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姐姐,不隻是會成為一個好妻子,她她有更多的可能,也可以像於師傅一樣為年輕的女同誌撐傘,給女同誌們帶來更多的機會。
餘秀蘭說不過她,哪怕行動上一直是在支持女兒們,還是打算捶她一下出出氣。
這個時候,小文爹媽過來跟他們道彆,恰巧打斷了母女間的感情交流。
“餘老師,你們娘倆上我家坐會兒唄?”
餘秀蘭婉拒:“不了不了,我們一會兒辦完事兒就回大隊了,以後有機會指定過去串門兒。”
兩家人分彆之後,趙柯順勢道:“咱先去軸承廠給姥姥打個電話,問問他們買什麼時候的火車票。”
這是一直上心的事兒,餘秀蘭就坡下驢,情緒立馬回轉,催著她走。
倆人去到軸承廠,給趙柯二舅餘秀民的部隊打過去。
等了一會兒,姥姥劉妮兒打回來電話,大嗓門兒透過電話傳過來,“秀蘭啊,你弟給媽定了十號九點半的火車票,兩天一宿到省城,晚上擱省城住一宿,第二天坐上午的火車到市裡,再坐客車。”
趙柯拿筆記著時間,做口型:“沒法兒開拖拉機去縣城了,抽不開,咱們在公社接。”
餘秀蘭點點頭,對著話筒說:“建國和小棉都在省城,等你們下火車,他們去找你。省城到市裡的火車票買了嗎?沒買就先彆買了,讓他們帶你們在省城轉轉。”
劉妮兒道:“票沒買,打算到那兒再買,小棉咋去省城了?”
餘秀蘭得意地說:“她去總廠培訓半年,回來能漲工資。”
劉妮兒一聽,得意的語氣跟餘秀蘭一樣一樣的,“誒呦,咱們小棉真有本事,正事兒要緊,彆讓他們浪費錢了,我們隨便兒對付一宿就走。”
“那不行。”餘秀蘭堅決反對,“他們在省城裡還讓您領著孩子對付一宿,您麵子往哪兒擱?我們得多不孝順?必須安排。”
老太太爽朗的笑聲透過話筒傳過來,像是故意讓人都聽見似的,大聲說:“你看你們,花那個錢乾啥,還要安排俺們,行吧行吧,我不跟你爭了。”
餘秀蘭有說起接她的事兒:“趙柯原來不是說要開拖拉機去縣城接你們嘛,公社牽頭建了個大合作社,買了好些農機要一起開荒,咱們大隊的四輪拖拉機也得過去,手扶拖拉機在村兒裡有活兒,不好長時間離開,隻能開到公社接你們了。”
劉妮兒不在乎,“集體的事兒重要,要是忙不開,我們自己找牛車回去也行。”
趙柯湊近話筒,接話:“到公社還是要接的,再忙也不至於這點時間都抽不出來。”
劉妮兒笑嗬嗬地說:“行行行,你們安排就行。”
餘秀蘭又故意提起趙柯當上了公社合作社的副社長。
老太太高興的呦,誇了趙柯好幾句。
每一分鐘都花錢,母女倆舍不得花錢,意猶未儘地中斷電話。
趙柯又給丁小慧掛了個電話,確定報名的事兒準成了,才去郵局寄信。
部隊家屬院兒——
姥姥劉妮兒滿家屬院都是熟人,一路走走停停,碰著個人就要嘮一會兒,基本都是炫耀外孫女。
等她走到家附近,看見兒媳婦宋清的媽媽拎著水壺,邊優雅地澆花,邊麵帶笑容跟鄰居團政委的媳婦兒說話。
團政委的媳婦兒也是個讀過書的,跟宋清關係好,跟劉妮兒處得就一般。
這個一般,還是因為劉妮兒在外頭從來不說兒媳婦的不是,對誰都笑臉迎人,人家頂多嫌她鄉下來的,嫌彆的,嫌不來。
而劉妮兒心裡也不咋喜歡兒媳婦的媽媽,但她不會讓外人看笑話,於是老遠兒就跟宋清媽媽打招呼:“親家母,太陽這麼毒,彆曬著,我給你把花搬到房蔭下吧。”
伸手不打笑臉人。
宋清媽媽心裡再有意見,也得好言好語,“秀民媽,搬來搬去麻煩,放這兒就行,我澆完了。”
政委媳婦兒問:“嬸兒,你打完電話了?”
宋清媽媽關注地看向劉妮兒。
“打完了。”劉妮兒滿麵春風,“我閨女和外孫女問我買啥時候的火車票,正好我女婿在省城的大醫院進修,我大外孫女也到省城培訓,要安排我們娘幾個在省城玩兒幾天,我說不浪費錢,我閨女不乾,非要安排。”
政委媳婦兒看宋清媽媽一眼,道:“你女兒女婿真孝順,你說那大外孫女,是上報紙那個嗎?”
“不是,我大外孫女在軸承廠上班兒,那孩子踏實上進,這不就得到機會,去省城總廠進修了嘛。”
政委媳婦兒聞言,感慨:“大外孫女是工人,二外孫女在《首都報紙》有專欄,外孫子也在當兵,您閨女家的幾個孩子可真出息。”
劉妮兒驕傲:“我閨女女婿會教孩子。”
宋清媽媽表情有些僵硬。
劉妮兒放著好好的部隊家屬院兒不待,非要回鳥不拉屎的鄉下,不就是認為她女兒不會教孩子嗎?
她覺得劉妮兒這話是在陰陽她們。
隔壁,政委媳婦兒又問劉妮兒:“嬸兒,真要回鄉下啊?咱這兒有食堂有學校有醫院,鄉下多不方便啊。”
劉妮兒高調地炫耀:“俺們村兒正建學校呢,全是磚的,要安雙層的玻璃,還有地龍嘞,冬天娃娃們上課都不冷,老師也都是有文化的知青,上學不差啥;醫院村裡是沒有,不過有我女婿啊,他在省城的大醫院進修,普通的病都能看。”
宋清媽媽:“……”
知道她女婿在大醫院進修了,用得著一遍一遍說嗎?我女婿還是連長呢。
劉妮兒打定主意要炫耀,又提起吃,“村裡雖然沒有食堂,種菜養雞啥的不耽誤,我們大隊的養豬場還養了一百多頭豬,肯定虧不了孩子們的嘴。”
家屬院兒有不少都是下鄉來的,而且政委媳婦兒沒少聽男人提起手下兵鄉下的情況,照劉妮兒所說,她老家條件真的不差。
政委媳婦兒不好在說啥。
而劉妮兒看向宋清媽媽,笑道:“秀民不管當多大的官兒,就是農村娃,趙村兒大隊是他的根,人不能忘本兒,秀民的孩子咋能不回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