑了。
朱祁鎮:“?”
看著眼前這個還是滿頭問號的傻子,朱元璋的暴脾氣都快克製不住了,他咬牙:“你沒給那個王振很大權力吧?”
朱祁鎮心虛的低下頭:“……大概?”
朱元璋:“……”
行吧,應該是給了。
朱祁鎮這個家夥是真的蠢啊!
……
季馳光:“太皇太後去世的時候,朱祁鎮已經是個十六歲的少年了,這個時候的少年朱祁鎮一腔熱血,雄心壯誌的想要乾出一番大事業。”
“在對北地民族的態度上,朱祁鎮不同於父親和祖父的消極防守姿態,在他在位期間,正統九年之前曾經有過三次北伐,基本都以勝利告終。”
“韃靼和兀良哈的勢力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再無力反抗大明王朝。”
【隰有荷華:本來覺得朱祁鎮居然有軍功還震驚了一秒,一看時間——太皇太後在正統八年去世,換句話說,這些功勞四舍五入,跟朱祁鎮本人其實沒有一毛錢關係。】
【祖
宗庇佑的福澤:這不正好嗎?要是真跟朱祁鎮扯上關係了,
那還能贏嗎?不過……為什麼隻解決了兩個?還有一個最麻煩的瓦剌呢?】
【瀟湘水斷:……完了!救命,
為什麼不能順便把瓦剌一塊兒收拾了?留下這麼一個隱患,看起來不是什麼大麻煩,但是架不住朱祁鎮這狗東西會發瘋啊!】
朱瞻基正高興呢,他兒子在位期間對外作戰情況看樣子還挺順利的,就看到了天幕上這一長串文字。
朱瞻基皺了皺眉頭,雖然沒說什麼,但是心底難免有些不高興。
哪有這樣說喪氣話的?
這頭才收拾了韃靼和兀良哈,蒙元三個部落僅剩下瓦剌,雖說是棘手了點,但不是什麼大麻煩,想必很快就能解決。
這還沒開打呢,怎麼就知道他們一定會輸?
朱瞻基本人倒是對他的兒子很有信心,但是這份信心很快就被主播一句話打沉了。
季馳光:“是的,就像大家說的那樣,如果正統一朝的武將,知道後麵朱祁鎮會整出這麼多幺蛾子,那他們就算是拚了命,也會把瓦剌打到滅族。”
“而瓦剌之所以會和大明鬨翻,導火索在於——朝貢。”
“當時的大明,麵對外來的朝貢者都是奉行厚賞的態度。換句話說,不管大明從那些人身上得到了多少,他們都會重重的加以賞賜,以彰顯天|朝上國的氣度。”
“瓦剌的太師也先,就抓住了這個漏洞,大肆從中漁利,考慮到大明是按照人頭來派賞,也先甚至有一次一口氣報了三千使者的名頭。”
三千個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