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第114章(2 / 2)

趙柯忍不住後退半步: ".…"</p>

挨過趙柯揍的趙永軍舉起雪球,起義一樣大喊: "抓人啊——有仇報仇,有怨報怨——"趙柯想跑已經來不及,幾個小子包抄圍堵,迫使趙柯進入戰場。趙主任終日打雁,反教雁啄了眼。蘇荷看著她片刻間就成了雪人,得意的笑。</p>

然後下一刻,趙柯一個雪球穿越距離,砸到她的人中,一小部分還進了嘴裡。</p>

"噗噗噗——"</p>

蘇荷生氣, "趙柯!!!"</p>

隨即抓起一把雪,衝動地衝進去,片刻就被砸得暈頭轉向。</p>

蘇荷不服氣,一片白茫茫中找不到趙柯的人影,就團雪球砸向趙瑞“發泄”。趙瑞衣襟上掛著一片雪,呆住。蘇荷目光一轉,對上曲茜茜。</p>

兩個人都遲疑了下。</p>

隨後,曲茜茜眨眨眼,蹲下抓起一把雪,糊在趙瑞臉上。</p>

趙瑞更傻。</p>

而蘇荷再沒有猶豫,左右手一起扔趙瑞。</p>

蘇教授看著女兒終於恢複活潑的模樣,怔然之後,樂嗬嗬地舉起相機,拍了不少照片。有趙柯加入,戰局再次擴大,不過幾分鐘,就開始無差彆攻擊,敵我不分。</p>

圍觀的人漸漸遭殃。</p>

趙新山被雪球砸滅了煙,穩重全失。</p>

趙四爺拄著拐杖連連後退躲雪,沒有目標又全是目標地罵“沒大沒小”。</p>

春妮兒被趙芸芸拉進去成為友軍,連包小雨和宋瑞這樣內向的孩子,也都拿起“武器”..天上的雪花飄,地上的雪球飛。</p>

前線戰事激烈,大後方逐漸失守,參戰人員覆蓋六七歲到三十來歲的年齡段,百人混戰徹底打響..</p>

/></p>

蘇教授和蘇荷如期離開,村裡不少人送行。</p>

上牛車之前,蘇教授跟趙新山道: “你們村去省城買拖拉機的時候,報紙應該出了,一定要去大學找我。"</p>

趙新山應承。</p>

蘇教授又轉向趙柯,道了一句謝。為什麼道謝,他沒說,趙柯也沒問。</p>

1975年3月18日,《黑省日報》刊登一篇名為《防患於未然,大澇之下的“幸運兒”》的文章。</p>

文章隻占了四分之一篇幅,講述了雙山公社趙村兒大隊在暴雨之前,挖鑿排水渠,有效防澇,保住半數莊稼的艱難過程,以及如何在災後迅速補救莊稼,補種白菜,減少澇災損失。</p>

配圖選的是趙村兒大隊的殺豬宴。</p>

新聞的要素之一,是具有時效性。</p>

半年過去,人們對夏天那場二十年難遇、跨時一個月的大暴雨的關注度早已散去,尤其關於種白菜,半年前報紙早就大書特書,甚至措辭比這篇文章漂亮許多。</p>

所以這篇報道一開始並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隻是小範圍的討論。</p>

直到兩周後,《黑省日報》再次刊登一篇名為《把熱血灑在農村的土地上》的文章,三周後,影響力覆蓋全國的《群眾日報》又刊登一篇《信仰不滅,初心不改,知青力量譜寫時代之美》的文章。</p>

配圖都是蘇教授拍攝的趙柯和十一個知青的照片。</p>

幾天後,《青年日報》轉載,評論“人力戰勝天災”。《紅星報》發布文章:《不負韶華,青春在農村閃耀》。</p>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首都日報》、《廣播電視報》、《滇南日報》等數個報紙紛紛報道。關於趙村兒大隊在澇災中“幸存”的故事,徹底發酵。</p>

年輕的返鄉知青毅然決然地留在家鄉擔任婦女主任,帶領一眾下鄉知青和農民,在一個偏遠山村揮灑熱血,從迷茫到積極向上,不斷前進,不斷創造的故事引起大範圍的討論。</p>

不止趙柯的名字,知青們和趙村兒個彆社員的名字,都出現在報紙上。</p>

從蘇教授的文章開始,就像他一開始設想的那樣,趙柯和趙村兒的知青們被樹成知識青年的楷模、典範,成為迷茫頹喪中的一支火炬,照亮著一些人的前路。</p>

尤其是趙柯。</p>

蘇教授返回到雙山公社</p>

,還特地去采訪了公社的段書記和吳主任以及趙柯曾經工作過的軸承廠領導,眾人全都對趙柯讚譽有加。</p>

隻是文章中的隻言片語,一個鮮活的形象便躍然紙上,讀文章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她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極強的個人魅力。</p>

光明的未來,永遠需要雙手去創造。努力總會有希望,不努力,隻有一場空。學無止境,知識具有強大的力量。青年的熱血永遠滾燙,永遠赤忱……</p>

小小村子裡的趙柯,在她還不知道的時候,成為了很多人向往的偶像,信件如同雪花一般從全國各地飛往北方。</p>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