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前奏(1 / 2)

陳寄雨的婚事在沈晞和趙懷淵的暗中安排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p>

男方回去後沒多久,便請了媒人去淮陰侯府。正如沈晞所想,門當戶對的家庭,淮陰侯府也懶得多費心,見陳寄雨自己樂意,就答應了下來。</p>

不過陳寄雨可不想讓淮陰侯府掌了這功勞,因而寫信給自己爹娘說明了前因後果,她著重講述淮陰侯府給她選的都是些什麼亂七八糟,太嚇人了,還是她溪溪姐對她好,讓她從好男人裡麵挑喜歡的。</p>

不過,陳寄雨爹娘雖然清楚這其中因果,但麵子情總要做的,因而還是得回信感謝淮陰侯府,並備上一份禮。</p>

私下裡,他們還往侍郎府送了禮,這禮就實誠多了,感謝沈晞惦記著陳寄雨。沒幾日,陳寄雨的母親褚菱也來了京城。</p>

先前,陳寄雨報喜不報憂,不肯說自己的婚事受到了怎樣的冷待,隻是靠自己硬撐著拒絕不想要的未來夫婿,如今得了一門好親事才肯跟爹娘說實話。</p>

因而,一直以為淮陰侯府就算不待見她這個庶出的,也不能給自己女兒隨便找一個男人的褚菱一來侯府,先客套地見過長輩晚輩之後,跟自己女兒單獨在一起時,就抹著眼淚把陳寄雨罵了一頓。</p>

這親事對女人來說可是一輩子的事,遇到了委屈怎麼能藏著掖著呢?還好京中還有溪溪幫忙,不然還不知會被定給什麼樣的人家。</p>

到底是做母親的,褚菱依然私下去悄悄打探過男方家的情況,確實是個很不錯的人家,她才真正放下心來。</p>

因到了之後聽陳寄雨說了淮陰侯府和沈晞之間的齣器,褚菱不好去侍郎府找沈晞,再等了一些時日,淮陰侯府上的人都沒再盯著她之後,才悄悄派人給沈晞送信,約在了外頭的酒樓見麵。陳寄雨被留下了,褚菱要她好好待嫁。</p>

沈晞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了褚菱的多番照顧,有知縣和知縣夫人這個靠山,她才能在不暴露自身武功的情況下在漾北縣安然成長。她能感受到褚菱對她的喜愛,因而對褚菱也很有幾分親近。</p>

褚菱一見到沈晞便紅著眼上下打量著她,見沈晞果真是麵色紅潤精神好,才真正放下心來。</p>

她感慨道: “自家親戚還不如溪溪你這個外人,幸好寄雨這丫頭還不至於太蠢,沒有獨自咽下委屈。"</p>

沈晞笑眯眯道: “什麼外人,夫人真是不拿我當自己人啊。”</p>

br />褚菱嗔她一眼: "從前我想收你做乾女兒,你幾次三番婉拒,究竟是誰不肯拿我當自己人?"</p>

沈晞忙告饒,她那時候想法還偏執,不肯與這個世界有太多聯係,跟養父母是沒辦法,畢竟她小嬰兒時期也沒辦法自己養活自己,對彆人自然就是能少牽扯就少牽扯了。</p>

她道: "都是我的錯。夫人若不嫌棄,我今後喊您一聲乾娘可好?"</p>

褚菱一頓,詫異地看她: "怎麼今日改了性子?你如今可是侍郎府的千金,還要認我做乾娘?"</p>

沈晞笑道: "從前我還是個普通農女時您就不嫌棄我,今日我自然也不嫌棄您。"</p>

褚菱聽沈晞話說得促狹,輕輕拍她一下,望著她的雙眸中滿是慈愛,溫聲道: “你要願意,我自然是求之不得。"</p>

沈晞便為褚菱倒了茶,輕快喚道: “乾娘,喝茶。”</p>

褚菱忙應了一聲,隻覺得眼中有些熱意,不想叫沈晞這個小輩看見,趕忙壓了下去,才細細問起沈晞來京城後的事。</p>

沈晞挑了些能說的說,關於她和趙懷淵的事隻說是好朋友,畢竟他們的關係於這個時代來說還是太超前了,除了她從小帶大影響的沈少陵,其他人怕是都不能接受。</p>

沈晞說她是如何麵對旁人挑釁反擊的事,褚菱聽得咋舌,聽到趙懷淵的事忍不住側目。褚菱表情複雜: "你這丫頭,著實有幾分本事。乾娘早知你本事大,不曾想到竟這樣大。"她單隻以為沈晞上了京城不會吃虧,不曾想到還能跟趙王這樣位高權重者交好。當初沈晞怕褚菱夫婦多想便沒有說是趙懷淵陪她一起上京,因而此時褚菱格外詫異。</p>

二人說著說著,自然提到了沈晞的親事,沈晞隻說自己還不想這麼早成婚,褚菱雖今日成了沈晞的乾娘,但也不會自恃長輩就對她指手畫腳,她知道沈晞是個極有主見的女子,她自己不樂意的事,旁人再怎麼勸說都沒有用。</p>

跟褚菱道彆之後,沈晞心情很好。她感覺親情、友情、愛情,都一點點交織成了一張網,給了她許多落腳點,不再害怕會一腳踩空。</p>

趙懷淵來訪時,看到的便是沈晞格外愉悅的笑容,他的心也軟下幾分,殷勤地湊到沈晞身邊,趁著隻有兩人,假裝不經意地牽住沈晞的手。</p>

沈晞</p>

看到他,正了正神色道:“你皇兄最近給你答案了嗎?”她指的是先太子死亡之事的內情。</p>

趙懷淵搖頭歎道: "他每次都說還沒想好,讓我耐心些,我看出皇兄確實很苦惱。"</p>

沈晞點點頭,她也胡亂猜測了幾種可能,哪一種都會令人難以啟齒,而且,真說出來了旁人還不信的話,那就更難堪了。</p>

沈晞主動摟著趙懷淵的腰靠過去,柔聲道:“那就再給你皇兄些時間。”</p>

趙懷淵:</p>

他驀地抓住沈晞的手,不肯讓她再亂動,嘴上急切道: “溪溪,你不要亂摸!”</p>

沈晞噗嗤一笑: “又沒摸其他地方,腰也不給抱嗎?”</p>

趙懷淵氣惱道: "你這是抱嗎?"</p>

她細嫩的手指在他腰上一寸寸摩挲過去,他腰眼瞬間就麻了,再不阻止她,他一定會出醜,到時候她一定會嘲笑他,他才不會讓她得逞!</p>

沈晞笑倒在趙懷淵懷裡,又仰頭看著他,食指點在他唇上笑道: “我們鄉下有句話叫,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你倒好,端得跟正人君子一樣。"</p>

趙懷淵瞪她一眼:“我當君子還不好嗎?”</p>

沈晞眉眼彎彎: "我知道你是在尊重我。"</p>

知道沈晞明白自己的想法和心意,趙懷淵比真得了便宜還高興,這一瞬麵容放鬆,如同春日鮮花綻放,美得不似凡人。</p>

沈晞被蠱惑,摟住他脖子迎上親吻他的唇瓣,低喃道: “是我想褻瀆你……”</p>

趙懷淵整張臉都紅了,渾身好似被放在火堆上炙烤,腦子也昏呼呼的,緊緊抱住沈晞,汲取她口中的芳香。</p>

意亂情迷間,他不無自得地想,幸好他長了張好臉。</p>

意亂情迷歸意亂情迷,最後趙懷淵還是憑借著自己並不怎麼樣的意誌力停下了。他都不敢多看麵色靡豔的沈晞,整理好兩人有些淩亂的衣裳,就趕緊跑了。沈晞承認自己是很有點惡趣味的,就喜歡看趙懷淵在理智和欲望間掙紮的樣子,樂此不疲。</p>

最近沈晞收斂了很多,都不怎麼出門了。出門意味著可能遇到找茬的,而現在這個時期,可能還是安穩點好。</p>

趙懷淵的母親發覺從她這邊沒有辦法說通之後,又去找了趙懷淵幾次,但他這次鐵了</p>

心不肯原諒,因而太妃那邊無計可施,既然告到了皇帝那裡,要皇帝好好說說趙懷淵。</p>

宴平帝沒辦法,把趙懷淵叫去問了問,問清楚趙懷淵的想法後,也沒多說什麼。</p>

趙懷淵離宮後跟沈晞說這件事,沈晞都震驚了。太妃是真的臉皮厚啊,都要反人家的江山了,竟還要讓人當和事佬。</p>

沈晞覺得,太妃他們想要爭取趙懷淵的偏向,多半隻是不想讓趙懷淵壞事而已,趙懷淵本人的力量其實沒多大用。</p>

趙懷淵一沒有兵權,二沒有聲望,對於太妃他們的大事並無幫助。不過趙懷淵的離心大約對延緩太妃他們下定決心是有些作用的,但估計也有限。</p>

沈晞曾跟趙懷淵推演過,假如他要謀反,能怎麼做?趙懷淵也是百無禁忌,反正隻有沈晞和他兩個人,便認真地推演起來。</p>

首先,因為他作為皇室成員,要謀反也是占據了有力身份。假如是彆的人,名不正言不順,最好的辦法其實是先在偏遠地方占據一個大本營,再慢慢發展壯大,再弄點所謂神跡出來,說皇帝不義,老天震怒之類的,但這還要搭配天災才行得通。</p>

這個中央集權的朝代,最近也沒什麼大範圍的天災,百姓的日子還過得去,這種造反幾乎不可能成。</p>

而趙懷淵則不同,因為有先太子的事,他隻要能有兵,首先在武力上能一次性拿下皇宮,控製住皇帝,其次當著所有朝臣的麵證明先太子的事是當今皇帝乾的,他為兄長報仇天經地義,而且他還是先太子的嫡親弟弟,繼承先太子的位置名正言順,如此朝臣的反對聲便會小很多,整個帝國隻要文臣不罷工就能運轉下去。</p>

趙懷淵若要謀反,走這條路是最穩妥的,那麼趙之廷他們也是如此。</p>

京城周邊的軍事力量大體上分為兩支,一支是京郊大營,總共三十五衛近二十萬人,另一支則是皇帝親衛,總共二十六衛近十五萬人。</p>

但這些兵,不需要全部掌握在手中。隻需要有一支力量可以破開皇宮,在其他衛所反應過來前拿下皇帝,並當著所有朝臣的麵“揭發”皇帝罪狀,證明己身合法性,若運氣好,都不需要多少流多少血,之後的皇位也會相對穩固。</p>

想到馮太醫和周嬤嬤,沈晞便覺得那邊多半是這樣的想法。就是不知,他們的軍事力量來自哪裡。</p>

趙之廷雖有過領兵打仗的經曆,但他所領的兵遠在邊疆,在京城他</p>

隻是個光杆司令,多半會找曾經效忠先太子的舊部。</p>

沈晞覺得她能想到這一點,皇帝絕對早想到了。隻是當年先太子剛死沒多久是鬨過一陣的,一些比較激進的先太子舊部早就兵敗而死,而其餘的要麼識時務者為俊傑叛變了,要麼藏得深。</p>

先前永平伯私藏謀反的先太子舊部家人的事是以彆的事結案的,當時皇帝並未深究,當年對舊部的清算估計並不算嚴苛,若非真的謀反起事,也不會追究。在沈晞的印象中,當年的事鬨得不算</p>

腥風血雨,沒有牽連太多。</p>

沈晞和趙懷淵討論了下先太子舊部的問題,但當時趙懷淵才剛出生不久,哪裡知道這些?要讓趙良查的話,目的又太明顯了。</p>

沈晞意識到,他們兩個如今就像是無能的旁觀者,隻能眼看著事情滑向深淵,卻不好做什麼,怕牽一發而動全身,引發更不可測的結果。</p>

他們知道得太少了。</p>

沈晞歎道: “要是你皇兄肯說你兄長當年去世的內情,我們還不至於這麼被動。”</p>

兩邊都是親,那便隻能幫理了。知道了當年事,才好在期間騰挪周旋。</p>

而皇帝若說出來,多半是真相,不然隨便編一個哄趙懷淵就好,不至於一直拖延不肯談。</p>

趙懷淵比沈晞更煩惱,兩邊都是親人,他是完全被束縛住了手腳,除了深入調查多知道點事,什麼都做不了。</p>

時光流逝,從春日到了夏日。衣衫漸薄,趙懷淵輕易不肯單獨跟沈晞在一起,生怕自己哪天把持不住擦槍走火。</p>

因為沈晞的提醒,沈少陵去國子監讀書後就很少來找沈晞,就四月回來了一次,還是偷偷來的,其餘時間都老實閉門讀書,沒有鬨出任何事端。</p>

隨著端午的臨近,街上也有了些節日氛圍,不少門戶上已掛了艾草和菖蒲。而宮中也極重視這個節日,並將夏至祭地也挪到了這一天。屆時,文武百官隨皇帝一到在地壇祭祀,以求災消年豐。</p>

沈晞隱隱有種預感,這次的祭祀可能會出問題。她把自己的擔憂跟趙懷淵一說,趙懷淵也有同感,因而本來這次祭祀她是沒有資格去的,但她決定蹭趙懷淵的身份一起去。</p>

雖然趙懷淵覺得有危險不肯,但沈晞纏了兩次,又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表示隻要有他在,不管誰贏了都沒辦法對她下手,她相信他,把趙懷淵誇得迷迷糊糊,</p>

答應了下來。</p>

雖然皇家的熱鬨她插手不進去,但這種天大的熱鬨,她非要在現場觀看不可。而且,萬一有點什麼意外,她在至少能保趙懷淵不死。</p>

很快便到了端午這一日,沈晞起了個大早,沒跟沈成胥一起,而是坐上了趙懷淵的馬車。</p>

趙懷淵麵色凝重,欲言又止似不是很想沈晞一起去。沈晞不想跟他做無謂的口舌之爭,反正車廂內沒彆人,就乾脆摟著他跟他親了一路,讓他連句完整的話都講不出來。</p>

今日的皇宮格外肅殺,進出的官員都察覺到了這種氛圍,連寒暄的人都沒幾個,沈晞和趙懷淵並肩行走,隨著人群往地壇而去。</p>

沈晞看了看天,是個好天氣,隻希望一切順利。</p>

腥風血雨,沒有牽連太多。</p>

沈晞和趙懷淵討論了下先太子舊部的問題,但當時趙懷淵才剛出生不久,哪裡知道這些?要讓趙良查的話,目的又太明顯了。</p>

沈晞意識到,他們兩個如今就像是無能的旁觀者,隻能眼看著事情滑向深淵,卻不好做什麼,怕牽一發而動全身,引發更不可測的結果。</p>

他們知道得太少了。</p>

沈晞歎道: “要是你皇兄肯說你兄長當年去世的內情,我們還不至於這麼被動。”</p>

兩邊都是親,那便隻能幫理了。知道了當年事,才好在期間騰挪周旋。</p>

而皇帝若說出來,多半是真相,不然隨便編一個哄趙懷淵就好,不至於一直拖延不肯談。</p>

趙懷淵比沈晞更煩惱,兩邊都是親人,他是完全被束縛住了手腳,除了深入調查多知道點事,什麼都做不了。</p>

時光流逝,從春日到了夏日。衣衫漸薄,趙懷淵輕易不肯單獨跟沈晞在一起,生怕自己哪天把持不住擦槍走火。</p>

因為沈晞的提醒,沈少陵去國子監讀書後就很少來找沈晞,就四月回來了一次,還是偷偷來的,其餘時間都老實閉門讀書,沒有鬨出任何事端。</p>

隨著端午的臨近,街上也有了些節日氛圍,不少門戶上已掛了艾草和菖蒲。而宮中也極重視這個節日,並將夏至祭地也挪到了這一天。屆時,文武百官隨皇帝一到在地壇祭祀,以求災消年豐。</p>

沈晞隱隱有種預感,這次的祭祀可能會出問題。她把自己的擔憂跟趙懷淵一說,趙懷淵也有同感,因而本來這次祭祀她是沒有資格去的,但她決定蹭趙懷淵的身份一起去。</p>

雖然趙懷淵覺得有危險不肯,但沈晞纏了兩次,又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表示隻要有他在,不管誰贏了都沒辦法對她下手,她相信他,把趙懷淵誇得迷迷糊糊,</p>

答應了下來。</p>

雖然皇家的熱鬨她插手不進去,但這種天大的熱鬨,她非要在現場觀看不可。而且,萬一有點什麼意外,她在至少能保趙懷淵不死。</p>

很快便到了端午這一日,沈晞起了個大早,沒跟沈成胥一起,而是坐上了趙懷淵的馬車。</p>